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土家山鄉扶貧工廠助力“中國造”走向世界

貴州土家山鄉扶貧工廠助力“中國造”走向世界

製衣工人在一線生產。新華社記者汪軍攝

新華社貴陽4月10日電(記者汪軍、吳思)走進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山區裡的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製衣車間寬敞明亮,工人們戴著口罩正在生產。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比去年,春節過後大概推遲一個月才正式復工。”公司負責人付芬說,公司都是訂單生產,服裝大多銷往韓國和美國,2019年公司產值大約有2000萬元。

付芬的這家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以服裝設計、加工、出口為一體的服裝企業,目前主要生產棉衣和羽絨服。公司有10000平方米的製衣車間,目前解決大約200人就業,其中70%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每人每月的工資在2600元至6500元之間。公司免費提供午餐、晚餐和住宿,通過計件這樣的靈活方式給大家支付工資。

43歲的羅建國屬於易地扶貧搬遷戶,過去住在沿河縣偏遠的農村。迫於生計,他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打工近20年,一直從事製衣行業,技術方面已經非常嫻熟。現在回到家鄉上班,在付芬的公司裡是新手們的“師傅”,每個月工資至少有5000元。

贵州土家山乡扶贫工厂助力“中国造”走向世界

製衣工人在一線生產。受訪者供圖

“在家休息了一個多月,心裡很著急,公司恢復上班,心情都好了很多。”羅建國說,2017年從浙江溫州回到老家,想著能夠有更多時間陪在孩子身邊。如今,家門口的工作有一份理想的工資,必須要好好珍惜。

受疫情影響,過去不少外出務工的土家族村民,今年選擇就近就業。“最近接到不少電話,他們過去在東南沿海地區打工,現在想來我的公司上班,目前公司設備和規模至少還能容納400名員工,可以滿足他們的就業需求。”付芬說。

35歲的楊秀美來自官舟鎮中華村上頭灣組,去年在浙江嘉興的一家服裝廠打工,考慮疫情防控需要,加上外出務工沒辦法照顧孩子,今年就選擇留在家門口上班。“我本來擔心在家待久了影響收入,聽說付老闆的工廠招工人,就來這裡試著上了兩天班,工作很上手,單位包吃住,多勞多得。”楊秀美說。

為穩定搬遷群眾就業,促進當地產業發展,沿河縣用補貼的方式鼓勵就近務工。貧困戶就近在扶貧工廠務工的,每月有400元就業補貼。目前,沿河縣培育了恆泰源服裝廠、博利萊鞋業等多家扶貧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