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于北京。导演、编剧。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郭宝昌与大宅门主创人员

中间戴眼镜者为郭宝昌

1972年,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1980年,导演了刑侦电影《神女峰的迷雾》,受到关注;1982年,编导了剧情片《春兰秋菊》;1984年,调入深圳影业公司;1989年,自编自导了动作电影《联手警探》,影片获1989至1990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1991年,执导了历史剧集《淮阴侯韩信》;1994年,拍摄了戏曲电视剧《大老板程长庚》,该片获中宣部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执导了爱情历史剧《日落紫禁城》;2001年,编导的家族剧《大宅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并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2002年,自编自导了民国情感剧《宅门逆子》;2003年,编写并执导了现代都市电视剧《欲望的漩涡》;2006年,执导了民国传奇剧《酒巷深深》;2010年,拍摄了都市情感剧《寻找幸福的日子》;2012年,导演了战国传奇电视剧《虎符传奇》;2013年,执导了《大宅门》番外篇《大宅门1912》。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的工人之家。两岁时父亲冻死街头,他被母亲以80块大洋被卖给河北沙城火车站站长吴家,改姓了吴。后其三姨借钱将他赎回,转手以200大洋卖进同仁堂。因养母姓郭,遂改名郭宝昌。 郭宝昌自幼聪颖,5岁能唱戏,8岁写文章,12岁进北京五中,16岁开始动手写家族题材的小说《大宅门》。

1959年,19岁的郭宝昌得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田峰的力荐,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并在老师的支持下,动笔创作《大宅门》的文学剧本。

1964年,郭宝昌被打成"反动学生",写到三分之二的小说《大宅门》被没收,罪状是为反动资本家竖碑立传。郭宝昌获刑3年,发配至北京南口农场劳动改造。最艰难时他曾自杀,没死成。"文革"开始后,郭宝昌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期间郭宝昌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再次被人注意,《大宅门》又被红卫兵付之一炬。1969年3月,到张家口4619部队干校继续接受监督改造,并重新开始写《大宅门》。

1973年,郭宝昌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

1979年7月,郭宝昌的冤案得到平反,随后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书(正常毕业时间为1965年)。1980年,因与妻子离婚,《大宅门》的手稿被其妻焚毁。

郭宝昌生父姓李,生母姓崔。其生母在其父死后,将他姐姐卖掉姓了陈。自己也被人贩子卖到宣化豆腐房张家,随去的哥哥姓了张,其母在张家生有一女。后不堪忍受虐待携子逃回老家,解放后又改嫁给了生产队的饲养员王家,孩子改姓王。所以郭宝昌兄妹几人分姓陈、王、郭、张。

郭宝昌的养母郭榕女士原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给老太太当丫头,后乐家四爷乐镜宇招她为太太。因为郭榕26岁出嫁时,乐镜宇年已七十,不能生育,而在那样的一个大宅门里,无子是不行的。但按乐家族规,过继子嗣必须在本族中挑选,不容外姓。郭榕不在乐家挑选,主要是不愿意财产旁落他人。所以买郭宝昌先以为娘家买子为由,寄养在她母亲膝下,暂称她姑妈,等她母亲去世后,才把郭宝昌接到乐家,随后便母子相称。

青年郭宝昌

1973年,郭宝昌娶妻生子。1980年离婚,妻子带儿子出了国。

1990年,与第二任妻子离婚。

1984年底,郭宝昌与柳格格一起合作《爱在酒家》相识,柳格格小他15岁,毕业于京剧学院。之后郭宝昌与柳格格又合作了6部电视剧。1990年,恢复单身的郭宝昌向柳格格表达爱慕之意。1998年,两人结婚。

戏迷

郭宝昌是个戏迷,小时喜欢武戏,特别是猴戏。高小以后喜欢花脸,继而老生。中学以后迷恋花旦、青衣。没上北京电影学院前,郭宝昌每星期至少看三至四场戏。京剧、婺剧、川剧、秦腔、汉剧、扬剧、粤剧、越剧、芭蕾等都喜欢,还喜欢听相声,还多次上台说相声。还拜冯景昶为师专门学过花脸,演过《女起解》(崇公道)、《扯旨》(牛皋)、《打渔杀家》(肖恩)。还写过两个活报剧形式的京剧剧本《金龙纸虎斗》和《打鬼》。

好酒

生活中的郭宝昌非常好喝酒,14岁学会喝酒,自称被"泸州大曲泡大"的。他认为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与人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他既不姓李也不姓乐。

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青年郭宝昌

我们知道他生父姓李,养父是同仁堂的乐家。

他从16岁那年开始创作小说《大宅门》,历时40年完成;如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又在荧屏上大放异彩,夙愿终于功德圆满。把数百年老店,本家族“同仁堂”的人和事编成艺术作品出版、发表,有违祖训。但和其养父乐镜宇一样,从小有着叛逆精神的郭宝昌说:“这段历史,这个家族的人和事,深深打动了我,我一门心思只想把它奉献给读者和观众。这部作品的题旨是多义的,主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每个不同阶层的读者和观众,从书中、剧中都能看到自己想看,能理解的东西……为了表示我对家族的歉意,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片头有一个画面,底衬上有一个人跪在大宅门前,那个人就是我郭宝昌。”

  作为同仁堂的少东家,郭宝昌本应姓乐,又为何姓郭呢?郭宝昌原姓李,叫李保常。1940年出生在北京最底层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两岁时被母亲以八十大洋卖到沙城,因终日嚎啕,被买家厌弃,其三姨又借钱将其赎回,转身又以二百大洋卖到郭家。

  郭家就是郭宝昌的养母郭榕家。郭氏家境贫寒,15岁那年郭榕被郭家以五百大洋卖给京城首富同仁堂乐家做丫头。郭榕聪明伶俐,模样又俊,被老太太一眼看中挑选去当了贴身的抱狗丫环。那狗是老太太的心爱之物,郭榕在乐家一抱就是11年。26岁那年,郭榕已出挑成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在老太太身边那么多年,她也跟着长了见识。她颇有心计,又有主见,当同仁堂主人、70岁的乐四老爷乐镜宇要收她为妾时,遭到她严词拒绝:“我不做小,要娶就得明媒正娶!”结果,敢当敢为的乐四老爷,不顾族人的疯狂反对,把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丫环郭榕隆重娶进乐家大门,当了掌门人太太。

  郭榕没有生育,按族规家规,领养财产继承人必须在家族内部孩子中挑选过继。养母郭榕不在乐家挑选,主要是不愿意财产旁落他人。她灵机一动,以二百大洋买来两岁的李保常,改名为郭宝昌,以侄子的名义过继给自己。为了让郭宝昌“名正言顺”地成为“侄子”,郭宝昌委曲求全,在郭榕娘家整整呆了十年,一直到12岁那年正式进了乐家门,成了乐四老爷的继子,同仁堂的少东家。

  因为是穷人家的“野种”,又是抱养的,加上养母出身低微,在乐家这个等级森严的豪宅里,郭宝昌和养母的处境可想而知。尽管备受歧视,养母自尊自强,养父对郭宝昌视如己出,疼爱备至,打小坚强的母亲就为小小年纪的郭宝昌撑起一片天空。郭宝昌14岁学会喝酒,16岁学会抽烟,每天放学后回家桌上都有一盒“大中华”。母亲叮嘱他:“这个家的所有爷都会抽烟喝酒,你不会怎么行?为了生存,你要立住,而没有拳打脚踢的功夫你是立不住的。”这就是郭宝昌作为同仁堂少东家不姓乐,而姓郭的由来。

深扒大宅门之(一)——导演、编剧郭宝昌

郭宝昌与大宅门

 郭宝昌在大宅门里生活了26年,直至“文革”来临。原先乐府豪宅在京城前门鲜鱼口,1952年乐家分户,乐镜宇一家迁至皇城根附近的东华门,虽说家道已衰,但还是一个精致的二进四合院。“史无前例”的风暴中,全家被扫地出门。养母死于1978年,那时,郭宝昌刚刚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反动学生”被宣布平反。如今东华门的住宅产权证,落实政策发还给了郭宝昌,但居住里面的几户人家至今不肯迁出,郭宝昌用法律手段起诉,却因种种原因反而败诉。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了出书,特地派人陪郭宝昌回东华门老宅,还到乐家私人的海淀花园(现为北京市八一中学)去拍照,站在老家的门口和花园里,抚今追昔,让郭宝昌感慨不已。

  郭宝昌自幼聪颖,5岁能唱戏,8岁写文章,12岁进北京五中,16岁写小说《大宅门》,19岁在恩师田凤的赏识下,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由于郭宝昌生性耿直,敢怒敢言,又“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1964年被打成“反动学生”,判了3年刑,发配至北京昌平县南口农场劳动改造。“文革”风暴骤起,郭宝昌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一直欣赏他的恩师田凤,由于他的原因被横加批斗,直至自杀。劳改期间郭宝昌仍不死心,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他的“阶级斗争新动向”再次被人注意,他只得忍痛又一次把《大宅门》小说付之一炬。第三次烧《大宅门》,是他的不幸婚姻。妻子盛怒之下,把他视之如生命的手稿扔进火中,以此报复他。

  手稿三次被毁,劳改生活十几年,这一切都没有泯灭郭宝昌继续创作《大宅门》的志向。1980年,他平反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以后又调到深圳影业公司至今,《大宅门》和他始终血肉相连,近半个世纪的浓浓情结化成了他一腔艺术激情。回首往事,郭宝昌一字一句:“人一辈子总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做了,即使做不成,死也瞑目;但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失去了所有的追求。如果说,创作《大宅门》有什么收获的话,我只有四个字:不要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