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能夠坦誠地分享自己的真實經驗,我認為,實已難得。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參與感

整本書核心其實就是小米的“三三法則”:

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

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參與感篇

產品篇

組建團隊時,秉持團隊第一、產品第二心態,尋找最優秀的人組建核心團隊。設計好開放節點,讓用戶一起參與進來設計產品,團隊按功能模塊打散,每個小團隊長期負責某一模塊,並充分授權。在這種前提下,讓團隊所有人去跟用戶長時間接觸,快速迭代、試錯。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產品篇

品牌篇

小米手機在產品定位上,是開闢了一個新的分類,即互聯網手機,跟傳統的手機區分了開來。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品牌篇

新媒體篇

既然做互聯網,就要更多利用新媒體。扁平化的社交讓每個人都有成為輿論中心的可能,在各類社交、新聞、新媒體站點上採用新的方式去推廣品牌,能起到比傳統媒體更有效的結果。

如何運用微博激發用戶的參與感?運營的方法是通過內容和活動來創造話題。我們在運營微博之初,總結有3個經驗:

1)把微博賬號當成網站一樣去運營

2)把微博話題當成網站的頻道一樣去運營

3)一定不要刷屏!

如果把微信當營銷平臺,這就等於走到了死衚衕了。基於天然的通訊錄好友關係,微信更適合做服務平臺。微博是廣場,而論壇是俱樂部。小米做論壇的方向是用戶俱樂部,更是老用戶的家。產品其實在賣出去以後就成了內容,圍繞著產品產生的圖片、視頻、文字就是內容。以往的傳統廠商僅僅自己做內容,自己僱人或者通過媒體不停地圍繞產品寫內容。而有了論壇,用戶就可以圍繞著產品寫出大量的內容。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新媒體篇

服務篇

產品賣給了用戶更重要的是售後的服務,基本一個原則:用戶在哪裡服務做到哪裡。

小米做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1、 各社交平臺開通24小時在線服務。(互聯網類的產品能在互聯網上快速解決)

2、 先下設立小米之家,成為小米粉絲交流獲取服務的窗口。(線下的服務點對於硬件產品來說是必須的,而且對大部分小米用戶有較大影響)

3、 鼓勵一線接觸用戶的員工多提意見。

4、售後響應快、完成快。加入更多人性化的服務,標準之外尋求更合適的回答。

其實在服務層,賣給用戶的也是體驗。售後好了,用戶對產品對品牌的印象就會好,再次有需求時也會優先考慮選擇品牌。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服務篇

設計篇

在設計的時候,只考慮一個場景,抓最本質的一點,不要誤把噱頭當成是賣點,不講空話。這其中,賣點就是指用戶願意為其掏錢的那點,而噱頭只是抓客戶眼球的點。

其次,設計要帶有溫度情感,要實現這點,可以從以下兩點找:1、產品定義本身;2、善用生活場景/節日文化。

設計要留白,給人足夠的想象空間。在粉絲效應的產品中,留白的設計有極大地空間讓粉絲們參與進來。比如小米發佈新品,只發一部分產品截圖,引發粉絲好奇進而惡搞(小米豆漿機來緣)。

設計好之後,現場檢驗是唯一的檢驗方式。作者提出了一套方法論,即:在哪?對誰說?說什麼和如何說?

在這個注意力分散的時代,一圖勝千言,儘量用圖片,少用文字。

《參與感》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分享真實小米經驗-附思維導圖

設計篇

阿黎筆記篇

未來的主流文化都是從現在的亞文化中演變過來的,關注亞文化,最好能直接參與進去。

未來的趨勢一定是科技生活化,即所有一切都回歸生活,消費者更追求內心。作者的標題很好: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未來趨勢:爆扁爽,做爆品、企業層級扁平化、讓員工們爽!

完整版思維導圖筆記,留下Email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