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三十七)


马工枚速

“马工枚速”中的“马”,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枚”指西汉文学家枚皋。“工”即工巧的意思;“速”即速度快。指枚皋的文章写得快而多,司马相如的文章写得少而工。这一成语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又作“枚速马工”“马迟枚疾”。

典故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皋传》:“(枚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枚皋,字少孺,西汉词赋家枚乘的庶子,生于西汉梁国(今商丘),生年大约为吴、楚叛乱后一年,即汉景帝四年,卒年不详。

枚皋的父亲枚乘,字叔,生于淮安;从小对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他聪颖过人,刻苦学习,后来写辞赋出了名,就离开家乡,远游寻求生活出路。不久,他来到了物产阜丰的广陵,在吴王刘濞那里当了一名郎中(文学侍从)。枚乘不仅善于文辞,而且富有真知灼见和不凡的胆略,当他得知吴王刘濞酝酿反叛汉朝廷时,便及时上书劝阻刘濞。但刘濞不予理睬。枚乘觉得刘濞阴谋反叛十分危险,又不听劝告,便毅然离开吴王刘濞,来到都于睢阳的梁国,投在梁孝王刘武门下,被刘武奉为上宾。为了维护汉朝的统一,制止分裂,枚乘再一次上书谏阻吴王刘濞,但刘濞一意孤行,仍然不予理睬。刘濞于公元前154年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国,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结果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被汉景帝平定了下去。由于枚乘屡次上书,所以他善谏的声名大著,汉景帝任命他为弘农都尉,但他不乐意担任地方官吏,觉得还是作赋论文自在,于是称病辞官,复回梁国。梁孝王刘武的宾客都善作赋,但以枚乘为最高。刘武死后,宾客尽散,枚乘回淮安老家居住。汉武帝刘彻做太子时就仰慕枚乘的名声,待到即位以后,特地用“安车蒲轮”征召他到京城长安去。此时枚乘已年迈体衰,结果病死在途中。

枚皋的母亲是枚乘在梁国时娶的小妾。当年枚乘从梁国重归故里时,枚皋的母亲不肯相随,于是,枚乘留下钱给他们母子,让枚皋陪伴母亲。 枚皋深受父亲的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并且善于辞赋。十七岁那年,他上书梁共王(梁孝王刘武长子刘买),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便召他为郎。三年后,枚皋因遭受谗言获罪,家室被没收,他只身逃到京都长安,幸逢大赦,他就上书北阙。当初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枚皋说他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喜出望外,便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拜他为郎,后来还派他出使匈奴。此时的枚皋可说是平步青云,但是他并不迷恋权势,不苟合时尚。其不同于当时一般文人之处,还表现在他谈吐滑稽,不拘礼节,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调笑取乐。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便直言切谏。当汉武帝滥用人力物力修建奢华的上林苑时,他就曾和东方朔一起上书反对。《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一百二十篇,确实是汉赋的一个多产作家,不过其成就比起其父枚乘来,自然逊色多了。

他的著作可分为两类:一是虽诙谐,还可以读,有一百二十篇;二是因其嫚戏,致不可以读,尚有数十篇。他也自知他不该这样,所以他常说自己的所作不及司马相如。但他天才高,作文速,和司马相如相反,司马相如是为文工而速度慢,所以当时有“枚速马工”“枚速马迟”的称号。枚皋文思敏捷而为文快速,可以“倚马作露布”,就是倚着军马写军事文告一挥而就。所以人们以“马上文”称赞他。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职;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辞宗”。

“枚速马工”(马迟枚疾)的典故在历史上常被人引用。唐代姚思廉《梁书·张率传》记载:“(张)率又为《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手敕答曰:‘省赋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晋代葛洪《西京杂记》曰“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司马相如字)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温丽,枚皋有累句,故知枚速马工矣。”

例句:“鹤怨猿惊怀故地, 马迟枚疾鬭(dòu)新篇。”(清代陈祖范 《寄沉归愚》)(2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