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历史,明事理

今天听了施展老师《中国史纲》之封建社会篇,进行了知识点梳理和自我反思:


知历史,明事理


知历史,明事理

在古代,主要是中原和草原的博弈带来新秩序,而中原和海洋只是秩序的传播线,即海洋只起到传播影响作用。在近代,情况则相反,而西域和高原构成副线,起着催化剂作用,影响着主线发展进程。

时间和空间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历史,所谓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


一.何为“中国”

1.“中国”概念的由来:

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成王,兴建了东都洛阳,“何”贵族铸造了一个青铜器(现今成为“何尊”)纪念这个事情,刻在上面一百多个字里有个“宅兹中国”(住在中国)。


2.普世主义:


古代的“中国”≠中原大地

古代的 “中国”= 天下的中央=全世界的中心= 文明水准最高的地方。


文明不特属于某一群人,而应该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普世主义理想

即为“普天之下,率土之滨”秩序。


3.思想的变化:

商人的天命观认为,商人以外的人都为“羌人”,献祭都是用羌人活祭。


周人认为,天命降于周王

。从而

拓展:如果天命是降于周王,则周王便是天下的共主,他不仅仅要为周人主持正义,而是要为全天下人主持正义,这是一种真正的普世主义观念。那么这样才可以号令所有羌人同心同德打败商朝。


后继出现了“封建”政治统治形式。

拓展:只有这种封土建邦、分封割据的状态,才叫做封建。(西方用“feudul”这个词)实际上从先秦到清不完全是这种帝国形态,现代学界称为郡县制社会。


二.战争逻辑

末日之路的由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逻辑变了。

1. 变化节点:

春秋之前:《左传》“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故 礼节性 >实用性。

春秋末期:技术发展(农业、文化)→新的经济和人力资源 →原有贵族秩序崩塌,故,礼节性<实用性

拓展: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2. 博弈关系变化:

牛耕铁器的出现:平民有力量耕种更多田地。

平民逃离井田,削弱了贵族力量,

君主保护平民私田,平民交税给君主。


竹简知识传播技术:降低成本,更多人能够获得知识。

君主养新的人事班底:游士(非本国)→没根基容易控制。

贵族力量被削弱,君主和贵族共治→官僚制(变法)


三.文化的演变

周朝建立:普世主义文明(日用而不知)

春秋末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1. 力挺派:入世心态

复古→儒家(克己复礼)


2.抛弃派:入世心态

开新→法家(法术势:法令、权术、局势)—君主意志,官僚是法的执行者。


3.无所谓派:出世心态

不在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让世界、百姓自由自主地活动。


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个知识概念: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学习历史,其实根源目的就是了解世界是怎样的,我们是谁,我们将要怎么做


不难看出在封建社会时期,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政治的变革,而文化也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一个写照。


对于本课我最为深刻的有两个感受:

1. 官僚主义中,君主并不会选择本国的法家,而会选择脱离家乡的游士。

道理我不多讲,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曾有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现在多用于贬义,是说现在有些人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现多指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


大家想到了什么?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关于“洋货”和“国产”,现代的人多认为外国的产品更好用,外国的粪便都是香的。


往大了说,疫情当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中国自己的体制才能真的救得了自己。(此处省略一千字)


往小了说,疫情当下,谁最担心你?

自己的家人才是你最稳固的靠山,你生病了谁在意?

即使坑爹,坑妈,还是一如反顾。


反观现代教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的孩子。


我想说别人的家孩子是别人家的父母造就的。

当你不满意自己家的孩子,请先看看自己,是否你就是这样做的?

当你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会喜欢你吗?


好孩子≠好的孩子

所谓“好”,可以是品德好,学习好,习惯好……

总有一个是你们家孩子的好,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多观察自己家孩子的“好”,他们的“好”可以更好,但是需要你这个“模范”来引导,谁是天生的好孩子呢?


当然除了关于孩子,婚姻之道,朋友之情等都如此,一定是你吸引的都是跟你一样的人。


所以,要想结交更好的朋友,又或者希望你的伴侣更优秀,请你先做到优秀。


我个人理解为“趋同”主义:家庭关系也好,社会关系也罢,总之都是在趋同的过程中,不断的筛选你的“圈子”,去伪求真。


你想要的生活,一定是你正在过的生活,

而不是你想象中的生活。


外来的和尚也许念经真的好,但是本地的和尚也是你自己生活一部分。


2. 关于百家争鸣

我还是用一句老话说:“自古乱世出英雄”。

首先,我先来问问,何为乱世?


我个人认为,时代要进步,一定是经历了乱→平→盛→乱。

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第一个乱和最后一个乱,一定不是一个定义。


所以,不管是哪个乱,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你觉得能够帮助你就是好。没必要给自己画个圈圈,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讲个故事:

禅师让小和尚每日打扫佛堂灰尘。

小和尚:“师父,众生无好坏,都需善待是吗?”

禅师:“是的。”

小和尚:“那为何要打扫佛像上的灰尘,它也是众生啊?”

禅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小和尚:那灰尘就不是好东西是吗?

禅师笑而不语。


又一天,小和尚在院子里扫树叶。

小和尚:“师父,这些树叶也不是好东西,你看总要去清理。”

禅师:清扫后,你可以去院子的太阳底下晒会太阳。


小和尚照做。

一个时辰后,禅师问小和尚有什么感受?

小和尚:“太热了,我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睛。”

禅师:“你去树下在站一个时辰。”


小和尚照做。

一个时辰后,禅师问小和尚有什么感受?

小和尚:“在树下有树叶遮挡,凉快多了!”


禅师笑而不答。


小和尚明白了,其实万物皆有用。


人活在世,有很多不明白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所谓“知历史,明事理。”

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你又怎么能走好以后呢?


拓展: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从太阳直射到地球的光线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就会是非常蔚蓝,没有风雪雨露,没有霞光,彩虹。由于灰尘是吸湿性微粒,没有它这个核心,空中的水汽将无法凝结,天上的云也就难以形成,地表失去了云层的覆盖,就会变得干旱贫瘠,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没有灰尘,宇宙中的许多有害射线会毫无阻挡闯进地球表面,并对人类和各种生物产生致命的威胁。

知历史,明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