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清雍正乾隆年間,造辦處曾用一種秘法把海象牙染色做出小物件如粉盒,首飾盒,菸袋嘴,扳指等。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虯角(音秋厥),實際上呢虯角就是海象的犬齒,海象是一種生活在北冰洋周圍的哺乳動物。體長可達三到四米,重成年海象的牙可長達1米左右,直徑可達12cm,但他與象牙不同。

狹義上的象牙指雄性大象的獠牙,是向上生長的,主要用於攻擊敵人。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而這裡指的海象牙是海象的犬牙,每隻海象都有,除了用來攻擊敵人外,還用於鑿冰,發掘泥沙以尋覓貝類海藻等食物,以及幫助它攀登。

它是誰的替代品!象牙?翡翠?

清代中後期,由於象牙來源稀少,因而虯角成為象牙的代用品。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清末的收藏家趙汝珍就在《古玩指南》中寫道:象牙為偽者,為海馬牙,京市呼為“虯角”,其價值三與二之比,但虯角之佳者尚高於劣牙,故偽制並不太多。且牙質細密溫潤,虯角紋粗而糠,極易分別也。

從這段文字總不難看出,象牙和虯角的價格比在3:2,但是虯角中的精品的價格要超過品質不太好的象牙。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第一從價格考慮虯角替代象牙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虯角的紋理粗,且糠,與象牙特有的人字形紋理不同。

第三同時象牙一般不做染色,即使有染色,一般也是小部分的罩染,用於給整個作品提神。而虯角一般都被染成墨綠色。

所以基於清宮對翡翠的喜愛。虯角可能是當時為了替代滿綠翡翠而做出來。把白色的海象牙通過特殊的工藝,處理後形成一種顏色和質感都與翡翠接近的物件。

失傳的工藝!是冷沁?還是熱染?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虯角的染色工藝是造辦處的秘技。做出來的東西專供宮內和王爺貝勒賞玩。當時古法現早已失傳。

現在傳說的工藝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虯角染綠要在爐灶的熱湯中加綠色染料浸泡半年之久, 方可牢固經久不掉色。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另一種是先將海象牙切片,在醋裡泡軟,然後拿泥包上,這泥是天然染料加銅粉所制,包上以後需要放置一個月,一個月以後重新再包上,經歷三次再用另一種顏料包上後入水煮,再瞬間放入冰裡——這算一個“療程”,一般要十個“療程”才能出成品。據說製作虯角的上色工藝要三到四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旦完成永不褪色。


虯角,絕跡江湖的文玩珍品

當然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人們想的,具體是如何染色也無從考證。

結語

雖然現在文玩市場上還是有新染的虯角出售,但是柴柴不建議購買。出於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雖然我國境內不是海象的棲息地,但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成員國之一,對於海象這種瀕危的動物,中國始終禁止海象牙的交易。

第二現在市場上的虯角都是商家通過化學染料高溫染制而成。對您的身體沒有任何好處。

愛文玩,關注柴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