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卧薪尝胆十二年了,他的复仇欲一直在内心深处——那是一条永不封冻的暗流。

——《女巫的子孙》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女巫的子孙》,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莎士比亚经典《暴风雨》的重新演绎:菲利克斯是一位话剧导演。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他厌恶人情世故和应酬交际,把这些都交给自己的助手打理,一门心思只想拍好话剧。但没有想到的是,正当菲利克斯精心策划新的作品时,他的助手背叛了他,将他从艺术总监的位置上赶了下来,自己取而代之。

在遭到背叛后,菲利克斯一度心灰意冷,远遁到偏远的山村隐居。然而在他的心中,却始终记挂着两件事:话剧《暴风雨》的演出和对背叛者的复仇,于是他化名杜克先生,挣脱了自己编织的牢笼,回归到真实的世界中。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在所有令人受伤的斗争中,背叛是最为恶劣也最为致命的,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我们对正面的敌人可以严阵以待,但对于来自身边的暗算与偷袭往往束手无策。更为可恶的是,发起背叛的人,往往都是那个曾经最受信任、也最了解自己的人。

这是王子复仇记,也是自我的救赎。主人公菲利克斯不是快意恩仇的剑客,也不是奇谋诡谲的谋士,他并没有给我们上演一场酣畅淋漓的"仇杀"。他选择了比复仇更"爽"的事,让几乎翻车的人生翻盘。


《奇葩说》里詹青云谈起自己从贵州农村到哈佛硕士的历程时说:不停地放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让环境去重塑你,这是成长的捷径。

遭受背叛后一落千丈、一无所有的菲利克斯,恰恰窥到了这种捷径:与其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复仇,更好的选择是重塑自己。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出自本能的报复,注定是一场负和博弈

培根在《论复仇》中说,"毋庸置疑,念念不忘的复仇者只会使自己的创伤新鲜如初,而那些创伤本来是可以愈合的。"

每一个遭受背叛的人面前,都有一个令他无法拒绝、理所应当的选择:复仇,越快越好!

是的,无论从情感还是理性,背叛者都无可饶恕。背叛这件事,要么是零次,要么是无数次。

然而,同样是复仇,本能驱使和谋定方动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

我们不难从一些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看到以复仇为主题的情节:《赵氏孤儿》里,程婴带着赵家遗孤投身在仇人门下,15年后才祭出杀招;《琅琊榜》中,江左梅郎用了12年的时间布局造势,才回到京城为赤焰洗刷了污名。

而那些在发掘遭人背叛后马上暴起复仇的,大多掉进了对手预设的陷阱之中,比如夷陵之战大败的刘备,马陵之战被乱箭射死的庞涓。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事实上,所有受本能和情绪催发而生成的选项,往往不是上帝给你的机会,而是恶魔给你的考题。

跟着这种感觉走的人,大多都翻了车。即便有少许复仇成功的,也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搭上了自己所有的未来。

"怎么复仇呢?用一桶上好的阿蒙蒂拉多酒将托尼引到一个阴湿的地窖,然后用砖把他砌进墙里吗?"


"菲利克斯会不会去勾引托尼的老婆,或者用更高明的办法,指使某个年轻小伙去勾引她?"


"他会溜进托尼的住所、办公室或中意的餐厅,在托尼的午餐里下毒,让他患上不治之症,令他缓慢而痛苦地死去吗?"

菲利克斯不是没有想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狠狠地惩罚背叛了他的托尼。可结果会怎样呢?即便如愿的"干掉了"托尼,菲利克斯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他的谋杀行为抵罪。

这真的值得吗?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负和博弈,指的是参与博弈的双方所得到的都远远小于所失去的。

这是一种徒劳无功、损人不利己的斗争,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两败俱伤是唯一的结局。而对于已经遭受了背叛伤害的人来说,两败俱伤无疑就是二次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扬眉吐气"和"忍气吞声"两个选项,必须得选择一个。可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这种对立的立场之中进退维谷呢?

这口气,我们可以不吐出来,但也不吞下去。我们带着它,让它成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它成为悬挂在房梁上的一颗苦胆,让它陪着我们一起走进人生的低谷之中。

在那个外人无从问津的低谷之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的武功秘籍,然后脱胎换骨,把失去的尊严和名利都赢回来。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越在低谷,越得强迫自己"不改其度"

在电影《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房产经纪人吴秀波为了一栋房屋刻意地去接近一对华裔老夫妇,被识破后,老人写了一张纸条给他作为诀别: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看一个人真实的样子,不是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而是在他蒙冤患难的时候。因为困境不仅能撕开身上所有的伪装,显露出本来的样子;更可以通过不断的加压,促使人超越原本的极限。

正如莎士比亚说,患难刻意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在初逢骤变的时候,菲利克斯也曾一度消极。在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后,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中,而失去了表演舞台的他,无异于丧失了继续生活的乐趣和方向。

"他也许会变成那些无所适从的中老年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对浪漫已经不感兴趣,也过了雄心壮志的年纪,在这世上漫无目的地游走着。"


"他处于停滞不前的危险中,正失去所有动力,变得懒散。可不管怎样,他没有堕落到让自己流连于小酒馆,借酒浇愁的地步。"

菲利克斯给自己设置了两项能够获得满足感的任务:1、把他的《暴风雨》搬上舞台;2、复仇。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不忘初心,是因为初心真的很容易就被忘了。

在刑侦学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思维方式叫做"动机"。无论手段如何阴晦、关联多么微弱,把握住最原始的动机,就能够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剩下的,就只是抽丝剥茧,一步一步的靠近真相。

"动机论"放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很多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不懈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数,发生形形色色的意外,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

其实,在菲利克斯后来的生活中,完全可以走上另一条不同的道路:他可以另起炉灶,在另一个剧团混的风生水起;他可以隐居山林,衣食无忧地安享晚年;他也可以化身黑暗骑士,阴谋阳谋无所不用其极地完成复仇。

正因为最初的那个"动机",让菲利克斯始终没有迷失自己。在逆境时,他不曾沮丧沉沦;稍有好转,他也不曾得意忘形。

更加重要的是,你只有坚持做自己,才能遇见真正对的人。

正是因为菲利克斯始终想着如何将没有完成的《暴风雨》搬上舞台,他才会刻意地寻找和关注那些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从而认识了决定他命运的关键人物——埃丝黛。

埃丝黛是一位大学教授,从事司法方面的研究,并远程监管弗莱彻监狱的文化课程。她轻易识破了菲利克斯"杜克先生"的化名,并全力支持菲利克斯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作为基础教材的计划。

可以说,无论是将《暴风雨》搬上舞台,还是完成对背叛自己之人的报复,埃丝黛都是菲利克斯的贵人。没有她的帮助,这一切都无从提起。

而埃丝黛无所保留的帮助,来自于对菲利克斯的相信和认可,而不是"杜克先生"。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谅解,是强者才有资格做出的选择

上价值是文学作品的固定项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难能可贵的举动是善行而非复仇。"

故事的最后,菲利克斯豁达地说出了这句话,往事如烟,一笑泯恩仇。

但如果你细细琢磨,会发现一个悖论,那就是所有的谅解,几乎都发生在复仇之后。

如果没有具备复仇的能力,"谅解"只是柔弱可欺的代名词。

菲利克斯最后的豁达与释然,来自于他找回的自信和尊严,更因为他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手段——在监狱剧团亦真亦幻的演出中,他拍下了背叛者不堪的影像作为要挟。

但如果没有这些呢,等待菲利克斯的只会是一场拉锯式的反击,哪里又会有什么天理昭昭?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优越感和安全感大都来自于隔岸观火。总会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告诉你要释怀,要想开,要以德报怨,要放下仇恨。

但他们忽略了一条,无论是背叛还是其他形式的伤害,加害者往往是会上瘾的。他欺负你一次,获得了满足感,而付出的代价几乎为零,那何乐不为呢?一味地谅解容忍,换来的只会是变本加厉,而不是对方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总会告诉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的话一定要还手打回去。"而不是什么讲道理、以德服人之类的鬼话。

没有牙齿的善良,说白了就是软弱。

谅解,是强者才有资格做出的选择。在《吐槽大会》中,沉寂十年的张韶涵提起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家人和朋友时说:"我不感谢伤害我的人,他们只是提醒我不要成为那样的人。""虽然多个朋友多条路,但我不需要为我修路的朋友,因为我自己就有隐形的翅膀。"

这是对谅解最真实的诠释:它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成就更好的自己,是对敌人最强的复仇

菲利克斯真的是在复仇吗?

也许是,但绝不仅仅是。

在不忘复仇的同时,他从未有一天放弃过上演《暴风雨》的念头,与其说在他实现了复仇,不如说他成就了自己——用一群并不专业的演员,上演了一出经典的话剧,这难道不是对一个导演和艺术家的最佳褒奖吗?

"具体而言,菲利克斯恢复了原来的工作:梅克西维格戏剧节的艺术指导。如果他乐意,他可以将十二年一直没有机会上演的《暴风雨》搬上舞台。"


"说来怪得很,他不再想这件事了。弗莱彻监狱剧团的演出是他真正的《暴风雨》——他永远都无法超越。既然已经做到极致,何必再费劲去搞一个逊色的版本呢?"

而这也正是对那些背叛者最大的驳斥:你们所有的构陷,都是无中生有。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网上有句话说,千万不要和喷子吵架,他会瞬间把你拉低到他的档次,并用自己多年当喷子的经验战胜你。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和攻讦,我们很喜欢争论和反驳,或者说除此之外,我们着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那是因为我们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只能用嘴巴说话,无法用事实说话。

与其老老实实地结果对方抛来的战书、顺着对方的逻辑、用对方设立的规则去苦苦正路,不如花时间好好经营自己,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

这也是我最喜欢菲利克斯的地方,他始终没有把自己拉低到背叛者的层面,保留了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涵养和体面,也保住了自己的思想维度。

《权利的游戏》中,少狼主在战场上俘虏了狮子家统帅詹姆。詹姆想要在逆境中突围,提出要与少狼主做一对一的决斗。

少狼主说:

"如果按你的规则来,我们就输定了。所以我们有自己的规则,不按你的来。"

不要被对方的逻辑禁锢,去做那个制定规则的人。

《女巫的子孙》:面对背叛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是翻车还是翻盘

《女巫的子孙》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完成这部小说时已经78岁,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用一场对经典的重新演绎,表达了自己对于善良与力量的认识:

"至善的力量总是处于弱势吗?一个人在失去力量时才能成为好人吗?《暴风雨》向我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善良抗拒邪恶的力量。"

有仇不报非君子,没有错。但是有比复仇更爽的事,那就是重塑自己,将被倾覆的人生翻盘。

把所有的不甘变成不屑,把所有的不得已变成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