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蛋白质"!东非蝗虫来袭成中国吃货福音?

高能预警密集恐惧症者慎入如图所示,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场景不是错觉,是蝗虫的恶作剧。


飞翔的

近日,一场持续入侵东非的蝗灾,已飞过红海,蔓延至印度、巴基斯坦,印度目前可控,但6月可能再现更严重蝗灾。蝗虫一天能飞150公里,一边吃一边产卵,一只至少能生100个后代。


飞翔的


蝗虫逼境,很多网友担心蝗灾会不会对中国造成破坏。

其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水、旱、蝗号称中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根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无论受灾范围,还是受灾程度,都堪称世界之最。各类史书记载了飞蝗过境饿殍遍地的惨状。


飞翔的


不过,为什么历史上留有颇多笔墨的蝗灾,在近几十年几乎没有音信了。其实在过去40多年,虽然在局部地区蝗灾时有发生,但都没有形成迁飞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和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农业工作者的治蝗努力密不可分。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一位生态学家马世骏。


飞翔的


新中国成立前,马世骏在海外积累了丰富的昆虫知识。1951年,马世骏学成归国,决定用所学报效祖国。国家交给他一个老祖宗2000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大地上彻底消灭蝗灾。马世骏带领团队实地考察、定点观察,走遍中国蝗灾多发地带,在洪泽湖、微山湖、黄海沿海、黄河沿岸等建立起实验室。通过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得出中国蝗灾频发的原因——主因,水、旱灾相间发生,给蝗虫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次因,社会的不稳定及贫穷落后,使蝗灾一旦发生就手足无措。并明确了飞蝗次生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的机制。


飞翔的


鉴于此,马世骏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飞蝗治理策略与措施。随后,我国治蝗工作进入"改治并举" 阶段。"改"是治本,"治"是治标,标本结合。治本,直接粗暴,即把蝗虫扼杀在摇篮里。古书中记载"旱极而蝗",温暖干燥的环境最适合蝗虫产卵,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在10%—20%的时候。多雨阴湿的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最为不利。因此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成了有效灭蝗的方法之一,破坏蝗虫的产卵环境,使其无处产卵。

治标,主要是药杀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药杀,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飞机大规模喷洒杀虫剂,但这种方法耗费的药剂价值不菲。作为农业大国,从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使用飞机治蝗。

飞翔的


2001年,国家在山东、河北和新疆三个重灾区修建了三个现代化的治蝗机场,投资均为1200万元,每个机场可停3-5架农业飞机。


飞翔的


但化学防治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更科学生态更常用的方法是生物防治。所谓"生物防治法",即通过培育和引进蝗虫的天敌,来达到灭蝗的效果。给大家推荐的《养鸡斗蝗》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鸭、鹅、鸟也是战蝗小能手。2000年5月,新疆北部曾发生特大蝗灾,一群由牧鸡、牧鸭组成的"生化部队"加入了灭蝗大战。浙江当时派出3万只鸭子坐飞机奔赴新疆。


飞翔的


鸭子们个个训练有素,一只跟着一只,还不时变换队形,自动分队。它们与蝗虫斗智斗勇,先用鸭掌把蝗虫踏起,等蝗虫跳起来时,再用脖颈灵活地在空中啄食。到当年8月底,新疆至少100万亩优质草原上的蝗虫被鸭群彻底歼灭。


飞翔的


"生物防治法"从能量循环的角度来看,合乎生态学原理。蝗虫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71.21%,味道像虾干,营养价值类似鱼类。历史上,南京蝗灾频繁,形成了以蝗饲鸭的传统,这样饲养大的鸭子肉质极好,据说南京板鸭驰名全国也有这个原因。


飞翔的


这次蔓延印巴的蝗灾逼境,引起了一定的恐慌。农业农村部称,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风险很低。


飞翔的


为什么风险低?此次蔓延东非的蝗虫是沙漠蝗,中国并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顶多到达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不会造成大范围危害。

虽然专家预测对中国影响不大,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不少人评论说,蝗虫来了就给吃成珍稀动物。


飞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