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郭毅生先生90华诞座谈会侧记

庆祝郭毅生先生90华诞座谈会侧记

2015年9月8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举行庆祝郭毅生教授九十华诞座谈会。郭毅生先生是中央民族大学近现代史专业的主要创建人,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著名的学者,他在太平天国史领域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其学术成就享誉国内外。郭先生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史学工作者和担当民族工作重任的民族干部。先生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深得学生爱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今年适逢郭先生90华诞,苍铭院长介绍召开该会的原因时说:“学院特此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议,目的是弘扬先生的学术思想,激励后学,传承民大历史系尊师重教,严谨治学的学风,记住为民大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前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石亚洲、郭先生学生代表陈理教授、李德龙教授、同事代表陈楠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石亚洲副校长代表学校党委、学校行政首先在会上向郭先生、师母表示祝贺和崇高的敬意。石副校长介绍到,郭毅生先生是四川威远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到我们学校工作,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兼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汉城京畿大学兼任教授。郭先生从事教育教学40余载,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令人钦佩、敬仰。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近代史学家,在太平天国史、历史地理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先生学术精湛,著书300余万字,先后参加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卷》的汇编工作,他著有《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太平天国历史与地理》、《太平天国大辞典》、《太平天国经济史》、《罗尔刚传》、《山海集》(学术文集)、《平步留痕》(自传文集)等。石副校长还强调,做学问、搞研究能有鉴赏,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是最为不易也是最难的。唐代刘知几认为史学家要兼备才学识三常,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感叹到才学识得一不易。郭先生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以此为志,精益求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终有所成。先生所作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太平天国经济史》提出的学术观点,至今为学术公认,称为享有学术盛誉的精品。石副校长说这不仅是学术界的幸运也是我们民族大学的骄傲。先生从教40余年,培养了像陈理校长、秦和平教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深得学生的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石副校长作为郭先生的弟子之一,先生在16号楼给他们讲课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先生时而严肃,逐字逐句讲读;时而奔放,大跨度掀起历史波澜,听后总让人大不过瘾,令学生受益终生。先生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好,即使毕业后也常常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先生这种高尚的品德修养,是我们中华知识分子的情怀优秀代表,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最后,石副校长衷心希望郭先生及师母在90华诞之年精神饱满,祝愿郭先生身体健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也祝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庆祝郭毅生先生90华诞座谈会侧记


庆祝郭毅生先生90华诞座谈会侧记


庆祝郭毅生先生90华诞座谈会侧记


庆祝郭毅生先生90华诞座谈会侧记


在回顾郭先生教育科研的40余年,他的学生中央民族大学前任校长陈理教授在代表发言时说到,1982年我在北师大历史系学习,1983年北师大历史系不招硕士,也不招近代史硕士,当时龚书铎先生建议我转报中央民族学院并给我推荐了一名老师。当时的考试是只考老师不考学校。第一次和郭先生见面,发现郭先生个不高,也不是很威猛,就是这样便与郭先生结下了一生的师生情谊。陈理教授说:“关于郭先生的学问,大家了解甚多,在这样的见面会上更乐意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和大家分享跟随老师学习的经历、感受。我跟随先生学习三年,最大的收获便是获得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参与学术活动的机会,在学术活动中让你认识一些学术界的专家,听到一些精辟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至今令人难忘。我跟先生出的第一趟远门是赶赴自贡参加研讨会,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到达自贡时研讨会接近尾声,但是收获仍然很大,在研讨会上,我认识了许多史学界的知名学者,让我大开眼界。”接着陈理教授继续介绍到,到云南考察乾隆时期的少数民族起义时,在那里认识了云南赫赫有名的尤中教授。郭先生请我们吃了云南过桥米线,洱海豆腐鱼,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两样云南名吃。先生对学生从来都是慷慨大方,毫不吝惜。20世纪80年的一顿饭吃15元,相当于今天的上千元。我跟先生到南京查阅档案,在那里也认识了一大批历史界名流,同样也第一次尝到正宗的西湖醋鱼。陈理教授就此感叹到,郭先生不断通过过儒学让你认识到他的另一种教育。在学习中对学生要求苛严,学生哪一方面做得不好是一点儿都不客气的,但是在生活中对学生也是关怀备至,总是在无意之中把老师和学生融到一起,真正实现了大学教授教书育人的样子。

会上,郭先生的同事代表陈楠教授也代表发言。陈楠教授说到:“我不算郭先生登堂入室的弟子,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量得到郭先生的关爱与爱护不比登堂入室的弟子差,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郭先生的学生之一。80年代研究生非常少,历史系82年招生,83级4个学生,84级只有我一个,85级空白。从一开始就得到郭先生的指教,但是术业有专攻,郭先生的专业与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同,可是我认为一个老师,从一个像郭先生这样的学者身上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而是一个治学的方法和治学的精神。我认为从郭先生那得到的是一个学术精神的引导,这个很重要。除此,为人处世方面郭先生对我的熏陶也非常重要。”至此,陈楠教授还举例,多年来一直跟郭先生打桥牌做搭档,先生到哪打牌都带上她,并在30多年的学习生活接触中以言传身教不断感染着陈楠教授,对此她也感触颇多,特别是郭先生是一个生活非常雅致的人,做事一丝不苟,非常认真,一餐一饭是不能随便的。她在郭先生家品尝过的美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从师母那得知家里做菜的佐料郭先生都要亲自到西单菜市场挑选,从这点小事就看出郭先生精益求精,同样将这样的精神延伸至做学问中。陈楠教授还对师母做出特别的感谢,在那个大家都是从贫困走出来的年代,要做道大方实属不易,师母作为郭先生的贤内助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同样对学生关爱备至。总结起来对先生的认识,就是对老一辈学者,不光是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特别是他们的心胸、眼界更值得我们学习,所谓智而乐,人而受。

会间,郭先生的弟子李德龙教授发言时说:“郭先生是我耳提命面的导师,我跟陈楠一样都不是您的入门弟子。是您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让我们走上很好的路,学术道德成就无须细说,在培养人才方面,先生是做得非常好的。”就此,李德龙教授展示了视屏,从四个方面生动概括了郭先生的为人。第一、郭毅生先生道德文章堪称楷模。李德龙教授就此解说到:“王钟翰先生当年在反右严酷的形式下被打成右派,王先生含着泪在学校的检讨大会上还未得到通过,这时候郭先生主动接近王先生敢讲真话,坦诚相待,让王先生感到非常温暖。”除此,郭先生1955年7月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工作。1956年就在《历史研究》发表《论新兴市民等级在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作用》。1978年,被评为历史学副教授,甘当讲师20多年。8年以后的1986年,才被聘为历史学教授。期间:在《历史研究》发表《如何评价杨秀清》的著名论文。1984年,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专著《太平天国经济制度》,多次受到罗尔纲等大家的高度评价。郭先生一心为学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第二,郭先生培养的人才出类拔萃。我校各位先生都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像郭先生这样,培养出两位大学校长、多名司局级干部、多名教授的导师屈指可数。第三、郭毅生先生关心后学无微不至。就此,李德龙教授还特别强调:“先生推荐我入民进,对此还非常关心,同时也不断督促我加强学术,好好做学问,教我怎么考证历史地名,经常给予我指导,是一个非常实在的老师。在生活上给予了学生全部的关注,在我孩子出生后,先生跟师母去加拿大给我孩子带回了一只毛绒小熊,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玩具不知道几箱了,唯独这只熊我一只珍藏。”四、刻石铭愿,祝先生健康长寿。李德龙教授与郭先生是忘年之交,先生平易近人,不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师生情谊。

最后,在先生与其夫人共作一诗作为谢礼回馈师生结束了本次座谈会:教学研究六十年,桃李芬芳多英才。如今九旬忆往事,犹如昨日在讲台。

本次会议主要明确弘扬郭先生的学术思想,激励后学,传承民大历史系尊师重教,严谨治学的学风,记住为民大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前辈,也让我们重温了一段段温馨的师生情谊,也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次为人、为师、为学的教育。衷心祝愿郭毅生教授健康长寿。

会议期间,邱久荣老师、秦和平教授、家属代表傅以新教授等人也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次座谈会的目标及会谈内容达成了共识,会议圆满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