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对于消费者来说,外卖商家搞活动是一件好事,毕竟谁都希望花更少的钱去买同样东西,但是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那就不一定了。说到饿了么这个平台,大家对它经常使用的补贴手段一定不陌生。表面上,补贴能够带来高订单,但实际上,无序的补贴却是给企业带来恶果的罪魁祸首。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在饿了么西南大区会议现场,一位身穿蓝色饿了么工服的女子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她身后的横幅上,血红的大字赫然写着"霸王条款!饿了么还我血汗钱!"。

这名女子并不是无理取闹。她是饿了么在红河蒙自的代理商。她表示,算上代理之初缴纳的20万元的保证金和34万元的转让费,至今已经投入了300多万元,如今突然"被清退",血本无归不说,还没有人给出合理的解释,只好出此下策来维权。

为何要清退这些昔日的代理商伙伴?这跟饿了么近来推行的补贴大战有关。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2019年初,饿了么高调发力三四线城市,承担起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切入点的使命。为打造首个成功样板,饿了么投入逾3000万,在大理掀起疯狂补贴战,一度让原本外卖日订单只有2万多的西南小城,飙升至近7万。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疯狂补贴带来了高订单,一度让饿了么沾沾自喜,对外宣称,截止2019年3月底,其在大理的市场份额已突破50%。但实际上,这场大战最终带来的却只是笑谈。

1月份,酝酿许久的饿了么正式推出满20减19元活动,2月又迅速跟进满25减24、满35减32等不同力度,四六分的补贴力度吸引了不少商家。商家纷纷入驻饿了么平台,但很快发现,活动总是隔三差五地变,补贴分摊从四六变成五五,就连满减也缩成满25减15。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活动变更快,补贴缩水,商家便苦不堪言。米线店老杨的补贴一周内变了4次,对他造成了不少损失。几次三番,商家便不愿意跟饿了么合作了。

不仅如此,商家更发现大量补贴下带来骑手素质堪忧的现象。补贴"烧"出了大量订单,饿了么却无力消化。曾经有店主当场抓获偷餐的骑手,而且骑手还会"挑活儿",甚至对顾客说"你爱吃不吃"。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据了解,今年一月份饿了么便大量招聘外卖人员,更不惜开出优厚待遇,试图从骑手数量方面抢占市场。可惜骑手被高工资吸引过去后,发现后面单子越来越少,甚至接不到单。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因此在这场补贴大战当中,饿了么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市场份额,无序补贴让它的数字赋能成为了笑谈。最后焦虑的饿了么便拿代理商"开刀",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无序补贴终酿恶果 饿了么数字化赋能成笑谈

由此可见,补贴从来就不是正确的选择,没有人能从中获益。在如今的外卖战场里,单靠拼爹烧钱,是烧不出忠诚度和护城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