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殲6是我國的第一代單座雙發噴氣式戰鬥機,仿自蘇聯米格19,從1960年投入批量生產直到1983年停產,僅僅23年就創造了破5000架的神話,殲6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通過當時有利的國際環境,我國獲得了米格-19的全套技術資料、樣機和部分散裝件、成品附件,比後來蘇27還全面豐富,因此仿製工作非常順利。但後來米格21的仿製就沒有這幸運了,只有幾個樣品,資料也殘缺不全,仿製起來如盲人摸象,困難重重。因此殲7產量遠不及殲6,於是就有了後者三十多年的主力擔當。雖然它當時並不先進,卻奠定了了我國空軍的根基,入役5000架意味著我國至少擁有同樣數目能駕駛它的飛行員,可以說空軍能有現在的規模,殲6功不可沒。

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殲6凌晨出擊

米格19是蘇聯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北約綽號“農夫”,具有明顯的過渡特點,用於從亞音速的米格17到超兩倍音速的米格21之間的銜接,而航空技術儲備一窮二白的我國一用就是半個世紀,2010年6月12日殲-6戰鬥機才正式退出中國空軍裝備序列,由於1983年才停產,很多狀態良好,機齡較短的殲6被轉運至空軍飛機儲存中心封存,作為空軍編余戰鬥力繼續儲備,以待不時之需。

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翼尖掛導彈的殲6

雖然殲6早已過時,但這麼大的存量,都退役了也太敗家了,要知道,這可是當年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造出來的,它的每一個零件都來之不易,必須讓殲6充分的發光發熱。

隨著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殲6又迎來了第二春,可以作為無人機重新服役,這個飽經滄桑老兵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戰鬥崗位上。

殲6晚年主要有兩個歸宿:大型無人機或大型巡航導彈,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且建立了先進的信息網絡支援體系,改造殲6並非難事。

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殲6典型的後掠翼佈局

我國的現役主力導彈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雖然性能先進,但價格不菲,幾百萬人民幣,而殲6的造價只有150萬人民幣,用它帶導彈有點奢侈,而且殲6的載荷也只有500公斤,帶也帶不了幾枚,55度的大後掠翼也利於導彈掛載,但炮彈管夠,因為殲6可攜多達三門機炮,有23毫米和30毫米兩種,均為我國主力口徑,23毫米機炮的初速690米/秒,射速850發/分,30毫米機炮初速780米/秒,射速900發/分,用於攔截巡航導彈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殲6可改裝為一種能進行超音速衝刺的超大型巡航導彈,與蘇聯由米格15改裝的AS1狗窩導彈非常相似,AS1導彈1953年進入蘇聯海軍航空兵服役。1961年在列寧格勒舉行的海軍裝備展覽會上首次亮相,70年代初退出現役。蘇聯的狗窩導彈曾在60年代按照協議向我國提供,可以掛在轟六上發射,但中國之後沒有仿製。改巡航導彈的殲6不需要很好的狀態,作為一次性的消耗品,能飛個單程就夠了,可以將庫存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改裝之後屬於廢物利用,消耗對手昂貴的防空導彈。

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蘇聯的AS1“狗窩”導彈去掉了座艙

殲6“三圍”是:長14.64米,翼展9米,高3.89米,最大起飛重量為7560公斤,如果座艙改為戰鬥部,有一定的裝甲防護,很難被引爆,這麼大的目標,又有超音速突防能力,密集陣等近防系統對它已經無可奈何了,就是10萬噸級的航母被招呼上一枚也夠受的,別說驅逐艦了,就是沒命中,近炸之下的破片的威力也非常驚人。

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掛副油箱的殲6

殲6採用了早期噴氣式戰鬥機的經典佈局,頭部進氣,55度大後掠中單翼,最大限度的減小了飛行阻力, 兩臺渦噴6加力式發動機推力325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1490公里,成為我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但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由於機翼後掠角太大,附面層易向翼尖堆積,“掉翼尖”的問題比較嚴重,因此帶有巨大的翼刀,大後掠翼也提高了誘導阻力,使得殲6有腿短和載荷小的痼疾。

老兵不死——殲6可作為“巡航導彈”再度進入我軍編制

看來殲6輝煌的戰史還有續集

但作為巡航導彈這個缺點就不能稱為缺點了,殲6內油航程有1690公里,帶副油箱2200公里,改裝後,由於不再需要飛行員及彈射座椅及與氣密相關的支持設備,可減重近1噸,射程完全可以突破3000公里,超過絕大多數巡航導彈。有了殲6型“巡航導彈”,相當於我國一下子憑空增加了幾千枚大型巡航導彈的庫存,數量非常可觀,要知道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也僅有4000多枚的產量,一次齊射的威力非常驚人,震懾力瞬間提高,是誰都得掂量掂量。

總之,我國無人機、保密通訊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長足發展,賦予了殲6這個老兵嶄新的生命力,它一定會在新時代取得更輝煌的成就,給予任何來犯之敵以迎頭痛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