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原创: 龚勤舟 浴沂咏归 2018-01-11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 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楫盦丛稿 · 元旦吃茶》

陈简斋尝言: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余生逢浮世,顽蔽鲁钝,既无立德立言之志,亦乏邀功夺名之念。惟愿结绳度日,寄情山野,诗文相酬,绢楮作伴,丹青碑帖,挓挱展对,自适其适,乐以忘忧。时值新年寅时,屋外寂然,梦一仙人,衣冠素朴,与余数语,肃穆谛听,音声全无。午后二时,独坐书斋,亹亹而思,竟不得解。余乃洗壶烹茗,心怀一念:旃蒙协洽,游历四方,手卷八帧,佛经十部,文槀数叶,阅书百卷。如若因缘际会,寻得林散老法书半件,俾作韦弦之佩,更显仙骨梵心。如此文雅,虽不可吸风饮露,然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人间烟火亦可止于心也。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楫盦丛稿 · 山语谷铭》

乙未中秋,予携友人莅渝州,览缙云,游北泉,过山语谷,云青水澹,乃作铭曰:

渝之北,崒峰岩。山空蒙,水生寒。

石千仞,木蟠拳。临渊壁,目惊眩。

越清流,入温泉。洗风尘,饮芝兰。

烹清茗,尚玄谈。山之语,秋满园。

采篱菊,过农田。观云海,心亦闲。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楫盦丛稿 · 适斋诗跋》

“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沧浪此言,传之久矣。有清一代,郑子尹冠冕诗坛,其五古长篇,如赤手白战,别开生面。五古者,若平平叙去,恐失色泽;若铺叙变韵,则长而不漫,有如叠嶂峰峦,柳暗花明。适斋先生年臻耄耋,偶作五古。其《树树诗》,尽写童子顽稚之态,俚语俗言,如话家常,别才别趣,亦在其间。近日抄录一通,徒具谨严之迹,未免板斧,不得天然别趣。此之过失,不可不知。立夏之日,楫盦并识。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楫盦丛稿 · 跋》

如来智慧,自在无碍,随彼当机,广略适宜。广之则罄海墨而莫尽,略之则觅一字而叵得。令彼闻者,各得实益。末世众生,根机陋劣,常持此经,恭写读诵,辄思其理: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吾当依此而修行之,众生亦当依此而修行之。乙未大寒,楫盦沐手。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楫盦丛稿 · 读》

近日读《宋诗选注》,颇感有趣。参《谈艺录》,更觉钱钟书可爱。《谈艺录》乃枕边书,微言大义,管窥锥指,揍骂古人,不留丝毫情面。《宋诗选注》妙在诗人小传,笔调诙谐,读来忍俊不禁。其可爱处便是同一诗人在两书中面目迥异,《宋诗选注》里的陆游,“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移至《谈艺录》,却成小孩脸色,说变就变,“放翁谈兵,气粗言语大,……则似不仅‘作态’,抑且‘作假’也。”由是观之,《宋诗选注》“作态”否?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试以此言观钟书,即古即今,《谈艺录》为己,《宋诗选注》为人。为人者,典范之;为己者,慎思之。今值春分,抄王安石一绝,荆公绝句冠冕赵宋,我最喜之。《宋诗选注》亦有此诗,“作假”否?不知也。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