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走“列国”:访车厢城

绛县中条山支脉北麓,有个小小车厢城,两千六百多年前,此地曾发生过一次诡异大屠杀,改变了晋国政治势态,乃至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

自驾走“列国”:访车厢城

车至城南五公里之南城村,见村民正筑路。驻车,问筑路村干部,车厢城在何处,怎么走?村干部问,是来投资么?我说只是看看。村干部便不感兴趣,管自己在吆七吆八。我递上烟,软语硬磨。他指着南面一座山说,就在那个方向,沿这条路开车至山脚,然后走半小时,翻几道沟梁即到。但现在修路,车无法开,你须从这里走过去。我看了下远山,自忖若自己过去,无异于瞎子夜行。便请求他或找个人给我作向导,我出钱,一百两百都行,不够可商量。然村干部竟置若罔闻,不再理我。

在村里转了转,碰到几个人,有男有女,给钱做向导,一概拒绝。又见一大姐,慈眉善目,正在家门口干杂,请她做向导,她看看我手中钱,仍摇摇头,但给我介绍了车厢城的情况:那是山脚边一块高地,有几十亩,南是山,东西两侧有深沟,深沟外有高丘,只北面可出入,因地势如车厢,古代筑过城,故俗称车厢城。传说以前是个城市,一场大屠杀,血满深沟,人死精光。现还能见到骷髅,夜有鬼哭。曾有几家住户,早已搬走。你去了,不一定找得到,找到了,什么也看不到。我便问她,为何不肯做向导,她嘿然无言。

自驾走“列国”:访车厢城

可怪!这是我自驾以来第一次。物质社会,毛爷爷走遍天下皆不怕,自驾时,遇有疑难,用毛爷爷砸过去,无往不胜,有谁会与毛爷爷过不去呢!这次,竟不灵了。是这里条件太好,眼界太高?不可能,房子都一般般啦;是村民素质不高?素质不高又与毛爷爷有何关系,而实际上村民尚淳朴。那么,是什么使村民能抵住毛爷爷诱惑?看村民欲言又止神情,莫非有什么禁忌,难言之隐?是当年那场大屠杀之故么,冤魂不散,处所不祥,怕沾上晦气?可大屠杀相距遥远了呀,人们心中应早已淡忘,我还真猜不出。

那场大屠杀,叫族杀桓庄。说的是晋献公上台时,经过曾祖桓叔、祖父庄伯、父亲武公三代努力,弑四君逐一君,以自己小宗身份,灭了大宗,替代了晋侯,一统了晋国。又贿赂周王室,一纸任命书,非法漂白为合法,史称曲沃代晋。本来,政权已稳固,献公应该高兴才对,然他偏坐卧不安,因他已感到新兴的桓庄之族强盛的逼迫。所谓桓庄之族,指同一曾祖、祖父的叔伯兄弟,即公族中同宗子第。在曲沃代晋时功勳卓著,且人数众多,位高权重。献公担心以此发展下去,说不定何时历史会重演,也来个小宗灭大宗,毕竟前事不远,教训犹新。于是,献公为防患于未然,决定对桓庄之族痛下杀手。

自驾走“列国”:访车厢城

晋献公六年(前671年),献公与心腹智囊士蒍密谋,打算用三年时间,除灭桓庄之族。第一步,“去富子”。富子是众公子中足智多谋者,士蒍谮之,借众公子之手除掉富子。第二步,“杀游氏二子”。游氏之子为众公子中有势力者,士蒍用离间计,除之。第三步,“杀游氏之族”。士蒍挑起桓庄之族支系之对立,除掉了游氏一脉。至此,桓庄之族势力削弱,智少勇衰,最后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为“褒奖”众公子,献公花大力气筑新城“聚”,也即今之车厢城,使众公子居住。可以肯定,将新城筑于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众公子哪里知道,像如今乔迁新居一般,一个个兴高采烈,内心深感君主恩典。入住之后,日日欢宴,夜夜笙歌。晋献公八年冬,过年气氛逐渐浓郁,众公子陶醉在欢乐祥和中。某日,忽传来一个晴天霹雳,大军压境,四面围城,晋军来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除极个别侥幸逃脱,众公子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被一锅端掉。就这样,士蒍釆用内部分化,借刀杀人,逐步蚕食,抽丝剥茧的方法,只用几年时间,强大的桓庄之族彻底覆灭,几无孑遗。

自驾走“列国”:访车厢城

对这次有预谋的大屠杀,时人多有批评:“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实际上桓庄之族不惟无罪,反而有功。如今献公一上台,却手足相残,置之死地,拿自己同宗兄弟开刀,岂非卸磨杀驴,恩将仇报?而献公,却并不这样认为。

春秋初期,周王室尚有一定权威,诸侯国内异姓夺权之事,想都不敢想。再多的,乃是公族内同宗争斗,相互篡弑,如曲沃代晋之事。晋献公深刻认识这点,既异姓不构成威胁,危险来自公室内部,那么,只要除掉或削弱公室支系,岂非可长治久安、安耽逸乐哉!

晋献公这样做了。而晋国从献公始,一直将此作为一项既定国策,打压公室子弟,拔擢异姓大夫。实际上,这项国策的优点也显而易见。由于亲亲尊尊得以弱化,异姓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百多年间,晋国称霸时间长,国力一直强盛,少有国家与之匹敌。

然令晋献公没想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并没按他的设想走。异姓逐渐壮大,尾大不掉,而由于公室单薄羸弱,晋侯已力不从心,难以制约,导致令行不止,大权旁落。先有六专权,后有三家分晋,最后国家灭亡,祖宗绝祀。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明明一个好国策,却无法驾驭,眼睁睁看着它走到了反面......还没完,在以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是强化皇室宗亲权力,还是不拘一格重用各方人才,最高统治者也一直纠结于这个“车厢城”中……

这时,大姐的话响起来,车厢城你去不了,这旁边也有个古城门,可看一下。唉,这次寻访,我太失败了,既如此,不妨看看古城门,聊以自慰吧!这是个西魏时建的城门,距今亦有一千四百年,当然与车厢城是不能比了。上有“古南城”字样,下立文保碑,介绍古南城与车厢城之来历。土黄色门墙上方,披挂着绿色藤萝,岁月的沧桑与今天的鲜活,在古城门上尽现,不由使人思绪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