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經典營銷案例,看完恍然大悟

營銷案例千千萬萬,細心留意的朋友會發現,生活中很多商家都會用到一些經典的營銷方法,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經典營銷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一、一元銷售術

美國人卡爾開了家小店,開始時生意蕭條,後來他經過精心計算做出決定,只要顧客拿出一美元,便可以購買店裡的任意一件商品。

於是招來了大批顧客,銷售量超過了附近幾家大的百貨公司。後來他改行經營綢布店,又在經營方式上出新,決定凡在該店購買10美元商品,可獲贈白券一張,積5張白券可兌換藍券一張,積5張藍券可兌換紅券一張,一張紅券可以任意挑選店中的一件商品。

這種“卡爾銷售術”,使他成為百萬富翁。

二、打1折

估計大家都喜歡去買打折的商品,因為感覺能便宜很多。其實打折是很多商家的一種變相的賺錢方式。一般都是打7、8折很常見,5折就很少見了。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卻是打1折!

據悉,日本東京有個銀座紳士西裝店,它就是首創“打1折”銷售的商店,曾經轟動了東京,當時銷售的商品是“日本GOOD”。

他們是這麼實行的:

首先定出打折銷售的時間,第一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第九天第十天打4折,第十一天第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2折,最後兩天打1折。看起來好像最後兩天買東西是最優惠的,是嗎?

那我們看下面——

商家的預測是:由於是讓人吃驚的銷售策略,所以,前期的輿論宣傳效果會很好。抱著獵奇的心態,顧客們將蜂擁而至。

當然,顧客可以在這打折銷售期間隨意選定購物的的日子,如果你想要以最便宜的價錢購習,那麼你在最後的那二天去買就行了,但是,你想買的東西不一定會留到最後那兩天。

實際情況是:第一天前來的客人並不多,如果前來也只是看看,一會兒就走了。從第三天就開始一群一群的光臨,第五天打6折時客人就像洪水般湧來開始搶購,以後就連日客人爆滿,當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買完了。

那麼,商家究竟賠本了沒有?

顧客紛紛急於購買到自己喜受的商品,就會引起搶購的連鎖反應。商家運用獨特的創意,把自己的商品在打5、6折時就已經全部推銷出去。“打1折”的只是一種心理戰術而已,商家怎能虧本呢?

見過打折促銷的,卻是沒見過如此“打1折”的神奇策略的,我們在佩服商家的聰明生意經的同時,也感受到網絡營銷的強大奇蹟!

三、一件貨

對買新產品的商家來說,最吸引顧客的無非是“新”,如何再在“新”上繼續作文章呢?

意大利有個萊爾市場,就是專售新產品的。有些新產品很暢銷,許多顧客搶著購賣,沒搶到手的,要求市場再次進貨,可得到的回答竟是:很抱歉,本市場只售首批,買完為止,不再進貨。

對此,有些顧客很不理解,還向旁人訴說。但從此以後,來這裡的顧客中意就買,決不猶疑。不難看出,萊爾市場的“割愛”是個絕妙的創意,它能給顧客留下強烈的印象——這裡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買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顧萊爾市場。

這真是“新”上創新的創意!

四、明虧暗賺

日本松戶市原市長松本清,本是一個頭腦靈活的生意人。他經營“創意藥局”的時候,曾將當時售價200元的膏藥,以80元賣出。

由於80元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所以“創意藥局”連日生意興隆,門庭若市。由於他不顧賠血本的銷售膏藥,所以雖然這種膏藥的銷售量越來越大,但赤字卻免不了越來越高。

那麼,他這樣做的秘密在哪裡呢?

原來,前來購買膏藥的人,幾乎都會順便買些其它藥品,這當然是有利可圖的。靠著其它藥品的利潤,不但彌補了膏藥的虧損,同時也使整個藥局的經營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盈餘。

這種“明虧暗賺”的創意,以降低一種商品的價格,而促銷其它商品,不僅吸引了顧客,而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有名有利,真是一舉兩得的創意!

五、“限客進門”銷售法

意大利的菲爾·勞倫斯開辦了一家七歲兒童商店,經營的商品全是七歲左右兒童吃穿看玩的用品。

商店規定:進店的顧客必須是七歲的兒童,大人進店必須有七歲兒童做伴,否則謝絕入內,即使是當地官員也不例外。

商店的這一招不僅沒有減少生意,反而有效地吸引了顧客。

一些帶著七歲兒童的家長進門,想看看裡面到底“賣的什麼藥”,而一些身帶其他年齡孩子的家長也謊稱孩子只有七歲,進店選購商品,致使菲爾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後來,菲爾又開設了20多家類似的商店,如新婚青年商店、老年人商店、孕婦商店、婦女商店等等。婦女商店,謝絕男顧客入內,因而使不少過路女性很感興趣,少不得進店看一看。孕婦可以進婦女商店,但一般無孕婦女不得進孕婦商店。

戴眼鏡商店只接待戴眼鏡的顧客,其他人只得望門興嘆。左撇子商店只提供各種左撇子專用商品,但絕不反對人們冒充左撇子進店。所有這些限制顧客的做法,反而都起到了促進銷售的效果。

六、別具一格的“垃圾”信

在美國,經常能收到一些印有“重要!”,“緊急,請馬上回信!”、“緊急,×月× 日前答覆!”字樣的信件。這些看似重要的信件只是推銷產品的廣告和訂單,被稱為“垃圾信”。

這些“垃圾信”五花八門,為了能引起消費者和讀者的注意,發信者別出心裁。

信的形式設計得很精緻,印刷精美,有些信甚至冒充“官方通知”,信封上標有老鷹標記,寄信地址是“聯邦調查局”,印有黑體大字“拘票通知”,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一行小字:“領取現金或獎品通知”,打開信封裡面竟是“某某邀請函”。

有的憑信件可買到優惠商品,有的錄像帶可試看15天,甚至連牛排都可以用乾冰郵寄,讓消費者難以推卻。

七、化整為零出奇效

1945年戰敗的德國一片荒涼,一個德國年輕人在街上在叫“賣收音機,賣收音機!”可由於當時在聯軍佔領下的德國,已禁止製造收音機,即使賣收音機也違法的。

後來,這位年輕人將組合收音機的所有零件全部準備好,一盒一盒以玩具賣出讓顧客動手組裝。

這一做法果然奏效,一年內賣掉了數十萬組,它奠定了德國最大電子公司的基礎。

機會從何而來,其實是來源於客戶的需求,只要能夠敏銳的發現客戶的需求,然後在思考以何種方式通知客戶,並且讓客戶有良好的體驗,那賺錢的事情就會順理成章了。

做營銷,很多人想複雜了,你只需要記住三個詞:痛點、癢點、興奮點。

痛點——

客戶存在什麼問題,睡不著覺,苦惱,這些痛就是客戶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癢點——

工作上有些彆扭的因素,有種乏力感,需要有人幫撓癢癢;

興奮點——

即能給客戶帶來“哇”效應的那種刺激,立即產生快感!抓住這3點,立即敲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