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趕完十幾篇試卷、網購“寫字機器人”替自己抄課文、謊稱裝著作業的書包被偷了……隨著寒假進入尾聲,許多中小學生為了作業焦頭爛額。而家長們也不輕鬆。畫手抄報、做花燈、寫植物生長報告……許多家長為幫孩子完成作業使出渾身解數,引來網友吐槽“寒假作業成為了家長作業”。
今天,北京市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孩子們準備好交作業了嗎?
“補作業”難度升級,全家齊上陣
“您能幫我拍個照嗎?我要幫孩子完成假期作業。”2月21日,雙井富力城的中信書店,一位30多歲的男士帶著女兒小心詢問旁邊一位女士。說罷,把順手在書店裡拿的一本《當下的啟蒙》攤在桌上,跟女兒一左一右坐下,擺出“共讀一本書”的樣子。“擺拍”結束後,父女二人隨即離開書店,前後不足3分鐘。
寒假“餘額”不足,為了補作業,學生和家長都已經使出渾身解數。遼寧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徐先生則主動承包了做手抄報和寫讀後感兩項作業。“這些事孩子哪裡會做?尤其是做小報,開學前我還專門去打印店花錢找人幫忙設計了一下。”
西安某中學初一學生顧明(化名)為了完成“製作電子版作文集”這一作業更是“全家總動員”。姐姐負責把顧明以前寫的8篇作文手打到Word裡,並進行排版;爸爸負責為作文集寫一篇序言;最後媽媽負責把“成品”提交到班級群裡。顧明姐姐說:“這壓根就是給家長佈置的作業。”
廣東某小學學生家長唐女士則為了作業格式煩惱不已,比如記錄過年精彩瞬間,抄寫有關豬年的對聯、成語,學唱當地歌謠並寫下曲譜和歌詞。“這些作業有的要手寫,有的要打印,有的用A4紙橫版,有的用豎版,還有的要配照片,大人都常常暈頭轉向。”因此,她先幫孩子完成大部分任務,只留出幾處需要手寫的地方讓孩子補充。
與上述家長相反,由於前期“欠債”過多,豐臺區某小學學生豆豆最近每天都要補9頁書法作業。面對孩子的超負荷作業量,豆豆媽媽並沒有伸出援手:“孩子需要認識到按計劃做事的重要性,權當給她一個教訓了。”
東城區某小學語文老師趙力(化名)告訴記者,其實寒假作業並不多,但還是有少數學生開學時交不上作業,也有部分家長怕孩子完不成作業被批評而選擇代勞。為什麼有些孩子每個假期都擺脫不了“補作業”的魔咒?為什麼假期作業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負擔”?
作業安排無序可能是家庭教育的疏忽
看到孩子最近幾天瘋狂補作業,豆豆媽媽做了反思。她認為,這種情況一方面跟自己監督不到位有關;另一方面,孩子假期還要上補習班,留給她寫作業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表示,孩子出現集中補作業的現象,有可能存在客觀原因,也就是作業量大或者難度高;也可能是主觀原因,即學生在假期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習慣存在問題。“很多學生的家庭在假期作業的安排與執行上比較無序,不是趕就是拖。”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師們想出了各種辦法。放假前,徐先生收到了老師制定的假期計劃表,清晰地列出了各科每天要完成的任務,並要求家長每天為孩子的完成情況打分。顧明則要每天在班級微信群打卡,通過照片、視頻等彙報學習英語和鍛鍊身體的情況。
但多位家長表示,要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並不現實。“假期安排了走親戚、旅遊等計劃,不想讓孩子帶著作業出遊,所以還是積壓在幾天內完成的。”徐先生說。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家長對於寒假作業的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部分家長認為寒假需要放鬆休息,作業隨便寫寫就行,也很少對孩子進行提醒和催促。而孩子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總是覺得時間充裕,忍不住拖延,直到開學前才開始著急。
殷飛提醒家長,補作業對學生的成長具有一定消極影響。首先是沒能完成假期作業設計的初衷,如鞏固所學知識,保持學習狀態等;其次,錯過了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鍛鍊自律自控能力的機會。殷飛稱,補作業其實是孩子家庭學習計劃與落實的警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就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存在疏忽與不足,及時向老師和相關專家請教。
假期作業形式不斷更新,部分難度較高的實踐類作業引來家長吐槽。
實踐類作業“遇冷”家校意見存在分歧
“花樣”日趨多元、數量有增無減的寒假作業也讓不少學生感到不堪重負。臨近開學,一部以對做不完寒假作業的吐槽為主題的影片《流浪作業》也走紅網絡。該影片改編自《流浪地球》的預告片,並被網友戲稱為“開學季史詩級災難片”。據悉,其文案創作者是一名15歲初三學生。他自己的作業也直到開學日的凌晨四點才趕完,因而在《流浪地球》的視頻頁面發表評論,沒想到卻被製作成了視頻,還引起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共鳴。
有部分家長表示,對於學科類作業,會及時督促孩子完成,但是有些需要動手實踐的作業難住了孩子,拖到最後還是需要家長幫忙補。
唐女士在開學前一晚花了2個多小時幫兒子做花燈:“要畫圖還要鑽孔,孩子根本做不出來。”北京某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張女士則幫兒子做了關於茶文化、禮文化的小報:“這些內容孩子根本就不懂,只能上網查相關資料幫他做。而且這類作業並不太重要,孩子把做題、背誦那些完成好就行。”顧明姐姐表示,有些形式化的作業,已經造成了家長的負擔。“並不理解制作電子版作文集有什麼意義,卻需要花費家長不少時間。”
“很多學校在佈置形式多元的作業時缺少相應的說明與指導,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這些作業對孩子成長的價值,這就會造成‘瞎折騰’的誤解。”殷飛說,實踐性作業本來是對理想教育的追求,也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但由於家校思想不統一,家庭教育水平、家庭資源存在差異,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部分家庭教育能力強的家長對這些作業是歡迎的,也善於分解與引導。
在趙力看來,這類作業更能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而且平時學科類作業已經做了不少,家長應該利用好寒假時間鼓勵孩子去觀察、動手、思考。“一開始孩子肯定不會做,但是在家長的陪伴引導下他會逐漸進步。”趙力回憶,兒子小時候接到觀察大蒜生長的假期作業時一頭霧水,但在自己的提示引導下,他完成了測量、記錄等過程。現在孩子五年級,剛剛獨立完成了開展科學實驗探究的寒假作業。
古城第二小學語文老師樊春蘭強調,作業的主體應是學生,家長只是配合和輔助,比如幫孩子挑選照片、打印照片等。另一方面,要避免流於形式,提升實踐性作業的效果,學校在設計作業時也可以更講究技巧,並在完成方法等方面做好指導工作。
“在作業前期準備和後期展示方面都有提升空間。”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室主任梁烜舉例說,某中學曾經佈置了體驗春節傳統習俗的寒假作業。放假前,老師就帶著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知識,並進行前期調研,制定假期實施計劃;開學後,還要求同學們展示交流自己家鄉的過年習俗,效果很好。她還建議學校圍繞一個大的主題,多學科聯動佈置作業,每個學科安排不同的小任務。
■觀察
假期作業“變了樣”
在北京市教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19年寒假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落實減負,倡導探究式、體驗式作業,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和大自然,開展有利於激發求知慾、好奇心、發展興趣特長的體驗活動。同時,各學校應引導學生利用假期,深入閱讀經典,充分領略中華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淵源。針對中小學生特點,深入挖掘春節所蘊藏的豐富教育資源,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
對於一些年輕父母來說,對於假期作業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學科的“大本題”。但是,這樣的作業在北京已經成為歷史。趙力告訴記者,學校十多年前就不再統一訂購成本的學科假期作業,書面作業很少。這兩年則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和閱讀相關的作業。今年寒假,趙力給學生布置的主要作業就是閱讀文學經典。
專家觀點
學校在佈置寒假作業時要想提高效果,可以從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努力,內容上要從單一走向多元,也就是不僅是知識類的作業,還需要加強能力類作業與社會拓展類作業的分量;方法上要從佈置走向選擇,也就是要多給學生選擇的機會,同一類作業可以設計不同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這樣也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對不同家庭情況的尊重。
尤其是拓展性的作業,對教育改革而言是好的,但落實上還需要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充分指導。一是對作業設計的意圖與價值要給家長更多的指導,以期達成共識;二要對完成這些作業進行專業細緻的指導,以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三要根據不同階層的家庭進行區別要求,有可能的條件下還需要學校能夠整合社會資源,幫助社會資源不足的家庭超越自身限制。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
■建議
作業的主體是學生 家長可協助不可代勞
●親子教育作家任淑一
家長要提高對假期作業的重視程度,給予孩子適當的提醒和引導。剛剛放假時不必立刻要求孩子開始趕作業,可以先讓孩子放鬆一下,然後根據作業量幫助孩子制定假期計劃。同時,要關注孩子作業計劃執行的情況,在他缺乏自主性或有拖延跡象的時候給予提醒,並通過獎懲措施提升孩子的執行能力。
另一方面,作業應該主要由學生本人完成,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提一些建議或者給予幫助,但不能完全代勞。否則,孩子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也會喪失培養綜合能力的機會。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實踐類作業的意義,而不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些動手能力較差的孩子的確會感到困難,但家長不能因為著急或怕麻煩就替他做,也不必給孩子設置太高的要求,甚至拿來別人的優秀作品要求孩子模仿,陪伴他一起簡單完成即可。而對於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可以適當提一些建議,引導他完成得更好。總而言之,家長對待作業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假期作業是對家庭教育的一次考驗。
閱讀更多 人民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