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筆者最近開了個小論題,中國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濃縮成半部“長城”

史和半部“黃河”史。所謂“長城”史,就是與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遊牧民族)的糾葛紛爭,所謂“黃河”史,就是在關於黃河的治理。今天就簡單聊聊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犬戎族

犬戎是史書上詳細記載的最早的少數民族,大約在現陝西一帶,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向。犬戎族以狼為圖騰,最早記載的大事件便是攻入周朝都城,殺死周天子周幽王,逼迫周天子東遷洛陽,由此開始了西周與東周的劃分。

周幽王的死是一個象徵性事件,從此號稱天下之主的周天子失去了權威,其軍事力量大大削弱,各諸侯國紛紛做強,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

犬戎位於西北,正好與秦國的疆域衝突,實際上,秦國先祖正是抵禦犬戎有功,才得以位列諸侯。前幾年非常火爆的電視劇《羋月傳》裡,就有關於戎族(義渠)的內容。秦國時期,戎族基本上已經被征服,其中部分族人已融入中原漢族,其餘可能已融入北方胡人,形成後來的匈奴人。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匈奴

匈奴在戰國末期開始興起,北方的趙國便一直有與匈奴對抗的記載。秦統一六國之後,派遣大將蒙恬駐守北方,同時徵發大量民力修築長城,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抵禦北方的匈奴人。

秦滅亡後,漢朝建立,匈奴人仍然是帝國的主要威脅。漢高祖劉邦曾與匈奴作戰,但兵敗白登山(白登山位於現山西大同附近,此處與內蒙古大草原接壤,在此後的兩千年裡一直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前線,是防守重地)。若劉邦不幸被殺,新生的大漢朝或許也就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後來陳平用計賄賂冒頓單于的寵妾,才讓劉邦突圍而出。此後漢朝對匈奴只能採取戰略防守。到了漢武帝時期,修養幾十年的漢朝緩過勁來,具備了跟匈奴人掰手腕的實力。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幾乎一直在謀劃同匈奴人的戰爭,這也是其諡號“武”的由來。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經過幾十年的戰爭,尤其是名將霍去病漠北之戰後,匈奴人實力大損,再沒有實力與漢朝正面硬鋼。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歷史功績,也被後世視為武將巔峰。

被漢朝打服的匈奴人分分合合,內部紛爭不斷,後來呼韓邪單于雖然統一匈奴各部落,朝覲漢朝天子(呼韓邪單于迎娶王昭君)。到東漢初期,匈奴國內爆發天災,大量人畜死亡,匈奴人再次分裂。其中一支匈奴(稱南匈奴)為了生存投降漢朝,並聯合漢朝一同擊敗留守的“北匈奴”。這次戰爭由竇憲率領,被稱為“燕然勒石”,與“封狼居胥”並列。

北匈奴被迫西遷,並在現新疆一帶融入鮮卑族。這裡有必要澄清一個歷史錯誤,不少人將匈奴當做歐洲的匈人,進而認為匈奴西遷併入侵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並最終助推西羅馬帝國滅亡。一個觀點缺乏實證,已不被史學界所接受。

南匈奴與漢族相安無事地相處了很長時間,但到了西晉時期,由於“八王之亂”,中央朝廷實力大損,無力控制諸多少數民族。北方陷入“五胡亂華”的混亂時期,匈奴族人劉淵也趁機反晉,並建立漢趙政權。這段混亂時期也促進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南匈奴這一支也漸漸融入漢族。

鮮卑

鮮卑族起源於東胡族,活動在大興安嶺一帶。東胡被匈奴人擊敗,其中一支演化成鮮卑族,另一隻演化成烏桓族,皆受匈奴人奴役。

北匈奴被漢朝擊敗,往西遷徙,蒙古草原一時間沒有了主人,鮮卑族則趁機在草原上猥瑣發育。另一支烏桓族離中原較近,在三國時期被曹魏政權擊敗後,則漸漸被其他各族同化。

到了晉朝,中原政權陷入“五胡亂華”的大亂局面,鮮卑族的其中一支慕容氏(沒錯,就是天龍八部裡慕容復的祖先)也趁機進入中原,併成功建立“前燕”政權。後來,慕容鮮卑又先後建立“後燕”“南燕”“西燕”政權,慕容氏政權雖然多,但大多短命,反而不如拓跋氏,延續一百多年,並統一了北方。慕容鮮卑後有一支流落到青海地區,成為吐谷渾部落,並一直持續到五代時期。

公元383年,這一年發生了一次改變歷史走向的戰爭——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本是氐族政權“前趙”發動的統一之戰,卻不料成了自己的覆滅之戰。才剛統一北方的前秦覆滅後,一直猥瑣發育並依附曹魏、晉、前秦等政權的拓跋鮮卑建立魏政權,隨後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中統一北方,並持續一百多年。

北魏之後被北齊與北周取代,南方的東晉也陷入劉宋、南齊、梁、陳四個政權的陸續表演秀。最終統一天下的隋朝,則是站在“北周”這一巨人的肩膀上。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北魏在孝文帝時期經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漢化改革,這次漢化加快了鮮卑族融入漢族的速度,到隋唐時期,鮮卑族與漢族已經完全融合。鮮卑族對於中原漢族的影響非常巨大,既體現在血統上(北周宇文氏便是鮮卑貴族,隋唐皇族就有鮮卑血統),也體現在文化習慣上。

羯族、氐族

  • 羯族

羯族原是附屬於匈奴的奴隸部隊,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羯族最高光的時刻是在石勒領導的後趙時期,石勒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但羯族隨後在冉魏政權的“殺胡令”影響下幾乎滅族,剩下的部分也早早地融入其他各族。

  • 氐族

氐族起源於四川西藏交界處,後來才慢慢擴散到甘肅等地。“五胡亂華”的第一槍便是由四川巴氐族首領李特打響的,川蜀之地道路艱險,一旦中原勢弱,必定會形成割據。而氐族最高光時刻則是苻堅的“前秦”時期。前秦是的北朝政權裡第一個統一北方的,原本有很大機會建立大一統政權,但可惜苻堅謀臣王猛早逝,苻堅操之過急,兵敗淝水,前秦政權迅速瓦解。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突厥

突厥族最早是以柔然國的打鐵奴隸身份出現的,其起源已很難考證。北魏建立後,與北方的柔然族紛爭不斷。北魏與柔然死磕,身為“

鍛工”的突厥人獲利,並最終成功地擊敗柔然,成為新的草原霸主。到了隋朝,鮮卑族大部分已經融入黃河流域的廣大北方,只剩下青海地區還有一個吐谷渾部落,廣大的蒙古草原成為突厥人的天下。

於是漢與匈奴的故事再一次重複,隋朝用離間計講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分。東突厥臣服於隋朝,並與隋朝一同狙擊西突厥。隋末中原再次大亂,東突厥則趁機崛起,成為北方威脅。這一時期中原各大勢力忙著掙皇帝,對東突厥只能暫時忍耐。唐朝建立初期,迫於形勢只能向東突厥稱臣。

唐朝統一天下後,尤其是李世民在位期間,中原國力開始恢復,便開始策劃對東突厥的戰爭。公元630年,李世民派遣李靖等人領兵進攻東突厥,並在陰山之戰後生擒東突厥頡利可汗。公元657年,唐高宗時期又滅亡西突厥,此後突厥人再也無法對唐朝形成威脅。

突厥人在與唐朝的戰爭中失敗,也只能西遷。其後裔後來陸續在中亞、西亞建立賽爾柱帝國,在亞歐非三洲交匯地建立奧斯曼帝國。現在的土耳其人、中亞一些國家、我國維吾爾族,都帶有部分突厥血統。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契丹

關於契丹民族的起源,有匈奴後裔說和東胡後裔說兩種。契丹族人最早依附於突厥,突厥國滅亡後陸續臣服於唐朝與回鶻。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實力衰弱,契丹族漸漸擴張,開始快速發育起來。耶律阿保機被推選為大汗後,先殺死了逼他重選大汗的幾個兄弟,隨後殺死了其他幾個部落的首領,契丹族正式改推選製為世襲制,加大了中央集權,並雄踞北方草原。

唐亡之後,中原再次陷入亂世,沙陀族人石敬瑭為取得契丹支持,割讓“燕雲十六州”,,成為著名的“兒皇帝”。自此中原失去了抵抗北方的“長城”,此後三百多年便先後活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陰影下。

北宋末年,大遼(耶魯德光時期改國號)統治也漸漸腐敗,東北崛起的女真族開始走上歷史舞臺。契丹人被迫西遷,其中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帶領一支部落往西征戰,最終在中亞建立西遼國。西遷過程中契丹人與斯拉夫人接觸,也導致現在的俄語裡契丹人與中國人是同一詞彙。

女真族崛起後對曾經奴役自己的契丹人大肆屠殺,蒙古族崛起後,契丹人則聯合蒙古人展開復仇。大遼建國時便有意學習中原文化,元朝建立後,中原再一次進入民族大融合,中原契丹人也逐步融入漢族(現達斡爾族被認為是契丹族後裔)。西遼國也被蒙古人滅亡,隨後逐步融入中亞各族。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回鶻、羌、沙陀、吐蕃

  • 回鶻

回鶻族是現我國維吾爾族的祖先,從唐朝初期,回鶻族便與中原政權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唐太宗貞觀年間,回鶻與唐聯合共同對付東突厥,最終滅亡東突厥。安史之亂時,回鶻出兵幫助唐朝統治者平定叛亂。公元840年,回鶻分裂,其中一支“西州回鶻”便是現在的維吾爾族。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羌族起源於古羌族,最早在“五胡亂華”時期登場,前秦滅亡後,羌族首領姚萇建立後秦。唐朝期間,羌族的另外一支遷徙到現陝甘一帶,轉變成党項族。宋朝時期,党項人在陝甘寧一帶建國,便是“西夏國”。

  • 沙陀族

沙陀族是突厥族的一支,在唐朝末年崛起。五代時期的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均是沙陀族政權。

  • 吐蕃

吐蕃即藏族祖先,在唐朝時期與中原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其起源有古羌人後裔說,也有印度後裔說。而最新的考古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人類活動遺蹟距今已四千多年。因此,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原住民與古羌族的融合所形成。由於地理阻絕,吐蕃族和現在的藏族,並沒有與中原政權發生較大規模的爭端。

女真族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女真族的第一次崛起是在北宋末年,他們活動在東北長白山附近地區,最早稱為靺鞨族。契丹人建立大遼國後,稱其為女真。後來清朝時期,改稱為現在的滿族。

女真族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推翻了遼國統治,同時往南入侵中原,滅亡北宋,建立了橫跨草原和黃河流域的大金政權。金國的建立進一步壓縮了漢族人的生存空間,如果北宋還與大遼旗鼓相當的話,那麼南宋基本上只有捱打的份。

但草原上隨後蒙古人崛起,並橫掃天下,女真族的政權、漢族的政權、党項人的政權,以及其他諸如大理一類的割據政權,紛紛被滅亡,中華民族也就第一次迎來了少數民族的統治。女真人在這一時期龜縮回東北發源地,開始緩慢修養。

明朝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後,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再一次崛起,並逐漸從對明朝的戰略防守轉為戰略反攻。並最終在明朝與國內農民軍的鬥爭中坐收漁利,最後建立了大一統政權——

大清。清朝是我國曆史第二次大一統少數民族政權,也是最後一個封建政權,同時還是銜接古代與近代的政權。女真族現已經改為滿族,也是中華民族裡人數相對較多的少數民族。

由於大清銜接近代,所以不可忽視滿族對於中華民族的重大影響。清政權是“以少馭多”結構,在統治上無疑是極具藝術性的,它基本解決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爭端,同時把新疆、西藏納入帝國版圖,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同時清朝的因循守舊也導致中國在近代逐漸落後,失去了引領文明的地位。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造成了重要影響的民族,蒙古族最強盛的時期被稱為“世界征服者”,所到之處無堅不摧。但蒙古人發動的侵略戰爭也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蒙古族的起源同樣沒有確切記載,有起源於東胡說,有與契丹族同源說。遊牧民族因為獨特的生活方式,難以形成固定的文化脈絡,早期甚至沒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也很難形成文字記載。蒙古人崛起於南宋時期,其獨特的騎兵戰術橫掃草原,並向西一路平推到地中海附近。同時漢族傳統活動區域也被蒙古人橫掃,以此蒙古人在長江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元政權,在歐亞其他地方建立了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個政權。

半部中國史之“長城”篇,聊聊中國北方的那些少數民族


元朝實行的是民族歧視的統治政策,同時由於統治階級上層頻繁內亂,導致其統治混亂,最終在中原地區的統治時間只有98年。但蒙古族也留下了一些政治文化遺產,比如其創建的行省制度,就一直髮展演化到了現代。

明朝時期,蒙古族雖然退守草原,但與中原政權的爭端從未停息。現在遺留的長城大多就是明朝時期修築,主要目的就是防禦蒙古族。明朝英宗時期,甚至發生了皇帝被蒙古瓦剌部落生擒的“土木堡事變”。

清朝時期,滿族對蒙古科爾沁等部落採取拉攏聯姻的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但漠西蒙古準噶爾部落持續叛亂,從康熙年間開始,直到乾隆年間才徹底平定,持續了近百年。此後中原政權基本上解決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紛爭。

結語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出現了眾多少數民族,其中有一些延續到了現代,有一些已經或融合或演變成其他民族。中國歷史繞不開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恩怨糾葛,“長城”這個概念佔據了中華民族近一半的歷史。

現在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不僅血統上有少數民族的基因,文化上也受到了少數民族的影響。民族融合是必然的歷史趨勢,求同存異也是解決民族爭端的唯一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