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的“都挺好”,父親的“明玉之路”竟走得心甘情願

現實版的“都挺好”,父親的“明玉之路”竟走得心甘情願

奶奶走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手裡攥著她用手絹層層包裹住的心愛之物。

要不是親眼所見,我竟不知道,“都挺好”版的“蘇式家庭”,

會出現在我的身邊。

明玉的愛恨糾葛切切實實的發生在了父親身上。

爺爺奶奶有三個孩子,大伯、爸爸、小姑。

三個孩子年齡成階梯狀分佈,都是相差兩歲。

他們得到的愛也是階梯狀的,只是順序變了。

奶奶最愛第一個兒子大伯,然後是最小的小姑,最後才是爸爸。

如果給這三份愛分割一下,大伯佔50%,小姑佔40%,可憐的爸爸只剩下10%了。

奶奶的脾氣有些古怪,經常莫名的對爸爸發脾氣。

似乎看到爸爸就是她最大的不開心。

但是她對爺爺卻很恭敬。

在我看來,爸爸完全是無意之中,計劃之外的孩子。

衣服是穿大伯剩下的,吃的永遠是小姑剩下的。

但是家裡有一樣是完全屬於爸爸一個人的,就是幹活。

在那個長兄為父的年代,爸爸對待大伯就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尊敬。

對待小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寵愛。

但是爸爸也是兄長,卻沒得到小姑的半點尊敬。

現實版的“都挺好”,父親的“明玉之路”竟走得心甘情願

那年爸爸10歲。

有一次放學回家,像往常一樣,掀開鍋找吃的。

飢餓的他,在鍋裡發現了他最愛吃的餃子。

剛要拿就看到奶奶從屋裡走了出來。

爸爸移開了手,對奶奶說:“我知道大哥愛吃餃子,我還是喜歡吃窩頭”。

奶奶笑著說:“今天的窩頭很好吃呢”,然後轉身走回屋。

爸爸端著窩頭,眼淚喊著淚水慢慢往屋子裡走去.....那一刻他的心就像要被撕裂一般....

在家裡,姑姑是唯一的女孩且又是最小的,除了父母的溺愛,還有兩個哥哥的疼愛。

她所擁有的完全是獨生子女般的待遇。

每天過著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吃的穿的用的沒有一樣不稱心的。

淘氣調皮的是她,捱打捱罵永遠都是爸爸。

小姑都十歲了,每天還要在爸爸的背上才能睡著。

在這個家裡,大伯是幸福的,小姑是幸福的,看不到爸爸的爺爺奶奶也是幸福的。

家裡的好事從來和爸爸沒有半點關係,壞事卻總是能賴上他。

為了證明自己,為了能讓父母對自己有所改觀,爸爸做事勤奮,學習努力。

可是這並沒有得到奶奶的讚賞,反而對他更冷漠了。

爸爸心裡的謎團越來越大,他心裡一直有個念頭,自己可能不是親生的。

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這一次爸爸終於反抗了。

中考結束,成績全年級第五的爸爸可以上鎮上最好的高中。

他拿著成績表,快速的向家裡狂奔。

奶奶接到成績單罕見的微笑了一下,瞬間就變臉了。她把成績單還給了父親,冷冷的說,家裡供不起你們三個上學了。

爸爸明白奶奶的意思,供不起的是自己。

爸爸再也抑制不住了。他終於發出了心裡的呼喊:“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

奶奶第一次看到如此憤怒的爸爸,有些不知所措了。

她楞了一下想說些什麼,卻始終沒有說出口。

爸爸哭著回到自己屋裡,一天一夜沒有出來。

從那天開始大家似乎都明白了。

爸爸不是親生的。

從那以後爸爸不在糾結了,因為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反而改變了之前的想法。

他認為別人對他的冷漠都是應該的,他願意承擔。

也許只有這樣想,他的內心才不會覺得委屈。

他還會一如既往的對每個人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他最期盼的就是快點長大,然後徹底的離開這個所謂的家。

現實版的“都挺好”,父親的“明玉之路”竟走得心甘情願

終於熬到了結婚的年紀,為了能少一些彩禮,奶奶託人給爸爸介紹了一個窮人家孩子,就是我的母親。

結婚第二天,奶奶就跟爸爸分家了,她讓爸爸承擔了全家所有的債務。包括小姑上學和大伯娶媳婦欠下的錢。

而結了婚的大伯和小姑卻沒有跟爺爺奶奶分家,也沒有承擔債務,爸爸同意了。

好在上天眷顧,給爸爸送來的這個農村姑娘,是個賢惠勤儉的好媳婦。

這些事情都是小姑在奶奶去世前的一個夜裡講給我的。

她和大伯對爸爸一直心懷愧疚,不知道怎麼面對爸爸。

姑姑講的很動情,但是我卻沒那麼震驚。

自從我出生之後,很少去奶奶家,因為她家離的比較遠,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去。

平時不親近,感情自然也沒有多深。

但是,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奶奶比較喜歡大伯家的孩子,對我們總是不冷不熱。

奶奶這次病的很久,本來是要大伯、小姑還有爸爸輪班照顧。

可是大伯捨不得工錢,抽不出身。

帶著兩個孩子的小姑,更是自顧不暇。

照看奶奶的工作都完全落到了爸爸身上。

其實我們心裡知道,奶奶想讓大伯來照顧她。

病了二十多天的奶奶,並沒有等來大伯和小姑。

在一個安靜的夜晚走了。

匆忙趕來的爺爺,沒有過分的悲傷,更像是一種釋然。

他一直在奶奶耳邊重複著:“我已經原諒你了”。

守在旁邊的爸爸早已泣不成聲,癱坐在一旁。

媽媽發現奶奶手裡緊緊一個手絹。

打開是兩張存摺,一張是給大伯的,一張是給小姑的。

爸爸的心被奶奶的心愛之物穿透了,他哭的震天動地。

只是不知道在哭奶奶,還是在哭自己。

到此為止,我們大家都還認為,爸爸不是親生的。

奶奶去世沒多久,爺爺也病了。

有一天,爺爺把爸爸叫到身旁,說了半天的話。

也就是這段談話,終於解開了大家這麼多年的疑惑。

爸爸是奶奶親生的,卻不是和爺爺生的。

奶奶對爸爸的虐待和對爺爺的恭敬都是有原因的。

爸爸是奶奶跟一個鄉村教師的孩子。

那是他們年輕衝動後的一次荒唐。

卻要用爸爸的半輩子來救贖。

奶奶和那個教師都有各自的生活,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事情。

爺爺為了懲罰奶奶,非要把那個孩子生下來。

奶奶後悔至極,痛恨自己的過錯。

她感覺對不起爺爺、大伯和小姑,但除了爸爸。

每每見到爸爸,她便會想到,這是她的孽債。

所以父親就成了奶奶的贖罪工具。她刻意疼愛大伯和小姑。

變態般的虐待爸爸,以此來換取爺爺的原諒,還有自己內心的片刻安寧。

現在人也去了,一切如過往雲煙。

我曾經問過爸爸:“你信命嗎?”,爸爸說:“我一直想改變命運,但是現在我選擇相信。”

許多人想行雲流水過一生,卻總是風波四起。

平和之人縱是經歷滄海桑田也會安然無恙。

敏感之人,哪怕遭遇一點風浪就會千瘡百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