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無一人感染新冠,美國同行借鑑經驗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醫院內交叉感染的防控不可忽視。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團隊在《美國醫學會期刊-腫瘤學》發表文章,分享其防控策略和短期內的積極結果。在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來篩選和管理患者後,沒有患者或醫護工作人員被確診為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文章通訊作者為該院院長赫捷院士和內科主任王潔教授。


這篇文章也獲得了美國醫學界同行的認可和讚揚。NCCN(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首席執行官Robert Carlson博士表示,“從國際科學合作來看,中國分享數據是一個好兆頭。腫瘤學界快速分享信息和經驗以促進患者診療,這就是一個有力的例子。”他進一步補充,“所有在中國所採取的措施正在美國大型腫瘤中心積極落實。”


JAMA子刊: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無一人感染新冠,美國同行借鑑經驗

截圖來源:JAMA Oncology


在疫情嚴峻期間,中國很多醫院限制了非緊急的門診和住院人數。然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中斷或延誤常規治療可能會增加疾病惡化風險,同時,癌症患者年齡大、常合併有複雜疾病、免疫力低,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出現重症和死亡風險更高。為了減輕癌症患者尋求醫療救治的困難,同時避免發生院內交叉感染,中國科學院國家癌症中心/癌症醫院在春節後啟動一級響應,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 在醫院,門診和病房的入口處進行體溫檢測,並記錄與武漢有關的接觸史和旅行史。


2. 採用門診預約系統,同時每天開放在線諮詢渠道,提供有關服藥和癌症相關症狀管理的指導。這大大減少了醫院的人流量。此外,現場就診的患者必須採取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自備消毒劑。


3. 對於計劃住院的癌症患者,記錄COVID-19相關症狀,如發燒和咳嗽,統一進行血液檢查和肺部CT掃描,影像學結果疑似肺炎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4. 一些需要輸液的常規抗癌治療改為口服藥物治療,如依託泊苷和長春瑞濱。對於輔助化療或維持化療,根據患者情況適當延長輸注間隔。


JAMA子刊: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無一人感染新冠,美國同行借鑑經驗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2020年2月12日-3月2日期間,醫院腫瘤內科共接診了2944名患者,包括2795名門診患者和149名住院治療患者。在上述嚴格的篩查策略下,發現27名患者表現出肺部炎症變化或多處滲出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其中8名疑似感染新冠病毒,但後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在這些患者中,有2例在對症治療後表現為肺炎恢復。


對於這2例患者,美國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傳染病與熱帶醫學科主任John Greene博士對此評論認為,“這可能意味著這兩名患者處於感染早期但尚未脫落病毒,或者在起初的陰性結果後又被感染。”
總體而言,作者團隊指出,截至3月3日,沒有任何一名患者或醫護工作人員被診斷為COVID-19。隨著疫情在全球進一步蔓延,有效預防癌症患者的交叉感染、合理安排抗癌治療都極為重要,作者團隊希望這些分享能夠幫助更多患者安全度過疫情。


[1] Zhijie Wang, et al., (2020).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During the COVID-19 Spread in China. JAMA Oncol, DOI:10.1001/jamaoncol.2020.1198

[2] No Staff COVID-19 Diagnoses After Plan at Chinese Cancer Center. Retrieved Apr 8, 2020,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27989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