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文 | 桃子

最近看了一部韓劇叫做《變成insider的outsider》,講的是一個總是成為局外人的男孩(outsider),被一個非常能煽動氣氛的男鬼(insider)附身後逐漸融入集體的故事。

雖然表現手法可能誇張了些,但創作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outsider和insider也就在我們的身邊。

上中學的時候一個班級裡,總有一兩個特別會帶氣氛的同學,每次出場就像上帝給他打了聚光燈,不知不覺吸引著所有人的眼球。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總之,我是很羨慕啦~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能是願力太強大,上了大學後,我也變成了一個這樣的insider,就是那種和誰都能聊得開的自來熟,幹什麼都給人一種“好high啊!”的感覺。

下面就聊聊我是如何從outsider變成insider的。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在outsider邊緣徘徊

我以前,是一個在outsider邊緣徘徊的人。

我初中的時候是一個教科書版的學生,就是那種,只能和同學在學習上有話聊的人,我不看動漫,不看言情小說,也不打遊戲,週六周天還要上全科的奧賽課,同時我不關注流行,也不常聽音樂,電視上的明星我連臉都認不全。

那個時候我最害怕和別人同行,因為即使挖空心思找話題,也只能是尬聊,真的是情商低到爆表的代表。

還記得有一次,同學的媽媽順路載我一程,興高采烈地聊起家裡新買的破壁機,說打算打果汁去野炊。結果我當時想的卻是水果打成果汁後,其營養價值會遭到破壞,我就給同學媽媽潑了冷水,那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雖然我可能是好意,但......總之,唉,現在回想起來,都是一臉的一言難盡。

我當時也很無奈,因為每次一說話場面就跟點擊了靜音鍵似的,都沒有例外的,雖然有的時候同學顧忌著面子也應一應,但敷衍我還是聽得出來的。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當時我同桌給我起了個外號,叫“土包子”,因為她說“天吶,你居然連xxx都不知道!不要跟我說話,你這個‘土包子’~”當然是那種誇張到搞笑的開玩笑的語氣,畢竟......她上課被叫起來回答問題還需要我給她打小報告~

我當時可喜歡我同桌這種自來熟的女孩子了,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才能跟別人熟起來,就連我媽也提到說,“女兒呀,不要總是端著,就算是仙女兒也要下凡的嘛,你總會給人一種距離感,媽媽跟你說話都要小心翼翼的。”

我當時聽到這話傷心極了,可我為了賭氣,選擇了......既然我讓你有距離感,那我就不要跟你熟起來了......然後我變得更加沉默.....每次和家人出去吃飯都面無表情,出去旅遊也是一個人跑在最前面......

有的時候時間久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和爸爸媽媽聊天,然後就重複著“聽見爸爸媽媽在愁我的硬脾氣——我傷心生氣然後變得更加不近人情——爸爸媽媽繼續討論我的問題被我聽見”這個惡性循環。

我當時經常用一句話來催眠自己——“外界發生的一切都跟我沒有任何關係”,因為這樣,我就不用努力去變得討人喜歡了。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但還好,可能是因為內心深處還是有所期待,總不吝嗇於給需要幫助的人搭一把手,所以雖然在不知不覺中坐穩了“冷場王”的寶座,但莫名其妙地人緣還不錯,我仔細想了一下......大概是因為我會把作業借同學抄,還能幫晚交作業的同學打掩護吧......

我不知道當時的我在同學們的眼裡是個什麼形象,但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門口一家小賣鋪裡買炸年糕,一位班裡的同學看見後奇怪地看了我一眼,然後說了句“你居然也吃炸串兒啊?”,我當時心情複雜極了,在放棄年糕和放棄形象之間猶豫掙扎許久......然後選擇了年糕。

那麼這樣的我,是怎樣成為insider的呢?

且聽下回分解......不好意思,皮一下哈哈~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從outsider變成insider

事情從來都不是突然就有了轉機,凡事都需要循序漸進。

改變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真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問題才會得到解決,而實際上,在我們認識自己之前,我們都會反覆被問題困擾著、焦慮著。

大家常說,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但要想尋得到那條根,你得從表面抓取線索,所以,我開始主動去微笑。

第一步,先對著鏡子練習一番微笑。即使笑得很假,還很僵硬......

第二步,強迫自己勇敢。我害怕和別人對視,一看到別人的眼睛我就會挪開雙眼,我當時很忐忑,因為總害怕別人以為自己是在翻白眼兒,但之後我忍住了,就算眼睛小,我也要讓人看到我的真誠!

第三步,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有的時候我媽可氣人,說,“哎呀,你終於笑了,這樣才對嘛,以前總冷著一張臉看起來特別不好相處!”,每當這個時候,我就默默在心裡跟自己說,“不氣不氣,自己知道不是這樣的就好!”

其實我也不是總想冷著臉,只是經常面無表情而已,因為當時的我真心覺得......無緣無故做出表情......有點兒傻......而且......不笑還能省一些力氣.......

總而言之,先從外部開始改變,看著他人的眼睛,保持微笑就對了!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當然,表面的改變只能維持一時而已,因為我發現了第二個問題,別人好像不是很能和我聊得來,我經常挖空腦袋找可以聊天的事情,我自己的事兒估計都被我改編成十幾個版本了。

後來,我從書上獲得了答案——傾聽。一開始我想找的內容只是如何和別人聊天,結果書本卻讓我發現了更本質的東西。

我開始學會按耐住自己侃侃而談的衝動,仔細去聽別人講,時不時地提出問題,然後我發現,即使我好像什麼都沒有講,但卻越來越和大家聊得來。

我開始在小夥伴身上實踐“傾聽”這件事,我發現,大家喜歡傾訴,喜歡來自別人的認同,我自己也是一樣。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每個人都想成為臺上表演的人,這個時候,缺少的,是為我們鼓掌的人,讚美,是你可以給予他人最美好的禮物。

也許同一個話題你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但我們要記住,不要為了凸顯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就去否定他人的看法,畢竟,每個人都是沿著不同道路成長的,不同的生活經歷導致了不同的觀點,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就像別人尊重我們一樣,更何況,評判一個對錯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意義的事情。

世界上的事情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灰色,才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

那麼現在,明白了眼神注視、微笑、傾聽的我,解決問題了嗎?

不,還沒有,我還沒有找到根源,我心裡依舊時常憋著一股氣兒,有的時候憋不住依然會炸。

大學......我一定要改頭換面,我對自己說。

想象未來,未來真的可能會如你所想。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到學校的前一個晚上,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象著我在競選班長的時候給同學來一段兒“煎餅果子有點兒鹹...”的rap,然後調動起了大家的氣氛,最後當上了班長......想得挺扯,但沒想到,競選當日......我竟然真的把這段羞恥的rap唱了出來,還很high地打了非常“6+1”的手勢,然後如願以償當上了理工科班的正班長......

我終於變成了我想成為的樣子,興奮之餘又參加了許多學生組織,學生會、團工委、合唱團、司儀隊......說實話,我飄了。

我成為了那種一路走過來打一路招呼,和誰都能秒熟的人,還當上了合唱指揮,帶領智科院在校歌合唱大賽中取得了第一名......同時我作為班長,爭取對接到了每一位同學,很負責,但卻,很累......

我忙得昏天黑地,每天都很晚才回到宿舍,一學期下來白天和舍友都沒有見過幾面,晚上還被抱怨打擾到她們睡覺......

於是,我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從insider到找尋自我

班長做到了第二年,在換屆的時候,我把接力棒交給了就業委員。我覺得我需要自己的空間,很大很大的那種,大到......足夠將我的過往整理清楚、思考明白。

我躲到了圖書館,開始每天寫一些什麼。我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是前所未有的自在,也許,我可能骨子裡就適合一個人待著;站在聚光燈下的日子也體驗過了,才發現原來的我,也挺好的。

物極必反,在人群中呆的太久,就極其想念一個人的生活。我開始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騎著單車去海邊兜風,不用顧慮別人的感受,隨心所欲,極度舒適!

我又開始一個人了,但這一次,跟以前不一樣了。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以前的性格為什麼會那麼擰巴,這是因為我太愛惜羽毛,以至於不想坦然地承認自己的不足,我怕啊,我怕不完美,我還怕別人會議論我的不足,然而我卻始終看不清楚,別人根本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在意我,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所掩蓋的,終將成為紮在心裡的刺,不疼,但卻讓我心神不寧。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每次別人說些什麼,就會不自覺地套在了自己的身上,然後反駁......但其實很多時候,別人都只是想說這件事情而已。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像一隻時刻準備出擊的刺蝟,時刻準備著維護自己的自尊心,這是因為不自信嗎?好像有一些,但好像也不是;這就像你站在馬路中央,看見一輛汽車從你身旁呼嘯而過,你下意識就想要追上去一樣,是一種潛意識裡的應激反應。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應激反應,那怎麼解決這種“總覺得對方的話是在針對你”的應激反應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別人的想法,就算真的是針對我們的,事實上也跟我們毫無關係,他人覺得我們或好還是壞,難道我們就真的是或好還是壞嗎?

當然不,我們的想法、生活方式等的好壞與否,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體驗以及未來。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就要以別人為主體,不要別人說什麼都想到自己,但當談論自己的時候,即使別人說你再不好,你也要有把這些話當作耳旁風的定力。

怎麼才能做到呢?感受你的呼吸,當你感到不安、屈辱、憤怒的時候,去尋找身體裡這種情緒的感覺,不要抗拒它,不要拒絕它,而是要去尋找它,尋找它的形狀......顏色......然後你會發現,你越是想要找到它,就越找不出它,緊接著,就是釋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我們從小背到大,可真正明白了之後,卻是現在。

直面自己的一切,一切缺點、一切優點,是好是壞又能怎樣?最重要的是,這就是最真實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

Insider 還是 Outsider?迎合集體還是做自己?

所以,無論是做outsider還是insider,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自己。

放任汽車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我於一呼一吸之間,心自巋然不動。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無論在人群中還是孤身一人,我們都不會感到不安。

但桃子想補充一點,雖然說要做自己沒錯,但發現缺點還是要慢慢彌補的呀,提高一些情商真的很重要,接下來桃子總結一下提高情商的幾個小方法,我都可以,你一定行!

1. 面帶微笑,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2. 善於傾聽,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

3. 學會讚美,讚美是你能給他人最好的禮物;

4. 主動破冰,人和人之間總有一個人要主動;

5.

保持自我,要先學會愛自己才能被人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