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笔者最近开了个小论题,中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浓缩成半部“长城”

史和半部“黄河”史。所谓“长城”史,就是与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纠葛纷争,所谓“黄河”史,就是在关于黄河的治理。今天就简单聊聊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犬戎族

犬戎是史书上详细记载的最早的少数民族,大约在现陕西一带,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向。犬戎族以狼为图腾,最早记载的大事件便是攻入周朝都城,杀死周天子周幽王,逼迫周天子东迁洛阳,由此开始了西周与东周的划分。

周幽王的死是一个象征性事件,从此号称天下之主的周天子失去了权威,其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各诸侯国纷纷做强,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犬戎位于西北,正好与秦国的疆域冲突,实际上,秦国先祖正是抵御犬戎有功,才得以位列诸侯。前几年非常火爆的电视剧《芈月传》里,就有关于戎族(义渠)的内容。秦国时期,戎族基本上已经被征服,其中部分族人已融入中原汉族,其余可能已融入北方胡人,形成后来的匈奴人。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匈奴

匈奴在战国末期开始兴起,北方的赵国便一直有与匈奴对抗的记载。秦统一六国之后,派遣大将蒙恬驻守北方,同时征发大量民力修筑长城,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抵御北方的匈奴人。

秦灭亡后,汉朝建立,匈奴人仍然是帝国的主要威胁。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作战,但兵败白登山(白登山位于现山西大同附近,此处与内蒙古大草原接壤,在此后的两千年里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线,是防守重地)。若刘邦不幸被杀,新生的大汉朝或许也就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后来陈平用计贿赂冒顿单于的宠妾,才让刘邦突围而出。此后汉朝对匈奴只能采取战略防守。到了汉武帝时期,修养几十年的汉朝缓过劲来,具备了跟匈奴人掰手腕的实力。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几乎一直在谋划同匈奴人的战争,这也是其谥号“武”的由来。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尤其是名将霍去病漠北之战后,匈奴人实力大损,再没有实力与汉朝正面硬钢。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历史功绩,也被后世视为武将巅峰。

被汉朝打服的匈奴人分分合合,内部纷争不断,后来呼韩邪单于虽然统一匈奴各部落,朝觐汉朝天子(呼韩邪单于迎娶王昭君)。到东汉初期,匈奴国内爆发天灾,大量人畜死亡,匈奴人再次分裂。其中一支匈奴(称南匈奴)为了生存投降汉朝,并联合汉朝一同击败留守的“北匈奴”。这次战争由窦宪率领,被称为“燕然勒石”,与“封狼居胥”并列。

北匈奴被迫西迁,并在现新疆一带融入鲜卑族。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历史错误,不少人将匈奴当做欧洲的匈人,进而认为匈奴西迁并入侵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并最终助推西罗马帝国灭亡。一个观点缺乏实证,已不被史学界所接受。

南匈奴与汉族相安无事地相处了很长时间,但到了西晋时期,由于“八王之乱”,中央朝廷实力大损,无力控制诸多少数民族。北方陷入“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匈奴族人刘渊也趁机反晋,并建立汉赵政权。这段混乱时期也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南匈奴这一支也渐渐融入汉族。

鲜卑

鲜卑族起源于东胡族,活动在大兴安岭一带。东胡被匈奴人击败,其中一支演化成鲜卑族,另一只演化成乌桓族,皆受匈奴人奴役。

北匈奴被汉朝击败,往西迁徙,蒙古草原一时间没有了主人,鲜卑族则趁机在草原上猥琐发育。另一支乌桓族离中原较近,在三国时期被曹魏政权击败后,则渐渐被其他各族同化。

到了晋朝,中原政权陷入“五胡乱华”的大乱局面,鲜卑族的其中一支慕容氏(没错,就是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祖先)也趁机进入中原,并成功建立“前燕”政权。后来,慕容鲜卑又先后建立“后燕”“南燕”“西燕”政权,慕容氏政权虽然多,但大多短命,反而不如拓跋氏,延续一百多年,并统一了北方。慕容鲜卑后有一支流落到青海地区,成为吐谷浑部落,并一直持续到五代时期。

公元383年,这一年发生了一次改变历史走向的战争——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本是氐族政权“前赵”发动的统一之战,却不料成了自己的覆灭之战。才刚统一北方的前秦覆灭后,一直猥琐发育并依附曹魏、晋、前秦等政权的拓跋鲜卑建立魏政权,随后在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统一北方,并持续一百多年。

北魏之后被北齐与北周取代,南方的东晋也陷入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政权的陆续表演秀。最终统一天下的隋朝,则是站在“北周”这一巨人的肩膀上。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北魏在孝文帝时期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汉化改革,这次汉化加快了鲜卑族融入汉族的速度,到隋唐时期,鲜卑族与汉族已经完全融合。鲜卑族对于中原汉族的影响非常巨大,既体现在血统上(北周宇文氏便是鲜卑贵族,隋唐皇族就有鲜卑血统),也体现在文化习惯上。

羯族、氐族

  • 羯族

羯族原是附属于匈奴的奴隶部队,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羯族最高光的时刻是在石勒领导的后赵时期,石勒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奴隶皇帝。但羯族随后在冉魏政权的“杀胡令”影响下几乎灭族,剩下的部分也早早地融入其他各族。

  • 氐族

氐族起源于四川西藏交界处,后来才慢慢扩散到甘肃等地。“五胡乱华”的第一枪便是由四川巴氐族首领李特打响的,川蜀之地道路艰险,一旦中原势弱,必定会形成割据。而氐族最高光时刻则是苻坚的“前秦”时期。前秦是的北朝政权里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原本有很大机会建立大一统政权,但可惜苻坚谋臣王猛早逝,苻坚操之过急,兵败淝水,前秦政权迅速瓦解。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突厥

突厥族最早是以柔然国的打铁奴隶身份出现的,其起源已很难考证。北魏建立后,与北方的柔然族纷争不断。北魏与柔然死磕,身为“

锻工”的突厥人获利,并最终成功地击败柔然,成为新的草原霸主。到了隋朝,鲜卑族大部分已经融入黄河流域的广大北方,只剩下青海地区还有一个吐谷浑部落,广大的蒙古草原成为突厥人的天下。

于是汉与匈奴的故事再一次重复,隋朝用离间计讲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突厥臣服于隋朝,并与隋朝一同狙击西突厥。隋末中原再次大乱,东突厥则趁机崛起,成为北方威胁。这一时期中原各大势力忙着挣皇帝,对东突厥只能暂时忍耐。唐朝建立初期,迫于形势只能向东突厥称臣。

唐朝统一天下后,尤其是李世民在位期间,中原国力开始恢复,便开始策划对东突厥的战争。公元630年,李世民派遣李靖等人领兵进攻东突厥,并在阴山之战后生擒东突厥颉利可汗。公元657年,唐高宗时期又灭亡西突厥,此后突厥人再也无法对唐朝形成威胁。

突厥人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失败,也只能西迁。其后裔后来陆续在中亚、西亚建立赛尔柱帝国,在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建立奥斯曼帝国。现在的土耳其人、中亚一些国家、我国维吾尔族,都带有部分突厥血统。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契丹

关于契丹民族的起源,有匈奴后裔说和东胡后裔说两种。契丹族人最早依附于突厥,突厥国灭亡后陆续臣服于唐朝与回鹘。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实力衰弱,契丹族渐渐扩张,开始快速发育起来。耶律阿保机被推选为大汗后,先杀死了逼他重选大汗的几个兄弟,随后杀死了其他几个部落的首领,契丹族正式改推选制为世袭制,加大了中央集权,并雄踞北方草原。

唐亡之后,中原再次陷入乱世,沙陀族人石敬瑭为取得契丹支持,割让“燕云十六州”,,成为著名的“儿皇帝”。自此中原失去了抵抗北方的“长城”,此后三百多年便先后活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阴影下。

北宋末年,大辽(耶鲁德光时期改国号)统治也渐渐腐败,东北崛起的女真族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契丹人被迫西迁,其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带领一支部落往西征战,最终在中亚建立西辽国。西迁过程中契丹人与斯拉夫人接触,也导致现在的俄语里契丹人与中国人是同一词汇。

女真族崛起后对曾经奴役自己的契丹人大肆屠杀,蒙古族崛起后,契丹人则联合蒙古人展开复仇。大辽建国时便有意学习中原文化,元朝建立后,中原再一次进入民族大融合,中原契丹人也逐步融入汉族(现达斡尔族被认为是契丹族后裔)。西辽国也被蒙古人灭亡,随后逐步融入中亚各族。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回鹘、羌、沙陀、吐蕃

  • 回鹘

回鹘族是现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从唐朝初期,回鹘族便与中原政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唐太宗贞观年间,回鹘与唐联合共同对付东突厥,最终灭亡东突厥。安史之乱时,回鹘出兵帮助唐朝统治者平定叛乱。公元840年,回鹘分裂,其中一支“西州回鹘”便是现在的维吾尔族。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羌族起源于古羌族,最早在“五胡乱华”时期登场,前秦灭亡后,羌族首领姚苌建立后秦。唐朝期间,羌族的另外一支迁徙到现陕甘一带,转变成党项族。宋朝时期,党项人在陕甘宁一带建国,便是“西夏国”。

  • 沙陀族

沙陀族是突厥族的一支,在唐朝末年崛起。五代时期的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均是沙陀族政权。

  • 吐蕃

吐蕃即藏族祖先,在唐朝时期与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起源有古羌人后裔说,也有印度后裔说。而最新的考古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遗迹距今已四千多年。因此,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原住民与古羌族的融合所形成。由于地理阻绝,吐蕃族和现在的藏族,并没有与中原政权发生较大规模的争端。

女真族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女真族的第一次崛起是在北宋末年,他们活动在东北长白山附近地区,最早称为靺鞨族。契丹人建立大辽国后,称其为女真。后来清朝时期,改称为现在的满族。

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推翻了辽国统治,同时往南入侵中原,灭亡北宋,建立了横跨草原和黄河流域的大金政权。金国的建立进一步压缩了汉族人的生存空间,如果北宋还与大辽旗鼓相当的话,那么南宋基本上只有挨打的份。

但草原上随后蒙古人崛起,并横扫天下,女真族的政权、汉族的政权、党项人的政权,以及其他诸如大理一类的割据政权,纷纷被灭亡,中华民族也就第一次迎来了少数民族的统治。女真人在这一时期龟缩回东北发源地,开始缓慢修养。

明朝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再一次崛起,并逐渐从对明朝的战略防守转为战略反攻。并最终在明朝与国内农民军的斗争中坐收渔利,最后建立了大一统政权——

大清。清朝是我国历史第二次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政权,同时还是衔接古代与近代的政权。女真族现已经改为满族,也是中华民族里人数相对较多的少数民族。

由于大清衔接近代,所以不可忽视满族对于中华民族的重大影响。清政权是“以少驭多”结构,在统治上无疑是极具艺术性的,它基本解决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争端,同时把新疆、西藏纳入帝国版图,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同时清朝的因循守旧也导致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失去了引领文明的地位。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造成了重要影响的民族,蒙古族最强盛的时期被称为“世界征服者”,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但蒙古人发动的侵略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蒙古族的起源同样没有确切记载,有起源于东胡说,有与契丹族同源说。游牧民族因为独特的生活方式,难以形成固定的文化脉络,早期甚至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也很难形成文字记载。蒙古人崛起于南宋时期,其独特的骑兵战术横扫草原,并向西一路平推到地中海附近。同时汉族传统活动区域也被蒙古人横扫,以此蒙古人在长江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元政权,在欧亚其他地方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个政权。

半部中国史之“长城”篇,聊聊中国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


元朝实行的是民族歧视的统治政策,同时由于统治阶级上层频繁内乱,导致其统治混乱,最终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时间只有98年。但蒙古族也留下了一些政治文化遗产,比如其创建的行省制度,就一直发展演化到了现代。

明朝时期,蒙古族虽然退守草原,但与中原政权的争端从未停息。现在遗留的长城大多就是明朝时期修筑,主要目的就是防御蒙古族。明朝英宗时期,甚至发生了皇帝被蒙古瓦剌部落生擒的“土木堡事变”。

清朝时期,满族对蒙古科尔沁等部落采取拉拢联姻的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但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落持续叛乱,从康熙年间开始,直到乾隆年间才彻底平定,持续了近百年。此后中原政权基本上解决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纷争。

结语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出现了众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些延续到了现代,有一些已经或融合或演变成其他民族。中国历史绕不开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恩怨纠葛,“长城”这个概念占据了中华民族近一半的历史。

现在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不仅血统上有少数民族的基因,文化上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民族融合是必然的历史趋势,求同存异也是解决民族争端的唯一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