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原創: 龔勤舟 浴沂詠歸 2018-01-11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 · 先進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楫盦叢稿 · 元旦吃茶》

陳簡齋嘗言:有詩酬歲月,無夢到功名。餘生逢浮世,頑蔽魯鈍,既無立德立言之志,亦乏邀功奪名之念。惟願結繩度日,寄情山野,詩文相酬,絹楮作伴,丹青碑帖,挓挱展對,自適其適,樂以忘憂。時值新年寅時,屋外寂然,夢一仙人,衣冠素樸,與餘數語,肅穆諦聽,音聲全無。午後二時,獨坐書齋,亹亹而思,竟不得解。餘乃洗壺烹茗,心懷一念:旃蒙協洽,遊歷四方,手卷八幀,佛經十部,文槀數葉,閱書百卷。如若因緣際會,尋得林散老法書半件,俾作韋弦之佩,更顯仙骨梵心。如此文雅,雖不可吸風飲露,然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人間煙火亦可止於心也。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楫盦叢稿 · 山語谷銘》

乙未中秋,予攜友人蒞渝州,覽縉雲,遊北泉,過山語谷,雲青水澹,乃作銘曰:

渝之北,崒峰巖。山空濛,水生寒。

石千仞,木蟠拳。臨淵壁,目驚眩。

越清流,入溫泉。洗風塵,飲芝蘭。

烹清茗,尚玄談。山之語,秋滿園。

採籬菊,過農田。觀雲海,心亦閒。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楫盦叢稿 · 適齋詩跋》

“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嚴滄浪此言,傳之久矣。有清一代,鄭子尹冠冕詩壇,其五古長篇,如赤手白戰,別開生面。五古者,若平平敘去,恐失色澤;若鋪敘變韻,則長而不漫,有如疊嶂峰巒,柳暗花明。適齋先生年臻耄耋,偶作五古。其《樹樹詩》,盡寫童子頑稚之態,俚語俗言,如話家常,別才別趣,亦在其間。近日抄錄一通,徒具謹嚴之跡,未免板斧,不得天然別趣。此之過失,不可不知。立夏之日,楫盦並識。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楫盦叢稿 · 跋》

如來智慧,自在無礙,隨彼當機,廣略適宜。廣之則罄海墨而莫盡,略之則覓一字而叵得。令彼聞者,各得實益。末世眾生,根機陋劣,常持此經,恭寫讀誦,輒思其理: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吾當依此而修行之,眾生亦當依此而修行之。乙未大寒,楫盦沐手。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楫盦叢稿 · 讀》

近日讀《宋詩選注》,頗感有趣。參《談藝錄》,更覺錢鍾書可愛。《談藝錄》乃枕邊書,微言大義,管窺錐指,揍罵古人,不留絲毫情面。《宋詩選注》妙在詩人小傳,筆調詼諧,讀來忍俊不禁。其可愛處便是同一詩人在兩書中面目迥異,《宋詩選注》裡的陸游,“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移至《談藝錄》,卻成小孩臉色,說變就變,“放翁談兵,氣粗言語大,……則似不僅‘作態’,抑且‘作假’也。”由是觀之,《宋詩選注》“作態”否?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試以此言觀鍾書,即古即今,《談藝錄》為己,《宋詩選注》為人。為人者,典範之;為己者,慎思之。今值春分,抄王安石一絕,荊公絕句冠冕趙宋,我最喜之。《宋詩選注》亦有此詩,“作假”否?不知也。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野水縱橫漱屋除,午窗殘夢鳥相呼。

春風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無。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