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興領域建工會 讓“八大群體”有“孃家”

推動新興領域建工會 讓“八大群體”有“孃家”

推動新興領域建工會 讓“八大群體”有“孃家”

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推动新兴领域建工会 让“八大群体”有“娘家”

“八大群體”春節慰問晚會

推动新兴领域建工会 让“八大群体”有“娘家”

“八大群體”春節趣味運動會

推动新兴领域建工会 让“八大群体”有“娘家”

免費技能培訓

推动新兴领域建工会 让“八大群体”有“娘家”

普洱浙滇快遞公司工會第一次會員大會

清晨,新的一天開始,你坐車或者步行在上班路上,此時,環衛工人已經為了城市的整潔而勞動了幾個小時;快遞小哥已經穿梭在樓宇間,為上班族送去熱騰騰的早餐;出租車司機已經完成夜班白班交接,把乘客送往機場趕飛機;家政服務員正準備上你家,幫忙照看孩子、洗衣做飯……

“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以及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在節日期間還在辛勤工作,我們要感謝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牽掛和感謝這些一線勞動者。

在這個城市,他們的隊伍不斷壯大,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他們。他們是: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這“八大群體”。

2019年是全國總工會確定的“八大群體”入會工作推進年,雲南省總工會提前謀劃、高位推動、聯合發力,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從業人員多、服務範圍廣、勞動量較大的群體身上,力爭讓“八大群體”更廣泛地加入工會,讓他們找到“孃家”、感受溫暖、安心舒心工作。

摸清情況 立足行業發展新特點“把脈開方”

“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是黨中央賦予工會的政治責任。關係到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關係到深化工會改革創新的成效,關係到維護職工隊伍團結穩定。”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企業不斷湧現,職工的就業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日益多樣。一方面,新的職工群體不斷湧現壯大,一方面,基層工會組織覆蓋不強不廣,導致工會作用難以在更廣泛的基層充分發揮,新興群體不能充分享受“孃家人”的服務。

瞄準行業發展新動向,針對問題集中發力。全國總工會把2019年確定為“八大群體”入會工作推進年。

緊跟全國總工會節拍,省總工會高度重視建會入會工作,把建會入會擺上工會工作全局,作為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重要工作來抓,把建會入會納入全會重點工作部署推進。

“摸清摸透真實情況、查深找準問題癥結”。從2019年6月開始,各級工會幹部深入轄區企業,走進職工當中,把調研學習、徵求意見建議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詳細瞭解轄區企業黨建與工建情況,與職工群眾面對面交心談心,瞭解訴求和困難,傾聽心聲。

從滇西南到滇東北,從雪域高原到邊境口岸,雲嶺大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各級工會幹部的汗水和足跡。經過調研瞭解,“八大群體”建會、入會難是基層工會共同面臨的困難,特別是貨車司機群體,不少都是個體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建會推動緩慢。

摸清實情,對症下藥。做好“八大群體”入會工作推進年工作,省總工會開出“藥方”,迅速有力行動:

——省總工會主席辦公會專題學習傳達全國工會基層工會工作會議精神,審定2019年度建會入會工作方案、專項工作經費補助,及時瞭解全省建會入會工作進展、成效及存在問題,並對抓好新領域建會和貨車司機、快遞員、出租車等群體入會提出明確要求。

——下發《2019年雲南省全面推進百人以上企業建會和貨車司機等群體入會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19年底,百人以上企業建會率顯著提升,貨車司機等群體企業建會率和職工入會率分別達50%以上。下發《雲南省總工會關於做好出租車行業工會工作的意見》,補齊全省出租車企業建會入會短板,納入貨車司機等群體建會入會總體安排中同步推進。

——將建會入會工作作為2019年全省工會重點工作目標責任考評內容,佔有較大權重,引導各級工會加強激勵約束和跟蹤問效,全力推進建會入會。建立省總工會領導、省總工會各部室聯繫州(市)建會入會工作制度,及時瞭解工作進度,加大指導、服務、督查力度。

各級工會成立了黨政(工會)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單位)為成員的建會入會領導小組,建立了分片包乾、掛鉤聯繫、彙報溝通等制度機制,整合資源力量,推動任務落實。至此,一個“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主抓、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正式建立,為“八大群體”入會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多措並舉 擴大工會組織有效覆蓋

2019年12月4日,昆明市五華區總工會在省社會主義學院舉行“八大群體”建會入會授牌儀式。從此,該區範圍內的“八大群體”有了自己的“孃家”,有困難都可以找工會尋求幫助。

加入工會後,“八大群體”可享受工會提供的技能培訓、法律援助、醫療互助保障、住院關愛、交友聯誼等服務,讓廣大的新業態職工群體能夠體面勞動、舒心工作,促進相關行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在全省各地,工會系統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把更多的“八大群體”吸引過來,加入工會。

加強宣傳引導。昆明市盤龍區運用微信公眾號、印發“兩新”組織工會組建工作手冊、製作農民工就業維權服務動漫宣傳片《小強春城務工記》、打造盤龍區“工人力量”主題公園等方式,大力宣傳勞動法律法規和工會性質地位作用、會員權利義務、建會入會要求程序。玉溪市紅塔區總工會印製“建會寶典”“會員秘籍”“維權錦囊”,以會員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建會入會工作。

強化黨建引領。2019年6月,省委組織部、省總工會聯合下發《關於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工作的意見》,對完善黨工共建機制、推動建會入會等重點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各級工會積極主動向同級黨組織彙報,以黨建帶工建工作為契機,通過黨群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推動建會入會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形成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良好格局。

創新手段方法。各級工會以貨車司機等群體相對聚集的產業園區、商圈商廈樓宇、鄉鎮(街道)、社區、行業企業為建會重點,探索推行“三個一批”相結合的建會入會方式,即加強行業(區域)性工會組建覆蓋一批、推動企業工會組建發展一批、屬地鄉鎮(街道)和社區工會針對零散從業人員吸納一批,拓寬入會渠道。昆明市盤龍區建立“一函一卡兩書”制度,通過發《工會組建意見函》《“兩新”組織組建工會組織上門服務卡》《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推動建會入會,並指導順豐速運雲南公司建立總部工會,全省5000多名順豐職工已有3000多名入會。

注重服務吸引。昆明市盤龍區總工會堅持“先服務,再吸引建會入會”,根據企業和職工需要,組織開展素質提升、技能競賽、文化體育、讀書交友、相親聯誼等活動,激發建會入會動力。安寧市總工會加強“愛心驛站”與“職工之家”建設,建立貨車司機、快遞員、保安員職工驛站,增強工會組織“粘性”。普洱市在貨車司機等群體中開展送崗位、送清涼、送助學、送溫暖“四送”活動,對新入會的貨車司機等會員贈送安全禮包、法律禮包、培訓禮包和勞動防護實用物品,讓企業經營者看到工會的作為,讓職工感受到工會“家”的溫暖。

此外,省總工會還加大指導督促和工作投入,與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下發《雲南省關於加強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3年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力爭達3000人的目標任務,緩解基層工會人少事多、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省總工會還下撥550萬專項工作經費,補助各地推進建會入會、加強新建企業工會工作。

至此,我省工會打出了一套在新興領域建工會、推動“八大群體”積極入會的組合拳,各地企業工會紛紛建立,入會職工越來越多。

根據各級工會摸底排查情況,目前全省有百人以上企業2718家、職工934525人,已建工會2491家、會員805456。

而在“八大群體”中,全省有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等群體企業6533家、職工292643人,已建會企業5127家、會員223493人。

傾情服務 “我在城市感受到‘孃家人’的溫暖”

雲南青柚佳服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於2019年9月成立,目前已經吸納近500名家政服務人員加入到工會“大家庭”。

除了不定期免費開展技能培訓外,公司內部還建起了職工之家,在這裡,針線盒、微波爐、報紙書籍、醫療箱等應有盡有,小物件裡藏著滿滿的溫暖。如果遇到欠薪維權糾紛,職工之家會理直氣壯幫助職工維權。公司職工方鵬說:“工會的關心讓在外做工的我們感受到了溫暖,好像找到了‘孃家人’。”

通過建會、建制、建家、建隊伍,工會組織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充分激發,壯大了為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建功立業的強大力量。

在昆百大工作了16年的田豔萍成為昆百大第一批入會的商場信息員,不久前在工會組織舉辦的昆明地區營業員、收銀員職業技能競賽中,首次參賽的田豔萍便一舉奪得了“營業員優秀技術能手”稱號。“如果不加入工會,我也沒有這樣的機會證明自己,這對我平時的工作是肯定也是鼓勵。”田豔萍說。

在曲靖市,職工驛站周到細緻的服務,讓廣大職工感受到了“孃家人”的親切和溫暖。

在曲靖市中心商圈、城鄉交界處、風景區……掛有職工驛站牌子的場所隨處可見。市區如此,各個區縣也如此。職工驛站這方溫暖的空間,成為戶外工作者的第二個“家園”,為城市增添了一抹溫暖的底色。

中午時分,在曲靖市經濟開發區職工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工地上,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幹活。在工地旁有一個職工驛站,驛站內,一名建築工人正在給手機充電;驛站外,曲靖市經開區職工服務中心主任何凡紹正在查看施工進度。

這個建設用地44畝,投資了2.3億元的職工服務中心,包含了職工培訓、職工樂園等項目,建成後可為轄區內的1400家企業職工提供一站式服務。

“服務職工關鍵在於細節。”何凡紹說:“原來,經開區建築工地沒有職工驛站,遇到天氣不好的情況,建築工人沒有地方休息,為了能讓他們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從去年開始,經開區在建築工地旁都設立了職工驛站。”

在張家凹勞務市場的院子裡,設置了經開區總工會服務農民工窗口。人多的時候,這裡每天有三四百人。工會在這裡設置了一個職工驛站,驛站內除了必要的設施外,工會還安排專人在這裡為他們登記用工信息,介紹工作。劉大文是一名裝修工人,幾天前,他之前承包的活計完工,他到這裡登記了信息。第二天,剛好有一家公司需要裝修工,工作人員立即打電話通知他。

在曲靖鐵人三項體育公園門口,左邊是職工驛站,右邊是學雷鋒志願者服務站。晚上7時半,志願者竇冬梅仍堅守在職工驛站內,作為一名學雷鋒志願者,她通常7點半就準時過來值班,晚上9時離開。

這樣溫馨的畫面在富源縣同樣能看到。在富源縣文廟公園正門旁,有一個建築面積約60平方米的職工驛站。正值午飯時分,一名環衛工人走進職工驛站,工作人員立即上前為他打開儲物櫃。這名環衛工人從儲物櫃中取出一盒飯,放在旁邊的微波爐里加熱。

“我在這裡掃了幾年的街道,原來不敢帶飯來吃,因為腸胃不好,不能吃冷的東西,中午就買幾個包子填填肚子。去年,建了這個職工驛站後,我每天都帶飯來放在這裡,每天中午就到這裡熱飯,感覺就像在家裡一樣。”提及職工驛站帶來的方便,這名環衛工人開心地說。

凝心聚力 八大群體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2019年9月,全省職工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文藝匯演在昆明隆重舉行。曲靖市總工會參演的《八大員的朋友圈》,圍繞工會開展的重點工作,講述了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這“八大員”和工會幹部的故事,以獨特的視角、溫馨的話語,將工會溫暖體現得淋漓盡致。

文藝來源於生活。隨著企業工會越建越多,“八大群體”中的入會人員也越來越多,他們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

去年9月,在普洱市總工會的幫助下,普洱市道路運輸行業協會在思茅區道路運輸管理所便民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司機之家”。

“加入工會真的有這麼好嗎?”成立之初,很多司機朋友對“司機之家”的作用持懷疑態度。

事實勝於雄辯。

今年36歲的王師成是一名駕校的教練員,由於駕校經營不善倒閉,他沒了工作。自己折騰一段時間後,始終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時,王師成想起當初加入工會時,工會的“有困難找工會”承諾。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王師成找到司機之家反映自己的困難。得知他有開小吃店的想法後,“司機之家”發動會員,一起幫他尋找合適的鋪面,最後在陽光星城找到了一間鋪面,因租金高王師成暫時支付不起,工會還找到房主,幫他說情,免去了兩個月的房租。

在工會幫助下,王師成的小吃店終於開門迎客,生意紅火。“工會真是說得到、做得到。”如今,王師成逢人就講加入工會的好處。

看到加入工會有那麼多好處,很多司機朋友紛紛加入進來。普洱市道路運輸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工會主席馬劍輝是該“司機之家”的負責人。他的手機上,有10多個微信群,都是入會司機朋友的,每天都有新的司機朋友加入進來。大家在群裡交流交流經驗、談心交心、尋求幫助,擴大了“朋友圈”,也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凝聚力。

加入工會後,成天穿梭於樓宇之間的曲靖市快遞小哥劉成方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劉成方因手患殘疾,幹不了重活。工會工作人員告訴他,工會對困難職工進行幫扶,像他這樣的情況,就屬於工會的幫扶對象。他半信半疑,在工會工作人員的鼓勵下,他成為了一名工會會員。

由於手部殘疾,工會每一次進行慰問的時候都優先考慮他,還聯繫其工作單位儘量給他分派小件量輕的包裹。

“加入工會才半年,縣總工會已經慰問我兩次了,一次是中秋國慶慰問,一次是困難職工慰問。作為一名快遞員,我每天的工作是單調的,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內容、相同的路線,但是,加入工會組織後,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劉成方激動地說。

以往,劉成方送完貨物後,回到家倒頭就睡,基本上沒有更多的社交活動和業餘生活。加入工會後,劉成方的社交活動變多了,在工會微信群裡也逐漸活躍起來。不久前,他還參加了工會組織的一次郵件分揀、包裝技能大賽,收穫良多。

把溫暖送到心坎上,把幫扶幫到需要處。今年初,雲南省總工會2020年元旦春節送溫暖啟動,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新增對已加入工會並在節日期間仍然堅守崗位的保安員、快遞員等“八大群體”的慰問,以此來推進企業依法建會、“八大群體”積極入會。

省總工會組織部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把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入會工作,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大局中,納入黨建工作大盤中推動。全省各級工會將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變“要我建”為“我要建”、“要我入”為“我要入”;創新工會組織形式, 確保職工有會可入、入會有門;加大“六有”工會創建和“會、站、家”一體化建設力度, 讓企業和職工真正感受到建會入會帶來的好處和實惠;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讓更多的企業和職工瞭解支持參與工會工作,加入到工會這個大家庭當中;對新建會單位的工會幹部創新培訓手段,通過“師帶徒”讓其儘快熟悉工會工作的內容、方法、措施,讓基層工會真正建起來、強起來、活起來。

雲南網記者 尹瑞峰 通訊員 羅罡 尹曉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