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留學生回國了,年齡刷新了認知:父母真是為孩子好嗎

1.5萬英國小留學生一直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將心比心,作為父母,誰不牽掛獨自漂流在外的孩子呢?

​第1批188名孩子,也於4月3日乘包機回到了國內,別怪鹿媽孤陋寡聞,也可能是貧窮限制了想象,看到回來孩子的年齡,再一次刷新了認知。

英國小留學生回國了,年齡刷新了認知:父母真是為孩子好嗎

即便是小留學生,最起碼不也得十幾歲,到了上中學的年齡嗎?可是這些孩子們當中小的才5、6歲。

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上幼兒園就開始留學了。

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可能很多父母覺得把小孩送去留學,是對孩子們好。當然父母如何選擇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也是他們的自由。

但是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育兒和孩子教育的媽媽來說,忍不住要問:父母真的是對孩子們好嗎?真的是孩子將來想要的嗎?


英國小留學生回國了,年齡刷新了認知:父母真是為孩子好嗎

五六歲的年齡,正是一個孩子語言和生活習慣形成的階段,也是世界觀形成的時期,沒有家長的陪伴,沒有中國傳統的教育,從小接受西方的教育方式。

可想而知,長大後孩子的世界觀會怎樣?他們會懂得什麼叫民族自豪感,會了解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嗎?會知道什麼叫愛國嗎?

那麼小就離開父母的陪伴,孩子從小就親情缺失,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長大後,恐怕連我們傳統的孝道都無法做到吧。

英國小留學生回國了,年齡刷新了認知:父母真是為孩子好嗎

這讓我想起了“北美崔哥”在《超級演說家》中發自肺腑的狠話:把小孩生在國外,就算“斷子絕孫”了!

他這裡說的“生”,其實也指孩子從小在國外養。

崔哥畢業於北大國際文化班,後來又出國留學,有三個兒子,從小都生長在美國。

在上小學時,孩子們還都很自豪的說爸爸來自中國,但隨著在當地生活習慣的養成,從上中學開始,孩子們虛榮心逐漸增強,都不再跟他講中文,覺得有失面子。

英國小留學生回國了,年齡刷新了認知:父母真是為孩子好嗎

在國內聽到別人的孩子叫父親為“爸爸”時,他很羨慕,因為他的三個孩子從來沒有叫過他一聲爸,他們只會叫“Dad”,雖然也是爸爸的意思,但卻聽不出那種感覺。

後來崔哥回國內的次數越來越多,在國內呆的時間越來越長,東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孩子們跟他也越來越沒話可說。

這種情況讓崔哥很傷感,這孩子還沒結婚呢,如果孩子們將來再娶個外國媳婦,到時候孩子也不像中國人,更不會講中文,那自己的血脈、家族、傳統都怎麼辦?不是提前讓自己“斷子絕孫”了嗎?

英國小留學生回國了,年齡刷新了認知:父母真是為孩子好嗎

話雖難聽,但說的卻是事實,一念之差,可能自己的後代真的就沒有所謂的家族和傳統了。

鹿媽支持孩子長大出國留學,自己也曾經鼓勵過孩子,如果有能力,長大了可以去考世界名校,開拓不同的眼界,學到更多的知識回饋祖國。

但同時也提醒父母,要考慮送未成年孩子出去讀書的代價,將來到底值不值?更不能缺少的是對孩子世界觀的教育,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愛國教育!不能讓孩子忘了,自己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