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高考”時代,學子們還有這場硬仗要打,不可大意

2019年高考已經結束。對於今年的1031萬考生來說,十餘載的苦讀生活終於劃上了句號。高考結束,意味著可以徹底放鬆,不少學子選擇去旅遊或兼職,想完美的度過這個暑假。然而,高考真的結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考試是結束了,但整個高招程序並沒有走完,事實上,考生們只是走完了高招程序的第一步,後面還將有著更多考驗,比如填報志願。

“後高考”時代,學子們還有這場硬仗要打,不可大意

俗話說“七分高考,三分志願”,這話一點也不假。上一個好大學,不僅取決於分數,更取決於志願。即便是高考狀元,也有因志願不好選擇復讀的案例。2013年,遼寧省文科高考狀元劉丁寧以668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卻因“水土不服”放棄72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選擇回去復讀,雖然2014年她再次奪得遼寧省文科狀元頭銜併成功考入北大,卻也浪費了一年大好時光。

所以,考了好成績不一定就能進入一個理想大學。高校招生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同一所學校可能去年的錄取分要高出一本線60分以上,但在今年卻因報考人數較少,錄取分僅高出一本線兩、三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人剛過一本線竟被211大學錄取,有人分數很高心高氣傲非985不上,最後只能心慌意亂的參加補錄。填報志願是一場硬仗。

“後高考”時代,學子們還有這場硬仗要打,不可大意

我國共有高校近3000所,如何選出最適合自己的一所?這需要提前做功課。在成績出來之前的這十餘天裡,考生們也不可過度放鬆,應提前瞭解院校及專業。高中學子常年“封閉”在學校之內,對外界的信息瞭解不夠。每年新設了多少大學、又有多少專科升為本科,他們一概不知,稀裡糊塗的填報志願後等開學時才會後悔,甚至嚷著要回去復讀。有學子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雙一流”,也不明白“211”、“985”的含義,唯分數論英雄,似乎只要考了高分,就一定能進入好大學。

“後高考”時代,學子們還有這場硬仗要打,不可大意

具體該怎麼做?實際上,高考答案已經公佈,各考生對於自己的成績心裡也有了個大概。根據平時模擬考試和高考表現來確定自己的位置,比如自己能考個480分左右,那麼就要看看去年錄取分數在450—500分之間的高校都有哪些,然後進一步瞭解這些學校。

“後高考”時代,學子們還有這場硬仗要打,不可大意

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到志願填報之前,時間是非常短暫的。特別是想要報提前批的學子,更要提早準備起來。最後,各位對於填報志願都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