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我们一起!-写给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家人 (下)

​很多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属经常会在门诊问我这样的问题:

“大夫,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遗憾的是门诊时间太紧张了,我完全来不及给患者家人进行最基础的宣教,而实际上在我十余年来亲历数万计患者的康复历程中,我发现,那些能够在治疗过程中获得家人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协助的患者,常常康复过程更迅速,症状缓解更充分,减药过程更顺畅......

因此,尽管临床工作很忙,我仍旧挤出时间来,想给焦虑抑郁障碍的家人一点简单的指导。期待我的这些临床感悟,能帮助那些家人朋友在焦虑抑郁障碍康复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他们应有的能量和作用。


(接上次)

二、贵有信心和恒心。

何谓信心和恒心?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对疾病最终能获得康复充满信心,信任患者具有康复能力,信任与医生良好合作坚持治疗就能最终走向康复。

焦虑抑郁障碍属于情绪问题,了解情绪的有起始有终的“过程性”特征后,其实就不难建立康复信念了,下一步就需要重点了解情绪过程性的周期长短。

别怕,我们一起!-写给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家人 (下)

不少患者和家属就比较急于求成,服药几天不见效就开始换医院换医生,素不知情绪过程的周期需要以周和月来计量,如果频繁更换医生和药物,不仅浪费患者自身人力物力,也不便医生掌握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我在门诊通常都会告知患者,药物常常2周才会起效,6周才会有阶段性进展,因此需要在3个月内由相对固定的医生来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A女士在这方面也非常难能可贵。我们注意到她诗作的开头用到了这句话:

“别怕,我们一起”

这句简单的话,我们在诊室会给我们的患者和家属讲无数遍,但很多人并不能领会,而A女士是真正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并且把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中。

在给她丈夫调药过程中,其实也屡屡不顺利,我给她丈夫使用在其他患者那里很安全的药物,但他也不能耐受,可是A女士仍旧坚持带患者复诊,急性期甚至1周就要来医院1次。

她没有任何怨言,而是充分地信任,跟我一起探讨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终于3个月下来,丧失康复信心的患者嘴角也露出了微笑。

别怕,我们一起!-写给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家人 (下)

当然,想要做好焦虑抑郁障碍的家人,还有很多其他技巧和注意事项,我们下次再找机会讨论。最后我想说的是,情绪问题有它的特征性和规律性,作为家人,我们需要放松心情,有信心、恒心、耐心和包容心,逐步学习和了解这些特征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地帮到我们关心的家人。


在此,也感谢那些对我充分信任的患者和家属,你们的康复是我们彼此信任、共同努力的结果。

情绪问题是过程性的,这次我们走出来了,也许下次它还会再来,但是“别怕,我们一起”。只要我们逐步掌握应对情绪的规律和技巧,我们就能成为情绪的主人。

别怕,我们一起!-写给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家人 (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