“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陶玉山

传统文学名著《老残游记》第二回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老残)“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加有趣。”老残初进济南府所途径赞赏的这个地方,就是如今最具老济南特色、最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百花洲、曲水亭街一带。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据历史资料披露,曲水亭街的街名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而郦道元写于1500多年前的《水经注》中就有其名。说起曲水亭街,不能不先说曲水亭。据文献记载,原曲水亭位于大明湖畔的鹊华桥之南。曲水亭一名顾名思义,应该是取古代曲水流觞,群贤毕至之意,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虽然名曰“亭”,其实是三间坐东朝西的平房。“亭”内有茶社,可供游客品茗小憩息足;还备有围棋,为喜好者提供了“手谈”的方便。清人王初桐在《济南竹枝词》里特意写了曲水亭、桥,和洗衣服的人,使得我们后人可以通过诗句想象当时曲水亭街一带的景象。诗曰:“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短桥斜。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飘过片片花。”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北起大明湖路,南经西更道北口,东至百花洲,通往后宰门街、小兴隆街,西通泮壁街和涌泉胡同,全长530米,宽2.8米。曲水亭街有名,与从珍珠泉、濯缨泉流淌出来的泉水从街中央由南向北直流而过大有关系。街以亭为名,亭以水命名,水则以曲著称。绿藻飘摇的清泉,曲水潺湲流觞;小桥流水,垂柳披拂,青砖碎瓦、古朴典雅的建筑鳞次栉比地坐落于河岸的两旁,自然地孕育散发出独有的韵味,形成了济南特有的市井情态。漫步于此,感觉时光悄然静止了,人也在一种无意识中自觉地放慢放轻脚步,只听得那泉水淙淙的悦耳声流入心田。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年,我们政府为了保护泉水,为了泉城名副其实而不遗余力,使得市区内的各个名泉奔流不止,呈现出一片无与伦比的惊艳壮观气象景色,城市特色更加明显独具,吸引着数不胜数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而古老的曲水亭街由此受益匪浅。珍珠泉、濯缨泉、刘氏泉等流淌出来的泉水,以及周边那些可见可不见、有名无名的泉子涌出来的泉水,每时每刻源源不断地注入曲水亭街中间的河流里,使得此处一年四季不枯竭,河水清澈流淌,极富活力。站在岸边,定睛细瞧,那河水里冒出的一串串的泡泡,应该就是泉水的涌出所营造的情景画面啊。因为有了泉水,整条街都洋溢着生命的朝气风采,勃勃生机,活灵活现。走在这儿,如同画中,那种惬意舒服,那种悠闲自在,只有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到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些地方特色十足、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色店铺,让每个游人都兴致盎然,身不由己地驻步欣赏看看,兴高采烈地拍几张有泉水,有游人的照片,留作纪念。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春日上午缓缓的阳光静静地映照着,带来让人感觉很舒服的温暖,整条街道,安逸平和,处处弥漫着老济南悠闲自在的慢生活,处处洋溢着繁华闹市稀有的纯净、整洁和静谧。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和谐自然,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感到舒心,感到享受。一路走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在缓慢行走中,静静地感受体味,不知不觉地就释放了生活带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压力,从里到外感到的是那么轻松,那么妙不可言……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忽然,在路西一家店铺前看到了“缠蜜”的招牌,不禁喜出望外,赶忙紧走几步,到了店铺门前。花了四元钱买了一份,急不可耐地缠了起来。这缠蜜也许是咱济南的独产小吃吧。年逾五旬的济南人,几乎没有不品尝过的。甚至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它最初的名称是地瓜油子,就是煮地瓜时㸆到最后,贴在锅底部分的水变得粘稠的、甜甜的地瓜油子。用一根筷子弄不起来,只能用两根筷子缠绕旋转才行。是当时大多数人家孩子非常向往的零食。后来发展为块糖熬制成了缠蜜这种深受孩子喜爱的小吃……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缠着缠蜜,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看着眼前那缓缓流淌、一直流到心中的泉水,一种满足在告别曲水亭街时渐渐产生、充溢于胸怀,让人觉得在清明节前这个时有寒气不是风的周日来曲水亭街走一圈,真好。越走身上越暖和……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曲水亭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