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湖區田頭插秧忙 助農“神器”來幫忙

中國網4月10日訊“慢一點,轉彎,掉頭,加速……”插秧機上兩位農機手相互配合,熟練地操作著機器,插秧機所到之處,一排排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均勻地分佈在田間。

湖南益阳湖区田头插秧忙 助农“神器”来帮忙

今春氣溫回升快,育秧期間溫度適宜,水稻秧苗長勢良好。在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金盆鎮大東口村、河壩鎮王家湖村基地內一片忙碌,農戶、機械齊上陣,拉開了今年機插秧“第一插”的帷幕。

“以前插秧靠人工,雙腿踩到水田裡,又冷又累,還要請人工;現在機插秧一天作業可完成50畝左右,不僅能增加產量,還能減少人工成本”。國清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邱國清在田頭邊比劃著,邊說道。

近年來,隨著農戶農機持有總量地持續攀升,大通湖區的田裡下地幹活的人少了,通常大片的田野上往往只需一臺農機“坐鎮”。同時進步的還有農民的生產理念。“今年我們進一步加大了農機補貼力度,對新增機械按國補後60%補貼給購機主體,也就是說,買一臺14萬元插秧機,購買主體只需要掏5.6萬元,就可以打包帶回家。”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黃華南介紹道。“所以我們一直努力把這個利好政策傳達給區裡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和種植戶。”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大通湖區認真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引導農戶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機具,舉辦新型農機具演示會,轉變農戶舊的思想觀念。而如今的春耕生產也由過去“人工化”轉向“機械化”、“單一化”轉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在春耕生產的一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農業裝備來助力,農業生產實現由“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

按照省政府部署,2020年,全省農業機械化的重點是抓早稻生產機械化,著力補齊經作林果業機械化的短板,加快全省農機化升級步伐。大通湖區圍繞信息化與農機現代化融合這一主線,加大農機裝備信息化技術管理,大力提升水稻育插、植保和穀物烘乾機械化作業能力,全面加速推進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全程機械化。該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逐年遞增,已達到86.96%,水稻機耕機收率達100%。同時,作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國家級示範縣,今年在全區鋪開以插秧機為重點的農機具北斗系統安裝工作,將農機納入智能化管理,作業軌跡、面積等數據一目瞭然,使該區農機快速走上數字化、精準化、高效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目前,全區早稻秧苗長勢良好,已滿足機插移栽作業要求,新購入的插(拋)秧機也已深入到田間地頭,搶抓晴好天氣,全面啟動機插秧作業,力保今年滿栽滿插。(李德輝 昌詩琴 易家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