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蛋白質"!東非蝗蟲來襲成中國吃貨福音?

高能預警密集恐懼症者慎入如圖所示,這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場景不是錯覺,是蝗蟲的惡作劇。


飛翔的

近日,一場持續入侵東非的蝗災,已飛過紅海,蔓延至印度、巴基斯坦,印度目前可控,但6月可能再現更嚴重蝗災。蝗蟲一天能飛150公里,一邊吃一邊產卵,一隻至少能生100個後代。


飛翔的


蝗蟲逼境,很多網友擔心蝗災會不會對中國造成破壞。

其實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水、旱、蝗號稱中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根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時期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無論受災範圍,還是受災程度,都堪稱世界之最。各類史書記載了飛蝗過境餓殍遍地的慘狀。


飛翔的


不過,為什麼歷史上留有頗多筆墨的蝗災,在近幾十年幾乎沒有音信了。其實在過去40多年,雖然在局部地區蝗災時有發生,但都沒有形成遷飛危害和嚴重的經濟損失。這和新中國成立後,一代代農業工作者的治蝗努力密不可分。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一位生態學家馬世駿。


飛翔的


新中國成立前,馬世駿在海外積累了豐富的昆蟲知識。1951年,馬世駿學成歸國,決定用所學報效祖國。國家交給他一個老祖宗2000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在中國大地上徹底消滅蝗災。馬世駿帶領團隊實地考察、定點觀察,走遍中國蝗災多發地帶,在洪澤湖、微山湖、黃海沿海、黃河沿岸等建立起實驗室。通過室內試驗、數據分析等得出中國蝗災頻發的原因——主因,水、旱災相間發生,給蝗蟲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次因,社會的不穩定及貧窮落後,使蝗災一旦發生就手足無措。並明確了飛蝗次生型的演變規律及其演變的機制。


飛翔的


鑑於此,馬世駿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的飛蝗治理策略與措施。隨後,我國治蝗工作進入"改治並舉" 階段。"改"是治本,"治"是治標,標本結合。治本,直接粗暴,即把蝗蟲扼殺在搖籃裡。古書中記載"旱極而蝗",溫暖乾燥的環境最適合蝗蟲產卵,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在10%—20%的時候。多雨陰溼的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最為不利。因此植樹造林和興修水利成了有效滅蝗的方法之一,破壞蝗蟲的產卵環境,使其無處產卵。

治標,主要是藥殺和生物防治相結合。藥殺,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飛機大規模噴灑殺蟲劑,但這種方法耗費的藥劑價值不菲。作為農業大國,從50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使用飛機治蝗。

飛翔的


2001年,國家在山東、河北和新疆三個重災區修建了三個現代化的治蝗機場,投資均為1200萬元,每個機場可停3-5架農業飛機。


飛翔的


但化學防治對環境破壞較為嚴重,更科學生態更常用的方法是生物防治。所謂"生物防治法",即通過培育和引進蝗蟲的天敵,來達到滅蝗的效果。給大家推薦的《養雞鬥蝗》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鴨、鵝、鳥也是戰蝗小能手。2000年5月,新疆北部曾發生特大蝗災,一群由牧雞、牧鴨組成的"生化部隊"加入了滅蝗大戰。浙江當時派出3萬隻鴨子坐飛機奔赴新疆。


飛翔的


鴨子們個個訓練有素,一隻跟著一隻,還不時變換隊形,自動分隊。它們與蝗蟲鬥智鬥勇,先用鴨掌把蝗蟲踏起,等蝗蟲跳起來時,再用脖頸靈活地在空中啄食。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100萬畝優質草原上的蝗蟲被鴨群徹底殲滅。


飛翔的


"生物防治法"從能量循環的角度來看,合乎生態學原理。蝗蟲的粗蛋白質含量高達71.21%,味道像蝦乾,營養價值類似魚類。歷史上,南京蝗災頻繁,形成了以蝗飼鴨的傳統,這樣飼養大的鴨子肉質極好,據說南京板鴨馳名全國也有這個原因。


飛翔的


這次蔓延印巴的蝗災逼境,引起了一定的恐慌。農業農村部稱,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風險很低。


飛翔的


為什麼風險低?此次蔓延東非的蝗蟲是沙漠蝗,中國並不是沙漠蝗的分佈區,頂多到達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不會造成大範圍危害。

雖然專家預測對中國影響不大,但也不要掉以輕心。不少人評論說,蝗蟲來了就給吃成珍稀動物。


飛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