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金融從業者的失業日記:第1天,心在流淚;第19天,準備植髮

時常看到人們鼓吹的金融行業的高薪,從業幾年便是年薪百萬。

前幾年有不少的金融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恰好遇上了前幾年公司債、城投債發行火熱的行情,遇上了新三板興起的風口,從業3-5年便實現了年薪幾十萬的收入。

但當這樣的一陣風過去了,行業裡的人又靠什麼吃飯呢?

任何行業都遵循著二八定律,人人似乎都認為自己能夠成為行業中的20%,可是剩下來的人又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常常忽視了倖存者偏差,例如主張讀書無用論的人,經常會說,同學裡一個小學畢業的人,還不是現在混成了百萬富翁。

其實,大多數小學沒畢業的人,日子過得並不會太輕鬆,但並不會出來對方的觀點,因為他們內心愧疚,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

就像市面上傳遞的都是騰訊阿里創業成功的書籍和案例,卻從來沒有人去深度解釋大部分死掉的創業企業為什麼走向了失敗?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為雪球用戶@南起處,他曾經就是一位私募從業人員。

最近,他在雪球上更新了自己的“失業日記”,結合他的經歷,希望能給大家看到金融行業的殘酷一面。

一位金融從業者的失業日記:第1天,心在流淚;第19天,準備植髮


失業第一天:裁員

我本來在一家全自營的私募,老闆終於要把我們開除了。

昨天下午,老闆把我們喊到辦公室,說了一些宏觀不景氣的開篇言論,然後說自己的經驗也不足,資源也不匹配,為了你們的職業發展好,這個業務我們就不做了,幹滿這個月就可以走了。

其實我們團隊工資一共只領了不到75萬,用了不到900萬的資金,給公司一共賺了460多萬,而且還是不滿兩年,當時大盤還有3200點,現在才不到2800點。

想想也是挺沒意思,在這個極不景氣的時候開除了我們,真的是很沒意思。

我們一共四個同事,一個在工作滿一年不簽約,另外一個也是,還剩我們兩個,就這樣被趕走了。

今天上午我修改了一下簡歷,在網站上投了一遍,也沒什麼面試電話,看完了最新的上市公司公告,想想還是要多修改下紙質簡歷,然後多找找人.

雖然行情很不好,最近指數跌到2800以下了,可是仍然要積極的面對生活。

晚上的七夕,也沒人一起過,準備再修修簡歷,看看有沒有好朋友幫我推薦一下了。

失業第二天:沒一個電話

早上來公司打卡後,更新了網站上的簡歷,準備先試著投研究員和分析師的工作,後面再看看有沒有地方招投資經理的,再改改投資經理的簡歷去試試。

開盤後問了幾個在不同投資機構的朋友,他們怎麼看通策醫療,都覺得估值太高了無法下手,領導都買了不少格力電器 ,然後討論了一下格力天花板的問題。

其實也沒個結論,大家都覺得不用太擔心,我有點懷疑是不是真的不擔心天花板,可也沒有什麼太多材料來佐證。

昨天晚上持倉的偉星新材出了中報,比較符合自己預期,可今天卻跌了,還是有些納悶。

上午投完簡歷差不多10點了,還是要趕在上午投完,不然各家的HR下午看簡歷的還是太少,招聘網站上大概70%的崗位都是長期沒變化,也許這些公司就是掛著好玩刷名氣吧。

跟老闆聊了下工作交接問題,老闆讓我明天當面跟他說,估計是團隊解散後保殼的問題需要深度聊聊。

老闆做事挺不專注的,比較浮躁,所以很多時候拍腦袋,估計辭退我們後又回想起來“還要保殼”,醉了。

有個外資券商的朋友問我關於新業務牌照的事情,感慨到他們股東還真能忍,虧了這麼多年還撐著這個券商牌照。

領導想發展新業務,增加點收入利潤,不過不想養投研,成本太高太高了,還不一定能賺錢,聽到這,我打消了自己毛遂自薦的念頭。

下午一家財經媒體的負責人約了我明天見面,也不知道該聊些什麼,準備晚上剪剪頭髮,這樣看起來也沒那麼頹廢。

再看了看港股要發的新股,一家水泥公司,在香港市佔率第六,公司發展很迅猛,可給了12倍PE,估值不喜歡,不過未來填海的進度繼續推進的話,公司應該還能保持高增速,準備待會仔細研究研究再給個定價。

這公司發行佣金佔了融資額的10%,我猜有市值管理在裡面,不過也不能濫賭,必須根植基本面。

晚上準備吃水果,節約下開支,在下一份工作到位前,先進入寒冬模式。

比較納悶的是,不是招聘季是金九銀十嗎,為啥一個電話都沒?

失業第六天:保持緊張感

想了想,在沒正式簽到新工作前,還是要繼續保持失業的敏感性,增強增加的“反脆弱性”,所以會繼續保持這樣的緊張感。

最近每天看兩篇財報,然後寫寫點評,增加自己的財務分析能力,畢竟投資是個長期的事情,需要努力打好基礎。

週五看APP的推送說早上9點前投簡歷效果最好,因為10點左右HR會開始看簡歷,結果早上屁顛屁顛投完後,只收到一個電話,還是信用卡問我要不要買保險的,醉了!

還是中國平安的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他們的營銷能力真強!

有個朋友問我認不認識做股吧維護的,我想了下經常有上市公司找人寫軟文吹票,忽悠散戶接盤,其實那一刻我心動了。

因為我必須把現金流走正,不然一直消耗的將是我這麼一點點微薄的資本金,可是我的價值觀又不允許我做這些,可我都要斷口糧了,不知道為什麼還這麼在乎價值觀,唉!

找不到錢!

最近準備去香港開張銀行卡,去做做港美股打新,看看能不能通過這個發揮一下投研能力,賺點生活費,然後想辦法去代客理財,可是根本找不到錢。

我老家是縣城的,大家都沒錢,我剛畢業沒多久,同學也沒什麼錢,我在一線,也不認識有錢人,即使認識,他們也不相信我,我該怎麼辦?

失業第七天:心裡在流淚

有些評論說我是收管理費的,所以之前好賺錢,現在難,其實不是這樣,全自營的私募是老闆自己的錢,我們賺了多少才能按比例分,沒賺錢就不能分,沒法收管理費。

為什麼不自主創業,是因為我老家是縣城的,一個很普通的縣城,大家都沒什麼錢,我剛畢業沒多久,也沒錢。

而“投資管理”行業是幫別人管錢,通過幫別人賺到錢了自己才能分錢,我這樣的草根階級,不認識有錢人,自然也就沒錢管理,那現在賺錢就很難了。

今天和一些做FOF的朋友聊了聊,大家都挺看好我的,一直以為我有產品,想投我的產品,可我連成立產品的錢都拿不出來。

那一刻,我的心裡走流淚,如果我能夠成立產品,或者有人願意給我這個機會,我覺得我能很快把管理規模衝到1000萬,然後人生就不一樣了。

可我這樣一個一窮二白的人,自己都沒錢,自然也沒法說服有錢人了。

現在準備還是好好工作,通過邊攢錢,邊努力打造個人品牌來多賺點錢。

今天自己重倉的中國平安因為匯豐的下跌和港股市場表現不好而下跌,所以跟著下跌,還是有點感覺不舒服,希望早日穩定吧!

失業第八天: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中國平安是家很好的公司,護城河強勁,我是2017年買入的,大概相當於現價的35元/股,只可惜本金少了,而且這公司當前PEV僅1.3倍,也並不高,所以說我重倉中國平安是不會投資的人,我覺得挺可笑的。

我也沒騙過別人的錢,這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線,有些評論說我賺管理費,現在自己的錢不敢亂來了。

這個問題我已經不想討論,我們一直是堅持價值投資,選擇優秀的公司,走估值合理的時候長期持有,而且“一分錢”管理費也沒收過,給投資人賺了多少就分多少。

現在理解了為什麼元衛南下面那麼多人罵,其實也都是在消費“人血的饅頭”,自己過著還算安穩的日子,看見他人暫時落魄就痛打落水狗,顯得自己高人一等,確實挺沒意思的。

嘲諷我沒錢還想幫人管錢的人,我只能說就“我是農村人”,白手起家需要一個過程,我準備繼續找個機構當研究員,雖然我現在窮,可我未來會發展很快,我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還是有信心。

昨晚幾個朋友一起擼串,之前被開除的兩個同事分別去了上市公司投資部、另外的投資機構,接觸面和平臺資源比過去好了很多,我很羨慕他們,也祝福他們找到了好的下家。

跟他們聊天的時候,談到併購,重組的細節時,才感覺自己在金融投資行業,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像他們一樣吧!加油!

天堂和地獄取決於你自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一切取決於你自己。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7月底,在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33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8734只,管理基金規模13.42萬億元,這些都有所增長。


一位金融從業者的失業日記:第1天,心在流淚;第19天,準備植髮

但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總人數23.80萬人,較6月減少254人、環比下降0.11%。

進入2019年以來,隨著二級市場不景氣,金融市場各種清理私募機構和P2P,不少私募人員被迫離職。

我覺得私募基金主要有三個問題:

第一、贏家通吃、小公司機會渺茫。

和散戶差不多,私募也一賺二平七虧本狀態。而市場份額越來越被頭部公司所佔據,小公司沒什麼機會,生存壓力巨大。

第二、基金主要依靠個人能力,但基金經理一旦出名,不如單幹,因此維護公司的人員穩定很難。

第三、人工智能時代,就是淘汰基層研究員的時代。

頂級機構不需要龐大隊伍,賺大錢不需要天天操作,人工智能和量化模型越來越重要。

基金公司不需要那麼多人。量化模型靠機器、研發銷售市場可以外包。

投研來說,基金可以從券商獲得研究資源,沒必要自己養研究團隊。

而且,中國的研究過剩問題很明顯了,隨便什麼不知名公司路演,都有一堆機構去參加,這說明人員飽和了。

在成熟的基金市場,精簡人員成為趨勢。

李嘉誠的維港投資,核心員工不到10人,卻管理著上百億的資產。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管理規模5000億美元市值全球第六,總部員工卻只有25個人。

Berkshire Hathaway本身作為極其重要的上市公司及 S&P 成分股,而且手中持有大量的上市和私有公司股份,需要完成 SEC 和各種機構的繁重合規工作以及文山會海的文檔,保證與各類股東及媒體的順暢溝通,組織各類董事會和股東會等等。

但是,它只用25人完成這些事。

所以,對於未來,私募基金有沒有那麼多崗位,我表示懷疑。

我個人認可高毅等頭部私募基金的風格,更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和長期發展,基金經理都有10年以上投資經驗。

這樣的公司更有發展,更適合投資人,但是對於大量投資風格不穩定、業績波動大、規模小的小基金公司來說,個人覺得沒什麼機會。

這就是一個頭部時代,而且在基金業,你覺得在一個公司可以呆一輩子嗎?

你要生存,就要變成最優秀的!

最後,在困境之中,要看到希望,要找到方向。

私募失業第19天:困境中繼續進取

最近去了一趟深圳,途徑福田站到西九龍站,然後找招商銀行的香港分行辦了張卡,因為要節約錢,紅眼航班到了機場後就在機場椅子上眯到6點半,然後坐地鐵去了福田,其實很快就到了,一線城市的交通真好。

後來在深圳與一個老同學碰了碰面,他也過的很不容易,可是老家除了考公務員,也回不去了,晚上繼續紅眼航班回去的,還好深圳機場空調很足,還是挺舒服的。

最近有過一個面試,一家股權投資基金,他們說自己規模很大,現金就20億急著投資出去,現在急需分析員來寫報告。

我跟面試的人聊了很久,發現他們主要的思路是買低估值的股權,然後聽天由命,覺得這樣就足夠安全,不管公司方面會不會坑自己。

可是如果真的是無良的公司,會很容易把錢虧完,最後我帶著疑慮結束了這場面試,後面也沒下文了,可能覺得我在面試的過程中反問他的投資邏輯時,他感覺自己被冒犯了吧。

在沒工作的過程中,想到自己還有一點點的積累,所以也在不斷看有沒有什麼事情我能去做的。

找了一個做財務顧問的朋友聊了很久,他告訴我一定要會包裝自己,否則很難打動創業公司的高管和投資機構,可我想想自己租著老破小的單間,也沒個好車和好行頭,確實很難打動投資人。

跟我一起失業的小夥伴說搞植髮會很賺錢,他準備回老家去創業做這個了,不想在外給人打工了,真的很難受,忍氣吞聲還沒個穩定性。

我在想如果植髮的項目確實不錯,我也準備去做一下這件事,人不能閒著嘛。

本文來源雪球(ID:xueqiujingh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