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無二無三——民法大師我妻榮的世界

在近現代史上,日本民法對我國和東亞地區的法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有著極重要的借鑑意義。而談到日本民法,首屈一指的大家就是民法學者我妻榮。

我妻榮1897年生於日本山形縣米澤市,小學、中學學習優異,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現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法學部。年僅29歲成為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後升任法學部長,此後到60歲一直在東大法學部任教。1964年因對民法理論的傑出貢獻,獲得日本文化勳章。“我妻民法體系”對近現代日本民法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其論文《近現代法中債權的優越地位》是民法界不朽的名著。以《民法講義》為代表的我妻民法體系的特點是:不僅理論精緻,而且其結論易為社會常識、常理所接受,對日本的法律實務和學界產生深刻影響,長期以來一直作為通說觀點為法律人認同和學習。

以下我們通過具體事例來打開一扇窗,瞭解一些這位民法大師的世界。

對師恩的態度

我妻榮在日本民法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圍繞他的經歷有很多故事。

他小學的時候成績優秀,喜歡在教室裡跑來跑去教那些學習吃力的同學,這種作法不被班主任認可,雖然成績都是甲等(優秀),所以品行一直是乙等(良)。到了4年級,來了一位叫赤井運次郎的任課先生,赤井老師對我妻榮的母親說:“這孩子已經充分預習對知識都理解,所以按捺不住,想向把自己懂得知識教給別人,他是毫無惡意的,這不是品行的問題。對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我在品行上也要給他甲等評價。”此後,赤井老師就安排我妻榮去幫助那些學習吃力的同學。因此,我妻榮對赤井老師的理解和教誨終身不忘,在1964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的殊榮後,他對採訪記者說,“這完全得益於先生的教誨”,得獎後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回家鄉見到赤井先生,和他分享自己獲得的勳章的喜悅,對赤井先生滿足而動情地說:“我終於能報答師恩了。”

守一無二無三——民法大師我妻榮的世界

我妻榮向赤井先生報告和分享獲得文化勳章的喜悅

赤井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讓我妻榮刻骨銘心。

“老師這種職業就像是在雕刻佛像。佛像雕刻完成之前,可以用腿夾,可以用腳踩,但是佛像成型完工後,雕刻的人自己也會俯倒膜拜。”

我妻榮一直銘記赤井老師說的這番話,他很有感觸地說:

“教育家是幕後英雄,是造就人的形狀的。被造就的人有出息了,在社會上獲得榮譽了,往往認為這都是憑自己的力量實現的,容易忘掉師恩。而那些造就佛像的佛師們,會心滿意足地拜倒在自己塑造的佛像前。這反映出偉大的教育者們誠懇、謙虛的胸襟。”

守一無二無三的理念

談到我妻榮,必須要說的是他的治學理念。

年輕時,為了備考東京帝國大學的考試,他曾在東京神田的尼古拉教堂附近的開成學校上補習班。他不過是下鄉中學出身的秀才,在他的眼裡,東京本地中學的高等生們看著都器宇軒昂,聰明過人,而自己因為說方言,連和他們交流都困難,感覺到很自卑。在三個月的學習中,始終是在這種焦躁和不安中渡過的。經過艱辛努力,他終於考上東京帝國大學。後來他在故鄉學校的講演當中曾說,自己的治學方法沒有普遍意義,考大學當時有很多學習參考書,但他基本沒看過,他始終貫徹了自己窄但卻深入、徹底的理解知識的方法,不是蜻蜓點水什麼都一知半解,而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徹底、深入的學習,這也是他一生的治學和研究態度。

1964年回到故鄉,在當地高中的演講當中,我妻榮基於自己的人身經歷對小城市、農村出身的高中生們這樣說:

“人有大器晚成型,也有會來事兒的、像化肥一樣沒有長久持效的類型。

在地裡施化肥見效快,但失效也快。如果不斷施化肥,土質會越來越不行;堆肥的見效慢,但兩年,三年堅持施肥的話,土質會改良。做人得向堆肥方向發展,小地方、農村長大的人應該是堆肥型的,所謂堆肥型就是要做氣長的有生命力的人。要保持自己的節奏,當其他人都跑不動倒下的時候,自己能不倒下能繼續跑。這才是我們的地方高校對日本、對人類社會的應有的責任。

所以,我在此反覆強調,要做氣長的有生命力的人,要發揮堆肥的作用。這是我對諸君的期待。”

我妻榮60歲時從東京大學退休後,作為日本法務省的顧問,在財產法、身份法領域在日本法律界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當時我妻榮被推薦擔任日本最高法院長官,他的家鄉米澤市的人們都覺得臉上沾光,希望我妻榮一定應允下來。

但我妻榮卻固辭說:“繼續民法研究才是自己為國家效忠之路。建立日本的民法體系,使其作為全體國民的遺產,讓所有人都能信服,這是自己終身的信念。最高法院的長官,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自己在愛國方面堅信沒有落在人後,我作為一個民法學者,希望通過完成自己的工作來為國家盡力。”

守一無二無三——民法大師我妻榮的世界

1964年我妻榮為故鄉的母校興讓小學題詞——“守一無二無三”,顯示了一個民法學者對人生之路堅定的不二選擇。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在我妻榮的民法世界裡也是如此。去除一些浮華和躁動和急功近利,做一個氣長的有生命力的人,希望這種治學和處事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能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