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物资匮乏年代走过来,我参加过88年抢购,今天的我不慌

最近,有不良媒体炒作粮食紧缺,还有个别人在朋友圈里怂恿、鼓动大家屯粮。

首先声明,我是经历过物资匮乏时代的人,以前也跟风参与过抢购,和大家一样是个普通人,我也有过愚蠢的行为。不同之处在于,我对饥饿更有亲身体会。如今的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粮食紧缺。

下面我摘录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的代表作《小布头奇遇记》里关于“小布头”不小心将饭碗打翻后的一个场景,非常贴近生活。现在很少有人给孩子读这样的童话了:

“。。。

可是苹苹没理睬小布头。她和妈妈蹲在地板上,把饭粒儿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在一个大碗里,妈妈帮苹苹把饭粒儿洗干净,又在开水里烫过,苹苹就一声不响地吃起来。”


我从物资匮乏年代走过来,我参加过88年抢购,今天的我不慌

《小布头奇遇记》片段

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对粮食是格外珍惜的。

就说我吧,年前买了一包200克的红米,真空包装的,前几天拿出来要吃,结果发现可能是包装不太严实,米有点发霉了。发霉的米吃了容易食物中毒,可扔了实在是心痛,放在厨房台面上,纠结了一整天,最后扔掉时还在叨念,如果过去在农村住,这米喂鸡还是可以的。

我也曾经相信谣言而犯傻,参与抢购。

那是在1988年,有那么一阵子涨价风潮。姜昆有个相声《着急》,里面有“黄酱! 多少? 一被窝!”的包袱,至今记忆犹新。讽刺的就是我参加过的那波抢购。

那时的我阅历尚浅,听风就是雨。

那时候日子过得都很紧,但再紧,扣牙缝式地攒钱,攒了那么一点点,一传说东西涨价,物资紧缺,大家抢购甚是踊跃,市面上的东西越抢越涨价。我那时积蓄不多,抢购了被面,棉布(做被里用)。当时纯羊毛的毛毯算是大件,226元一条,咬牙屯了3条。那毛毯现在还在,冬天天冷时垫在褥子下,勉强算是有个“用处”,自我安慰吧。棉布到2012年时才用完,因为生活习惯都改变了,不怎么做被子了。我有个街坊家很富裕,他抢购了一台东方齐洛瓦冰箱,2000来块,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笑柄。邻居们给它起了个绰号叫“稀里哗啦”,那冰箱运行起来噪音奇大无比,且要频繁手动除冰,早就淘汰了。

如今是个商品过剩时代,但粮食除外。

中国人现在吃粮有点奢侈。据统计,中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足够2.6亿人一年的口粮。我们主粮的自给率是96%(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非不够吃),我们国库囤积的主粮够全国人民吃14个月。我们粮食生产连年稳定丰产。中国人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三高”。

但是,粮食怕挤兑,就像银行一样。世界上任何一个银行,如果遇到所有储户一起提现,都会倒闭。

粮食总量是有定数的,粮食不能像工业品一样几乎无限生产。

粮食也不容易长期储存。

国际粮食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4大粮商控制了世界约80%的粮食。好在我们有个“中粮”,能与之抗衡。这5家公司占世界粮食市场的95%以上。4大粮商曾经多次企图控制中国的粮食定价权,都被中粮击退。否则后果可参考海地、菲律宾

,都曾经是粮食自给并有能力出口的国家,现在粮食种植业都遭受重创,失去定价权,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儿,不能自乱阵脚。

自从高福的“可防可控,人不传人”之后,大家都有点怕专家出来说话。

幸好,我们还有钟南山这样的专家。显然,钟南山这样的专家多,高福这样的专家少。

几十年来,我们的粮食供应、生产情况一直是公开透明的,粮食价格随着经济发展是同步变化,波动比较温和。每个持家买菜的人都有切身体会。凭借现有的18亿亩耕地,以及袁隆平、李登海这样真正的专家,粮食总量是够吃的,不会再出现五六十年前的情况。

我从物资匮乏年代走过来,我参加过88年抢购,今天的我不慌

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我们的软肋在猪肉上。也就是大豆,我们大豆不足,且掌控不了国际大豆市场,这也是肉价容易出现波动的的原因。

我所说的吃饱是指吃主粮,不包括肉。如果国际粮食、大豆真的出现供应短缺,猪肉价格就会上涨。我们就只能被动地减少吃肉,等待市场重新平衡。猪肉这个问题暂时无解,我们自己的能力生产的豆粕太少,只能依赖国际大豆市场。

有些网友说:“这么便宜的粮食,就是坏了500斤才多少钱?打一场牌都不止输这点钱!只是防备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我存点粮食怎么了?”“我买粮食没给钱吗?”

粮食便宜是因为没人抢购、囤积。如果大家都怕涨价,抢购囤积,就不便宜了,正好肥了奸商。

粮食在特定时间内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个人浪费500斤,如果多几个这样的人,本来够吃的粮食也变得紧张了。这不是正中了哪些恶意煽动者的诡计了吗?就算不浪费,家里有存储条件,一个人本来一年吃400斤粮,如果一下子屯2年、3年的,不就成了挤兑了吗?这不就是那些唯恐中国不乱的那一小撮人所盼望的吗?

其实作为个人消费者来说,一次性买三两个月的粮没什么大不了的。重点是中间商们。大蒜、绿豆、生姜可以屯,可以炒,毕竟是小众品种。如果中间商们敢屯粮炒作,国家不会不出手,到时肯定有下场悲惨的。

我们现在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普通大众的团结一心,靠的是大家对政府组织能力的信心。所以,面对这些恶意煽动者,我们要继续坚定我们的信心,不为之所动。

我对国家是有信心的,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我从88年那次愚蠢地参加抢购并得到教训以后就再也没有跟风抢购,包括抢购板蓝根、抢购盐,以及这次抢购口罩。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武汉封城后,口罩脱销。我家里有5个一次性防尘口罩,雾霾严重时买的。当时朋友圈里很多高价卖口罩的,我一个也没买。我当时做了最坏打算,真的没有口罩可用,自己就用纱布缝几个,可消毒反复使用,反正我们响应号召呆在家里,不去高危区,布口罩防防飞沫也就够用了。后来社区开始登记预约平价口罩,一次限购5个,我参加了4轮,一共购得20个口罩,到第5轮时,我就没去参加了。为什么?因为到现在我一共才消耗了3个一次性口罩。口罩每次用完后,我都把它挂在阳台上晾晒,反复使用多次,知道次数太多了才抛弃。现在口罩已经供货充足了。如果当时买了那些高价口罩,不就肥了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吗?

我个人买粮的习惯是一次买一个月左右的。前天刚在天猫买了20斤大米和20斤面。早餐要买点馒头包子油条之类,有时也煮点挂面。价钱差不多的时候,米面油我尽量买中粮的,支持一下自己国家的粮商嘛。中粮福临门的秋田小町这款米吃起来口感不错,就是稍稍贵了一点。


我从物资匮乏年代走过来,我参加过88年抢购,今天的我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