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泰姬陵不在新德里,而在阿格拉。作為全球知名的景點,泰姬陵至少有著匹配國內故宮的知名度。而如此國際化的知名景點,想來也是格外商業化。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泰姬陵遠觀

在孟買有過被坑的經歷,以及一段時間來對不少印度人民滑頭、吃軟怕硬的性格的瞭解(特指經常和遊客打交道的那種)。此次前往阿格拉已經做好了無比強硬的心理準備。

雖然在法律上印度1947年就取消了種姓制度,但在印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依然有著強烈的種姓制度烙印,一如中國如今還在不少地方深刻存在的重男輕女的思想。都說中國給與外國人超國民待遇,印度何嘗不是。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泰姬陵門前小道

印度一共分為四個種姓,最高級別的婆羅門與次一級別的剎帝利,為高種姓。剩下的吠舍和首陀羅為低種姓。判斷一個人的高低種姓,簡單來說看膚色就可以。低種姓的人一般膚色很黑,膚色越黑種姓越低。而高種姓的人在路上並不常見,膚色偏白,類似印度電影裡的男女主角。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路遇金花松鼠一隻

中國人在印度能享受剎帝利級別的超國民待遇。不是沒有想過,如果能適應印度的環境,有錢的話在印度生活一定也非常愜意。所以在旅行中碰到那些老奸巨猾企圖坑蒙拐騙的低種姓小黑,直接強勢點趕走就行了。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夜晚的城中村

本以為擔當著如此景點的阿格拉會比較繁華,結果當天晚上下火車,發現阿格拉就是一個人流不多的小城。晚上8、9點找個飯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匆匆結束晚餐,與火車上認識的中國朋友分道揚鑣,考慮到距離比較近,也為了省錢,選擇步行去酒店。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夜晚的城中村

然而這就是噩夢的開始。之前在金奈有被谷歌地圖導航到貧民窟,這次又被谷歌地圖導航到穿過一片城中村。初入城中村,並不覺得一切有什麼異樣,如同廣州的城中村般,也有不少商鋪和三三兩兩路過的行人,路燈很亮。然而越往裡走就越發現不對勁。

巷子越走越深,路燈越來越少,人基本上看不到,一邊就著月光一邊靠手機燈光照明。除了谷歌導航,一無所有,路卻彷彿沒有盡頭。突然之間發現似乎被一群流浪狗跟蹤了。有的狗蹲在前方狂吠,有的狗在身後默默尾隨。讓我想起蒲松齡《狼》的故事。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谷歌地圖上這迷宮一樣的小路都是城中村

我本人還是比較怕流浪狗,特別是人在異國他鄉,要是被狗咬傷可真是個麻煩事。只能一邊盯著狗的動向,一邊徐徐前進。七拐八閃總算甩掉了之前的野狗,連在路上碰到的瘦牛都讓我格外心驚,彷彿來到了荒野求生的遊戲。最後在我巧妙的周旋之下,來到一個較為開闊的城中村平地,在路燈的照耀下,垃圾堆旁的野狗格外刺眼。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進退兩難

之前被狗圍攻,幾條巷子或多或少還有退路,這下環顧四周,每一條路都有堵著的野狗,不時能聽到野狗的狂吠。那一刻真是進退兩難。我在心裡都已經做好了如何突圍以及防止少被狗咬的準備。在關鍵時刻,突然路邊有個說話的聲音。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城中村的垃圾堆是野狗的遊樂場

原來是坐在路邊的村民,黝黑、瘦小,身子單薄,個子不高,穿著傳統的印度服飾。他看我被困,主動問我是否需要帶領走出城中村。我簡直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緊緊跟在他身邊。

似乎印度人有著天生和動物溝通的能力(之前在齋普爾路邊逛街,一個三哥一言不合就和我打招呼,然後打開地上的蓋子,一隻眼鏡蛇探出頭),在他帶我走之後,那些狗基本就退散了。我還專門問他,是否認識這些狗,他說並沒有。我又問他,這些狗會不會咬人,他告訴我會,還好我比較幸運。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巷子幽深

二十分鐘後,走回大路,他和我握手告別,並沒有要我一分錢。我向他表示感謝,看著他削瘦的身影慢慢隱沒在黑暗之中,我第一次發現印度有這麼可愛的人。

回到酒店,已經是凌晨。老闆還在等我,併為我留了一件頂樓的房間,可以望到泰姬陵。第二天一早,向著期待已久的泰姬陵出發。泰姬陵門前的一條路修得很好,兩側都是餐飲店和賣旅遊紀念品的商鋪,也有一些貨幣兌換點,匯率不好。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酒店的清晨

兩側的商鋪,生意慘淡,開門的不多,人流稀疏,不像國內熱門景區的模樣,連找個早餐店都費了不少功夫。當時還怕是起來太早,之後從泰姬陵出來,發現也是這個模樣。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泰姬陵售票處

泰姬陵售票處和入口處不在一個地方,相隔有幾百米。買完票,進去之前有著嚴格的安檢。手機和相機並非像網上說的不能帶,都可以帶進去。據我觀察,主要是打火機、零食等不能入內。我還在入口處和昨天火車上碰到的中國朋友,解決掉零食才進去遊覽。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景區大門

泰姬陵是一座穆斯林風格的建築,莫臥兒帝國時期的一位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修建。據說傾盡了當時的國庫,也因此導致了王朝的衰落。這樣的劇情,在印度是一段關於愛情的美談,如果放在中國,肯定就是紅顏禍水的故事了。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景區內部長廊

一睹泰姬陵真容之前,需要先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兩側綠化做得很好。再穿過一道60米高,紅白相間的門樓,門樓上11個洋蔥頭式的小塔,共有兩排22個,象徵著修建泰姬陵花費的時間,一共是22年。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門樓

通過門樓,視野一下子開闊。正前方長長的水道直通泰姬陵腳下,左右兩側的景色沿著水道呈軸對稱設計。遠觀泰姬陵的第一眼,白色的建築,雕有些許圖案,彷彿新娘鏤空的婚紗般,很美。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到處都是人

可能由於泰姬陵太過盛名,對它的期望值過高,總感覺沒有想象中的大(第一次去天安門時也有這種感覺)。從門樓走到泰姬陵腳下,一路上都有供遊客休息的長凳,細節做得還不錯。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近看泰姬陵

進去參觀之前,需要穿鞋套。入口兩側,會有工作人員免費發放。十月的阿格拉,依然無比炎熱,正午時分,氣溫直升40度。據說以前是要脫鞋進入,可能考慮到天氣太熱遊客受不了。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泰姬陵的雕刻

近距離觀看泰姬陵,做工真的很精美。整體全部由純白的大理石修建,主體周圍有四座白塔,立在四個角落。無論是拼貼的寶石或者雕刻的圖案都美得恰到好處,每一處細節做工都格外精緻(原諒我此處語言能力的匱乏)。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大理石牆面特寫

泰姬陵裡面就是兩位主角的石棺,進去之後不允許拍照。亞穆納河從旁邊流過,河對面是一片開闊的低矮樹林。阿格拉有著印度北方城市乾燥、空氣質量不好的特點,即使陽光很好,稍微看向遠處,也有一些灰濛濛的。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亞穆納河

離開泰姬陵,步行大概30分鐘就能到達另一個著名景點,阿格拉紅堡。從泰姬陵出來,會有不少拉客的突突車,價格可議,如果體力不是很好,建議坐車前往,畢竟天氣真的太熱了,不是一般人能走過去。路邊有不少賣紀念品的地方,大多都是印度教的神像,價格便宜,如有需要可以自行還價購買。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路邊的猴子

紅堡在新德里也有一個,這邊的更大,更正宗一些。顧名思義,整個城堡的外牆和內部建築基本上都是由紅色的岩石修建而成,看上去很氣派,也很特別。建築風格和泰姬陵類似,同樣有著伊斯蘭教色彩。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阿格拉紅堡

紅堡的功能,和故宮的乾清宮類似,既是國王的寢宮,也作為議事的場所。內部空間很大,可參觀的範圍比泰姬陵要多。據說在紅堡可以看到泰姬陵的日出日落,由於遊客太多,我並沒有看到(很多歐洲老年團)。紅堡外是與泰姬陵一樣流淌著的亞穆納河。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紅堡內部

天氣實在太熱,逛到後半程已經有種虛脫感,只能草草收尾,先回酒店整理東西,再去覓食。從酒店出來,由於太累,叫了個突突車。司機看上去有些年紀,特別健談,也是我在印度這麼長時間以來,唯一一個覺得有水平的印度人。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紅堡內部

一般的印度人都有著迷樣的自大和自信,不瞭解印度的實際情況和所處位置。這個司機知道我是中國來的遊客後,對我說中國很大,印度也很大,中國要比印度還大很多。那一刻我真的忍不住想給他點個贊。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紅堡內部

到達吃飯的地點,準備付錢,司機問我接下來的行程,說可以等我吃完飯再送我過去。我怕耽誤別人生意,於是拒絕。他不死心,說是可以按天收費,價格很便宜,我去哪裡都可以等著我。給出的價格真的很低,我都一度懷疑是不是騙子。可能是看出了我的疑慮,他告訴我說可以在結束行程之後再付錢。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紅堡內部

很難想象,印度有接近半數的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如果有南亞病夫的稱號,印度一定擔當得起這個稱號。大部分的印度男人都是瘦小、弱不禁風的感覺,彷彿餓了很多天,走在路上碰一下就倒(女的倒是倒是都很豐滿)。

素食的原因,我估計一方面因為宗教,印度教不吃牛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可選的餘地不多,乾脆吃素了。另一方面由於種姓制度,低層的人民貧窮而不被重視,吃不起肉,那就呼籲大家全部吃素吧。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載我的司機

我當時沒注意,進去吃飯的餐廳是一家素食餐廳。餐廳的服務員給我上啤酒還用報紙小心翼翼的包好,對我表示抱歉,希望獨自飲用,不過餐廳的味道不錯。

出來之後,發現司機在路邊等我,可能由於身份原因,他並不被允許在餐廳的陰涼處休息,一個人靠在大門外太陽下。看我出來,又很熱情的招呼我上車(不得不說,印度的服務業還是相當不錯)。


在阿格拉遇見印度好人

印度的瘦人、瘦牛與蔬菜(此圖攝於孟買)

之後我需要取錢,他連著帶我去了好幾個取款機,要麼是壞的要麼沒錢。阿格拉的道路又小又堵車,他愣是耐心的帶我幾乎走遍了整個城市的銀行,才找到取款機取錢。真是沒想到在印度能碰到這麼有責任心的人。

車上和司機聊天,得知他就是周邊農村的,家裡有好幾個小孩要養,因此每天都要出來拉活。他也比較喜歡拉外國人,和外國人聊天比較自由。結束一天行程,我決定多給他一些小費。低層的勤勞善良的人應該得到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