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年年發生大饑荒 康熙帝抱怨漢人吃飯太多

中國數千年曆史裡,出現了不少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代,即“盛世”。我們所熟知的盛世,有漢朝文景之治、隋朝開皇之治、唐朝貞觀之治、宋朝仁宗盛治、明朝洪武之治等。

在這些盛世裡面,爭議最大的當屬康乾盛世。

所謂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指的是從康熙元年(1662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長達134年的時期。有人認為,這一段時期,中國社會相對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空前遼闊,稱為盛世當之無愧。

事實上,清朝統治者也是這樣想的。比如康熙皇帝。

康乾盛世年年發生大饑荒 康熙帝抱怨漢人吃飯太多

康熙皇帝可能是最先提出“盛世”說法的人。1713年,康熙皇帝宣佈:“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此後,康熙皇帝就不斷強調這一說法。1717年,康熙皇帝在《萬壽盛典初集》中一共提到了73次“盛世”。

在康熙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又不斷進行強化:“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1738年,乾隆皇帝的《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中出現了52次“盛世”。1792年的《八旬萬壽盛典》中則出現62次“盛世”。

相比之下,雍正皇帝反而謹慎多了,他只是在1728年頒發的一道諭旨中,提到“當此太平盛世”。

統治者提“盛世”的次數多了,臣子們當然自覺不自覺地效仿了。嘉慶、道光時期的史學家姚瑩曾經說:“本朝康熙、乾隆之間,天下富庶,教化洽隆,豈異域殊方所能彷彿者?”姚瑩是一個愛國人士,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參與過抗英保臺,他這樣說,大有炫耀“祖宗也闊過”的意味。

康乾盛世年年發生大饑荒 康熙帝抱怨漢人吃飯太多

然而,康乾盛世名不副實。

一般來說,一個時代要被稱為“盛世”,至少得解決溫飽問題吧?當年,唐朝現實主義是這樣描寫開元盛世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這些場景,在康乾盛世是看不到的。

事實上,在康乾盛世,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一直讓統治者頭疼。

根據《清史稿·災異志》記載,康乾時期,幾乎年年發生大饑荒。

——“康熙元年,吳川大飢。 二年,合肥飢。 三年春,揭陽飢。秋,交河、寧晉飢。 四年春,曹州、兗州、東昌大飢。夏,惠來飢。秋,懷遠飢。冬,烏城飢。 六年,應山飢。 七年,無極大飢……”

——“雍正元年夏,通州飢。秋,嘉興飢。 二年春,蒲臺大飢。夏,樂清、金華、嵊縣飢。冬,英山飢。 三年夏,順德、膠州飢。冬,惠來飢。 四年春,嘉應州飢。秋,澄陽江飢。 五年冬,江陵、崇陽飢……”

——“乾隆元年夏,海陽飢。 三年秋,平陽飢。 四年春,葭州飢。夏,碭山飢。 五年,鞏昌、秦州、慶陽等處飢。 六年,甘肅隴右諸州縣大飢。 七年春,山陽飢。夏,宜都飢。秋,亳州飢……”

康乾盛世年年發生大饑荒 康熙帝抱怨漢人吃飯太多

翻開《清史稿》以及各種地方誌,這一時期“人食樹皮”“立人市鬻子女”“父子相食”“人相食”之類記載不絕如縷,人吃人現象遠超歷朝歷代。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清朝統治者對待饑荒的態度。

有一年,又發生了旱災,大臣張鵬翮打報告請求祈雨。你猜康熙皇帝怎麼回答?他說:

“不雨,米價騰貴,發倉米平價糶糝子米,小民又揀食小米,且平日不知節省。爾漢人,一日三餐,夜又飲酒。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領兵在外亦然。爾漢人若能如此,則一日之食,可足兩食,奈何其不然也?”

你看,康熙皇帝竟然大言不慚地責怪漢人吃飯太多,要求他們將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一餐,這樣一來,就等於糧食產量翻了倍,怎麼會不夠吃?

張鵬翮聽了,只能跟著拍馬屁:“小民不知蓄積,一歲所收,隨便耗盡,習慣使然。”是啊是啊,都怪老百姓放開肚皮隨便亂吃。

原來,康熙皇帝所言的“盛世”,是要老百姓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參考資料:《清史稿》《東華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