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昭陵,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墓。

说到昭陵,很多人都怀着八卦心态,都说唐太宗把袁天罡的推背图带到了梓宫里,是非真假无从定论。不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却被他当成了睡枕,这是不争的事实。(李治放的)

昭陵中或许有很多如《兰亭集序》一样的珍品,但让唐太宗死后还念念不忘的却是君臣之间的感情。

于是,他动不动就给他的某位臣子封赏死后风光陪葬昭陵。这种君臣之间的情谊,他愿意记在心里生生世世,就连他曾经胯下的战马也是如此。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昭陵六骏

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于立政殿,遗言一切从简,葬于九嵕山。太宗皇帝不忍心,但也只能遵从遗言,令人开凿九嵕山,不下十日,就将她安葬好了。

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今因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

长孙皇后走后,唐太宗时常哭泣,拉着魏征的手聊起皇后的过去,又经常站在皇宫阁楼的高处遥望九嵕山。可这哪里看得到呢?

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

唐太宗越思念越觉得长孙皇后如此薄葬,十分过意不去。于是,下令将九嵕山改名为昭陵,自己以后也要葬在这里。

于是,昭陵就这样开始建工了,从贞观十年直到开元29年才封上最后一层土,历时107年,除了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之外,还有180位名臣的荣誉陪葬墓,也是我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皇陵。

唐太宗建如此庞大的昭陵并非要带走贵重珍宝,前面说过他要带走的是君臣之间的情谊,那180位臣子的墓就是如此。

昭陵筹建的时候,他就在计划放什么了,九嵕山顶的昭陵大门本来是准备放驱邪的镇宅神兽,然而却被他拒绝了,他说他骑过的六匹战马何尝不是神兽呢?

于是,唐太宗让阎立本绘制好昭陵六骏,再让石匠雕刻好,将其摆放在昭陵的两侧。昭陵六骏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1300年来,无论是狂风骤雨,还是电闪雷鸣,昭陵六骏依然威风赫赫,器宇轩昂。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六骏生前的记忆

唐太宗的昭陵六骏,都有一个很好听很别致的名字,他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特勒骠位于昭陵东侧的1号位,特勒就是可汗之子的发音,毛发黄里透白,嘴巴白而微黑,十分健壮,腹小腿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汗血宝马。当时唐太宗骑着特勒骠和宋金刚就已杀了三天三夜,而后又连追了溃逃的宋金刚600余里,在擒获宋之后,特勒骠就倒地而亡。这马绝对有灵性,仿佛知道主人心中的信念。李世民评价它: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青骓位于昭陵东侧的2号位,青骓就是顶级宝马的意思,在和窦建德之战中乘坐,身中三箭仍然身形矫健,也同样坚持到了最后才倒地。李世民评价它:

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什伐赤位于昭陵东侧的3号位,它是一匹波斯战马,平定王世充时所乘,整场战争持续一年,什伐赤受伤3次,但最后没死胜利凯旋,李世民评价它: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飒露紫位于昭陵西侧的1号位,飒露就是勇健的意思,是一匹突厥战马,也是与王世充一战时所乘,中途追击王世充时,误入伏击圈,李世民的侍卫丘行恭为保护他,骑着身中六箭的飒露紫引开敌人,最后丘行恭含着泪将箭拔出飒露紫的身体,飒露紫方才离去。而雕像中雕刻的正是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的姿势,我们能看到马儿用头轻轻地依偎丘行恭,已经没了精气神,身体向后错开,看着雕像都能感受到飒露紫在痛在战栗。李世民评价它:

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拳毛騧位于昭陵西侧的2号位,毛发卷曲,是千里马中的极品,黄毛黑嘴,在平定刘黑闼一战中所乘。拳毛騧是一匹收官之马,李世民借助它的威力消灭了刘黑闼,正式结束了隋朝末年的战乱,让唐王朝宣告统一。李世民评价它:

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白蹄乌位于昭陵西侧的3号位,白蹄并非白色马蹄的意思,而是少年可汗的发音,为李世民最初平定薛仁杲时所乘,而后借给了李孝恭,在巴蜀一战中累死。李世民评价它:

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这六骏已经不是马,而是他大唐江山的功臣,因此它们也获得了陪葬昭陵的殊荣。

六骏死后的记忆

随着历史的变迁,九嵕山因为是石灰岩质,也被岁月给风化了,也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模样,但昭陵六骏却在风霜的洗礼下岿然不动,一如636年那般朝气勃发。久而久之,这六匹战马也渐渐成为了九嵕山附近百姓心中的神灵,一代又一代人恭敬地仰望着。

直到1912年,法国贩子毕士博带着一群强盗上了九嵕山,他们瞄上了威风凛凛的昭陵六骏。于是这批强盗下手了,他们先将西侧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敲成了碎片,就在敲完拳毛騧时,被当地一个村民发现了,村民急匆匆地跑去叫人和县衙报案。毕士博等人赶紧将这两匹马运下了山,当然最后马被时任陕西行政长官的袁世凯亲信陆建章搜获。

马儿是回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好消息,凡是跟袁世凯沾上边准没好事。

毕士博逃脱了,但是在两年后也就是1914年,他又出现了,他带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馆长的拜托而来。宾大博馆馆长拜托毕士博搞几件一流文物,于是毕士博找到了顶级文物贩子卢芹斋。

这个卢芹斋本事可不小,在袁世凯当政下,海关畅通无阻。而毕士博找到卢芹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手中有那敲碎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騧。

为何这两骏又落到卢芹斋手中了呢?这就要说到卢芹斋这个文物贩子的嗅觉,他听说两骏在陆建章手中,于是想出重金买下,但被陆建章给拒绝了。当然也不要以为这个陆建章有一身正气,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卢芹斋找到了北京琉璃厂延古斋的老板赵大胆(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有名的贩子),两人使了一出“巧夺天工”之计。赵大胆与袁世凯的花花公子袁克文关系甚好,而此时恰逢袁克文的新宅落地,需要镇宅之物,接着赵大胆就把陆建章手中有两骏的事告诉了袁克文。

另一边,赵大胆又重金贿赂陆建章,让他把两骏赠给袁克文,这样官途无量。陆建章便将两骏包装好赠与了袁克文,但是当袁克文见到马是碎片后,他说一堆碎石要来干嘛。接着,赵大胆就出手了,他对袁克文说,他愿花重金购买这两骏。袁克文一听,既然你要就给你吧!

就这样,赵大胆将两骏骗到了手中。接着又倒手卖给了卢芹斋,卢芹斋再又以1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宾大博物馆。就这样,在九嵕山山顶矗立了1200年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騧永远地离开了它们魂牵梦绕的家乡。

法国贩子毕士博眼见两骏这么容易就交易了,于是于1918年又盯上了另外四骏。接着,毕士博又带着一群强盗上了九嵕山,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将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全部推下了九嵕山,四骏全部摔成碎片。

第二天,有人发现了一群拉着车的外国人,就知道九嵕山上的神骏又出事了。于是,他们将此事赶紧报给了陕西靖国军(1918年刚成立),靖国军得知四骏遭难后,赶紧在西安草滩设下重卡。待毕士博到达草滩后,靖国军便用石头和四骏调包。毕士博将石头从草滩运往潼关,再到洛阳,又走陆地到上海,一路战战兢兢,再通过海运将石头运到了美国费城。

1949年,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经历了多年动荡,终于住进了陕西碑林博物馆,它们遥望着布满沧桑记忆的九嵕山,静默无言。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飒露紫和拳毛騧的国外记忆

飒露紫和拳毛騧,无论身在何处,都闪耀着惊艳的光芒。

它们被强盗掳去了宾大博物馆,也成为了那里的镇馆之宝,带走了无数来来往往的人的眼泪。

70年代,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它们决定带上两件礼物,但不知道选什么好。当时,有位华人提议将飒露紫和拳毛騧作为礼物归还中国,最能体现美方的诚意。但没有得到美方的同意,他们说宾大是私立大学,他们没有拿走两骏的权力。

说来说去,都是美方的推辞。他们如何舍得归还这两骏——无价之宝。

等到1986年,陕西考古院院长前往哈佛大学学习交流时提到了这两骏,考古院院长和哈佛一位华裔人类学主任是好友,而这位人类学主任也恰好认识宾大现任博物馆馆长。于是,馆长接待了两位来宾,并在人类学主任的斡旋下,宾大馆长愿意归还两骏给中国,但条件是需要两件同等价值的文物交换。

陕西考古院院长将这个兴奋的消息告诉给了碑林博物馆,他们准备了两尊石雕佛像与之交换,但第二天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宾大博物馆馆长收到一位在碑林参观的朋友的来信,他指出碑林博物馆中飒露紫和拳毛騧的解说词,说是被美帝国主义盗走。因而,宾大馆长很愤怒,拿出1918年从卢芹斋手中购买两骏的票据,并要求碑林博物馆修正解说词,碑林博物馆无奈只能改成流失海外。

谁都明白,宾大搞这么一出的原因!强盗都把两骏当成了镇馆之宝,他们怎么会归还呢!这可是一级文物中的上上品啊,即便它们碎了,它们还是无价之宝。

昭陵六骏:1300年的沧桑记忆

昭陵六骏写满了辉煌与沧桑,阎立本的画技搭配欧阳询的真迹,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品,再加上生龙活虎的雕刻艺术,完完全全地诠释了大唐王朝的风采与辉煌;然而,国宝经历了文物贩子的盗掘,让它们沾染了沧桑再也洗不掉。

昭陵六骏,彰显了1200年的辉煌,也历经了100年的沧桑。100年来,我想它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在向被岁月风化的九嵕山方向遥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