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真心酸,一年四季在外轉。不管春秋與冬夏,風餐露宿無規律。年輕力壯為掙錢,晚年光景難形容。

農民,以農為生,四季為農,乃農民之本份。

每逢農忙季節,農民不辭辛勞任勞任怨;農閒之季,仍然是精心地進行著田間管理,施肥積肥,為美好的理想作做充分準備。如此不知疲倦的一年又一年重複著簡單地而又笨拙的勞作,使土地永遠富有生命力,樂而不疲的為人類生存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各種所需。

人地共生,相互依存,和諧相處。

進入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改變了人們的認識世界和感知事物的本能。光靠種田地,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各項需求,使祖祖輩輩為農的農民,不得不棄農,不務正業,搞起了第二第三產業。轉行不易,精業更難。使多少農民處在有業無業狀態,每日為了生活朝南夕北,到處遊蕩,四處碰壁。所到之處都留下了揮之不去的辛酸往事。

農民,永遠離不開農字。即是現在棄了田地,走上了打工掙錢之路,當上了各種工種的工人,但他們的統一名字是,農民工;他們的子女不管是通過求學還是其他途徑成材,對他的印象是農村人,農民的後代。世襲的鐵帽子王,是無法改變地。

農民離開了田地,成了無根的浮萍,隨風盪漾,飄浮不定。田地離開了農民,它也便改變了容顏:多少地方沒了昔日的麥浪翻滾,稻花香的農耕景象。呈現眼前的不是養魚喂蝦的大坑小塘;就是名目繁多地綠化用苗圃或者是各種需要移栽的種種綠化用樹;要麼就是蒿草叢生的荒蕪土地。

農村年輕人進了各種工廠,過著緊張刺激的九九六生活。

那些沒有技術,年齡稍大的農民,只有出粗力,下建築工地或是髒險差的工種,求職謀生。

每天早起晚睡,一天忙碌十幾小時:不是工作在煙霧繚繞的粉塵下,就是在震耳欲聾環境裡;吃飯無食點,飽餓隨活不隨人;用餐環境差,隨時隨地都可以;勞累了一天下來,想衝個熱水澡也成了奢侈的夢想;回到寢室,七八個人一間十八平米的小房子,汗氣、煙味、酒氣加鞋臭,真是五味雜陳。

大部分人,年輕力壯時拼命掙錢,卻忘記了自己掙錢的本錢——身體。長時間超負荷勞動,飲食無規律,又缺少足夠的休息,身體一直處在透支忕態。

年齡不大就疾病纏身。帶著不大的年齡,拖著多病身軀,靠兒女養活不現實,還想出去打工掙錢,已無處安生,回農村種田地,也沒了以前的心情和熱情。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農民工的情與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