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物資產能基本滿足全國需求 滿足全球尚不現實

當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國內防疫形勢嚴峻,防疫物資的需求較大。4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醫療物資產能已經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但還有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醫療物資產能的發揮和供給能力的提升,想完全滿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目前還不太現實。

医疗物资产能基本满足全国需求 满足全球尚不现实

“比如,防護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質量標準、使用習慣等差異的制約,目前我國防護服的日均產量已經超過了150萬套,理論上講,滿足國際市場需要問題不太大。但這些防護服是分別按照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不同質量標準體系生產的,與進口國和地區的相關要求並不完全匹配。近期,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監局等部門出臺規定,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等5類產品,國內生產必須獲得我國藥監部門的資質,同時要符合進口國和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介紹稱。

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我國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日產能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從供需情況看,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呼吸機產能已基本能滿足國內的需求,企業也正在盡力組織擴大出口。下一步,將加強產業鏈的協調,引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精準對接國內外的需求,指導企業嚴格執行相關標準,確保產品質量,為國內外抗擊疫情繼續作出貢獻。

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統計,此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醫療裝備生產企業已經累計向全國提供醫療裝備11.5萬餘臺,其中向湖北提供超過38種7萬餘臺的裝備,其中心電監護儀、血液透析機、血氣分析儀等大部分醫療裝備滿足了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需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物質基礎。

不過,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坦言,在此過程中也凸顯了行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項,如ECMO等高端醫療裝備國內企業無法生產、有創呼吸機等供給不足、部分產品性能有待提升、標準體系尚不健全等。

據介紹,呼吸機是用於輔助和控制患者呼吸的醫療裝備,一般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有創呼吸機一般用於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此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主要呼吸機生產企業在春節期間緊急復工,一直在全力生產供應。截至目前,主要生產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各類呼吸機2.9萬餘臺,其中向湖北供應近1.8萬臺,含有創呼吸機3000餘臺。向國外供應的呼吸機達到近1.8萬臺,其中有創呼吸機達到4000餘臺。

近期,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對有創呼吸機的需求急劇增長,有創呼吸機成為最緊缺的醫療物資之一。陳克龍表示,後續工信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支持主要生產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積極協調加大關鍵零部件供應力度,幫助零部件和整機企業穩步增產擴產,督促企業加強安全生產,加強質量管控,提高供貨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