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过去一年,拥有超过15万贫困人口的茂名市,已实现96.98%脱贫。剩下“硬骨头”怎么啃?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怎么干?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茂名提出,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近日,记者走访茂名脱贫攻坚一线,各地正亮出“十八般武艺”,奋力书写着脱贫攻坚的答卷。

扶贫车间办到村头

走进位于信宜市北界镇的匡业金属制品公司扶贫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聚光灯下,小组长潘日英带领巧手们忙碌劳作,一只只精致的金属饰品在她们手中快速成型。

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41岁的潘日英是北界镇高坡村村民,原本一家四口生活温饱无忧。然而,平静的日子在2018年因丈夫脑干出血导致瘫痪打乱,潘日英照顾丈夫无法外出务工,一家失去生活来源。2019年,丈夫病重撒手人寰。

通过精准识别,潘日英一家被列入高坡村的重点帮扶对象。去年,高坡村进驻了一家金属加工企业,珠海保税区派驻高坡村第一书记刘克武立即与该企业协商,将该企业定为高坡村就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优先安排潘日英在内的贫困人口进厂务工。

“与简单的送钱送物不同,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体面劳动,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刘克武介绍,针对部分劳动力需要兼顾家庭种养殖、照顾小孩和病人,扶贫车间允许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上班,同时采用计时+计件的薪酬制度,新手员工先以计时方式计算工资确保稳定收入,在熟练后转为计件方式增加收入。

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现在工厂办到了村里头,能够兼顾车间的工作,还能照顾孩子,感觉生活一下子又有了奔头。”潘日英高兴地算起了自己的脱贫账:2月份工作13天领了780元工资,3月收入超过2000元。如今工作认真、手艺娴熟的她,还被提拔当起了小组长,

据悉,高坡村共有7名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被安排入厂务工,部分平时在周边打散工的贫困户也通过长短结合的方式获得稳定就业,另外还安排了一名贫困户到珠海工厂就业。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需求,高坡村还为贫困户安排了8个公益性岗位。该村村干部信心满满地表示,综合各类兜底政策,按期一定能全部脱贫。

产业扶贫“拔穷根”

“别处的玉米论斤卖,我们的玉米论个卖;普通的南瓜几毛钱一斤,我们的橄榄南瓜卖到7块钱……”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对口帮扶的高州市宝光街道丁堂村蔬菜产业扶贫基地,驻村第一书记阮传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种植的农产品。基地旁的村道上,紫荆花开得正艳。不远处,村民房前屋后篱笆墙圈起来的一个个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错落有致,绿意盎然,整洁而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其实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28人。阮传孟清晰记得第一次入村时的一幕:一位村民因为评不上贫困户,正堵在村委会门口闹得不可开交。村民竟然以贫为荣,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阮传孟的牵头下,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其农业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团深入开展村情户情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当地自然资源、气候、土壤条件,找准丁堂村产业发展与脱贫之路。经与丁堂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协商,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决定围绕村里的绿水青山,发展种植百香果、四季蔬菜和养殖荔枝鸡3个产业。

目前,丁堂村产业扶贫基地先后注册“晨农园”“高宝盈”农产品商标品牌,与茂名市开放大学签订了共建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工作室协议,引入了优秀电商企业广东汇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恒益(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速推进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两大途径拓宽销售渠道,带动500多户村民分散种植百香果256亩、四季蔬菜523亩,养殖荔枝鸡10万羽。

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我是穷怕了,种了一辈子的地,钱没挣到多少,还因为治父亲和老婆的病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好在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是他们帮扶我过上了好日子。”丁堂村贫困户何伟曾经被一些村民骂做糊不上墙的烂泥,扶贫工作队帮助他在门前的自留地上种起了3亩多百香果,采摘的百香果全部交给电商销售。现在又安排他担任村里的护林员,并给他在家门口的养鸡场找了份工作,每个月就可以领到工资2500元。如今,何伟变成了种植能手,家里不仅还清了近10万元的债务,还建起了一栋300平方的小洋楼。去年,丁堂村包括何伟在内的54户128人全部退出相对贫困户。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在信宜市北界镇北洒村,“精神扶贫”并非陌生词。2016年以来,茂名市委宣传部对口帮扶北洒村,打出“扶文化、扶教育、扶党建”等组合拳,努力营造励志向上的脱贫氛围。

今年50岁的陈高珍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已去世。目前,陈高珍每天在北洒村柠檬种植基地务工,她的大女儿刚出来工作,儿子和小女儿都在读书。去年,陈高珍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元,成功脱贫。因为帮扶,陈高珍明白一个道理:等、靠、要只能管饱一阵子,真正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开展精神扶贫,目的就是鼓励引导贫困村民树立自我发展、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信心,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驻北洒村第一书记谢添说。

精神扶贫自然少不了“戏”。在帮扶单位组织下,北洒村连续4年开展大型的文艺晚会,通过送戏下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扶贫政策,为乡亲们送去精神文化大餐,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为凝聚党员干部群众力量,茂名市委宣传部在扶贫启动之初,就建立以“机关党委牵头+各支部执行+全体党员参与”的党建帮扶模式,助力北洒村攻坚精准扶贫工作。宣传部各支部每月还轮流到北洒村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联合开展学习、培训、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提高村民参与和支持扶贫工作的积极性。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先后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开展卫生村、文明村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卫生村、文明村,有效改善了北洒村的村容村貌,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收官之年脱贫硬仗怎么打?看茂名战贫“十八般武艺”

“过去农闲时,村里人不是待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就是串门闲聊,现在变了样。”有村民感慨,好心广场建得比城市公园美,乡村舞台、文化体育等设施逐渐完善,村民闲暇时有了更多的去处和选择,文明乡风滋养了乡村振兴之路。

扶贫先扶志,激活了群众脱贫源动力。据统计,北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99人,全部达到“8有”,已经于2019年实现了全脱贫,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67.02元,三年来实现收入翻了一番,超过同期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

【统筹】刘俊

【记者】茂宣联合采访组 杨建雄

【作者】 杨建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