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正如將軍常說,申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的過程。


每每有一些非常令人驚奇的錄取情況的發生。僅將軍所知,近年至少有四位LSAT172+的大神並未收穫任一T14的錄取,同時,也有個別硬件實力看上去並不拔尖的同學收穫意外之喜。當我們距離這些案例比較遠的時候(不瞭解這些案例背後的情況與曲折),似乎很難從中收穫有效的信息,所幸我們有機會採訪和觀察到一些實際案例的發生,以最近的距離去分析和總結這些申請經驗。後來讀者不必拘泥於常態,如果能從這些非比尋常的申請案例中獲得啟發,鑑往知來,也必然是可以獲益良多的。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


隨著四月份的即將結束,美國各大Top法學院都相繼結束了JD admission offer的發放。由於2017-2018JD申請者的顯著增加,Top法學院的錄取門檻都在水漲船高。儘管如此,仍然有申請者在硬件配置顯著不利的情況下,創造了申請奇蹟。前一段將軍都得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一位LSAT不到160、GPA也並不是特別突出的申請者,獲得了某西部排名全美Top10的法學院的JD錄取。

儘管大家都說JD申請是一個number game,LSAT高再加上不錯的GPA就可以大殺四方,然而近來屢屢有LSAT170+且GPA不弱的申請者被“全拒得”,難以獲得滿意的offer。隨著越來越多的法學院開始認可GRE成績、LSAT每年的考試次數增多且可以無限刷分,因此LSAT高分考生越來越多已成為一個確定的事實。隨著LSAT高分考生的井噴,美國頂級法學院必然會更加綜合地對申請者進行評價,因此“LSAT高分就有好offer”的說法會越來越難以美夢成真。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另一方面,美國的Top法學院,包括Yale、哈佛,都經常會錄取LSAT150出頭、不足160的申請者。這些硬件不足但卻實現了跨級錄取的申請者可能是美國參議院或者內閣部長的親朋好友、某小國權貴、退役的奧林匹克競賽獎牌得主、為法學院捐樓的金主,也有可能是某公益組織的長期活躍成員,或者紮根亞非拉窮國,是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權貴和金主的成功我們可能難以複製,但是一些背景相對比較平易近人的跨級申請者的成功經歷,值得我們參考。

我們來看看這次這位LSAT不足160被Top10 JD項目錄取的申請者究竟用那哪些優勢敲開了T10的大門:

一、本科畢業之後有長達7年的NGO工作經驗。


二、目前就讀於另外一個研究生項目。她/他的申請也專注於public interest方面,PS和各項文書都和自己的經歷以及將來的職業規劃非常consistent。


三、獲得了其申請的目標法學院任教的教授的一份有力的推薦信。


四、本身ABC的背景。(即使作為abc,這樣的申請結果也仍然是鳳毛麟角的)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1. 推薦信


推薦信是申請中一份比較重要的文件,展示了你的教授、僱主等與你有較長期交往的、對你的學術或者職業活動充當監督角色的人士對你的評價。如果說PS是自說自話,那麼推薦信就是展示別人眼中的你,可能會更客觀,從而也更具有可信度和證明能力。


推薦信其實有很多門道,比如根據推薦信語氣的強弱可以分為平推和強推,甚至有些嚴格的老師要寫推薦信的時候還會誠實地陳述被推薦人的缺點,從而成功地為被推薦人的申請造成阻礙——將軍就知道這樣的人間慘劇。而兩份平推的效力可能不如一份強推。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誰來充當推薦人是一件很需要考量的事情,我們也推出了不少相關文章,有什麼疑問可以諮詢將軍本人。在這裡將軍想談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將軍發現,越來越多的申請者會提交美國推薦人的推薦信,如教授、法官等。中國大學目前的海外交流項目越來越多,有不少美國知名學者和法官來中國各大法學院開設為期幾天的短期課程。這些都是獲得美國推薦人相關推薦信的好機會。然而這樣的推薦信可能只是平推,因為推薦人很難在短短几天之內和被推薦人進行非常深入的交流。


因此參加美國大學的學期或學年交換學習項目是一個獲得美國教授強推的可行途徑。通過一個多月到一個學期的學習和交流,努力學習,與教授多進行學術和職業規劃的對話,爭取在考試中獲得優秀成績的同時,也能和教授建立比較密切的私人關係,從而獲得一份強推。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中國不少學生在學習刻苦的同時,在人際交往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具體表現為面對教授或者過於膽怯、不敢交流,從而一學期過去也不能給教授留下印象;或者過於熱情,把教授的office hour都霸佔了,從而引起了同學乃至教授的反感。和教授的交往需要不卑不亢,把握好度,問問題是做到充分準備、有自己的思考。只要大方自然,相信美國教授很願意和中國學生進行交流。


2. Diversity


各大Top法學院在錄取JD申請者時,都會對當年的admits consortium的多樣性進行仔細的考慮和平衡。很多JD項目的申請也有一個optional的diversity essay。


很多人覺得diversity essay是LGBTQ(女同、男同、雙性戀、跨性別者和按時不能定義自己性取向的人)等性少數人群或者一些underrepresented的少數種族才需要準備的。一般來說,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但是diversity essay也能有別的用途。將軍就見過來自東南亞或者非洲一些軍政府國家的申請者提交這份文件,說自己或者家庭曾遭遇過迫害。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隨著中國社會的越來越開放,LGBTQ(女同、男同、雙性戀、跨性別者和按時不能定義自己性取向的人)也越來越敢於表達自己。因此如果是LGBTQ的申請者,可以大膽地提交自己的diversity essay。此外,如果是宗教信仰者,如佛教徒等,或者少數民族如藏族、滿族等,也可以試著提交該essay。


3. 別出心裁的經歷


對於中國申請者尤其是應屆申請者來說,除了學習以外,最多的經歷就是律所或者法院實習,一些比較優秀的申請者還有jessup、VIS east等模擬法庭的比賽經驗。然而對於美國的很多申請者來說,他們的經歷五花八門,與中國申請者經歷的普遍單一具有非常大的區別。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比如將軍認識的一位Top10 JD,他在UCLA本科畢業之後來到中國教了一年英語。而不少美國本土申請者會加入Teach for America項目。這個項目會讓入選的成員在美國的一個低收入社區充當兩年的教師,教授當地兒童各種技能和知識。TFA的成員在項目結束之後申請法學院JD項目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此外,美國不少中產家庭的子女在中學甚至小學時期,就開始利用假期到欠發達國家進行公益活動,甚至本科學習期間或者畢業之後專門gap一年或以上進行較長期的公益工作。這些項目除了傳統的支教之外,還包括為當地各種級別的競選充當觀察員甚至直接提供服務,為法律改革或者公共政策的制定進行社會調查或者分析服務,以及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等。

LSAT不足160也能進T10?!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

這種經歷只是冰山一角,尤為重要的是,申請者在做此類活動時,最好能夠更多的深入思考與活動相關的社會問題、體制問題或者經濟問題。避免走過場式的活動秀。深入的參與感,深入的思考,往往是錄取委更加青睞的類型。

- 最 後 -

全面合理的申請規劃是整個LLM/JD申請過程中成功的基石,各位申請者都要勇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找到合理的定位,學會將自己塑造成為合格的申請者。預祝各位申請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