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让你的眼流泪,心田里却开满了花

泪水滋润了灵魂,灵魂花园迎来了春天——是的,就这一句,我再也想不到比这更准确的语句来概括此时的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让你的眼流泪,心田里却开满了花

她在望什么?

不要说泪水只代表苦痛和软弱,不,在物质挤压得我们心灵越来越粗糙和冷漠的今天,泪水有时恰恰是一种浇灌和浸润,它让我们知道生活中还有感动,在名和利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美好的东西。

早就从朋友的嘴里听说过这部电影,才开始我想当然地以为又是某导演所炮制的“扶贫”或者“希望工程”的标语或者面子作品,内心本能地对这种套路和虚浮存几分抵触,直到某一天真正打开了,听到了那抚慰心灵的音乐,知道了那个温暖的直抵人性最深处的故事,一遍,二遍,三遍……

第一遍没完全看懂片子的架构,于是有了第二遍。而在我真正读懂了故事,马修、马桑、佩皮诺,关闭了的铁栅栏,渐渐远去的汽车,从窗子里飞出的难以数计的纸飞机,还有那动人的歌声……都那么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时时感动,时时反思。

不止为人物感动,也不止于反思自己。

01、故事的背景色

“池塘之底”,按我们中文的字面几乎就能想象出这四个字后面隐藏的荒野、偏僻、寂寞与封闭。

而问题少年寄宿学校则更容易让我们想到这所铁大门圈起来的是群什么样的孩子!对,没有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不愿,也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就只用成人的有色眼光来压制,惩罚甚至毫无温度的扭曲。

《放牛班的春天》:让你的眼流泪,心田里却开满了花

主创人员

影片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环境灰败破烂、阴暗、压抑简直令人窒息:那黑色的、冰冷的学校铁栅栏大门,那尖利的集合哨声,那歇斯底里的吼骂和那几乎不可更改的禁闭方式。然后配上老师无奈或者麻木的神情,哈珊霸道丝毫无法通融的管理手段就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背景色彩。

前期的这种灰败与压抑色彩和电影后半部分的柔软的暖色形成鲜明的对照,电影在用自己特殊的语言传达它想告诉你的东西。

02、难忘的人物形象

第一个当然是马修。哦,他的全称应该是克雷芒 . 马修。他是以一个失意的“倒霉蛋”形象出场的,失败的音乐人,为了生活应聘到“池塘之底”这所问题少年寄宿学校。看完第一遍后我还曾经疑惑他应该成功啊,可为什么影片最终还是让他成为不起眼的普通人?是他没有才华么?当然不是!几乎以一人之力而改变了整个学校,改变了有幸遇到他的那群孩子。这已经不能单纯用才华出众来表示,应该是崇高的人格魅力!

那为什么不让他成为名人呢?他在音乐上是完全有可能成为名人的呀,也许这恰恰是电影高明与深刻之所在!

他的人格魅力不在于功和名,他所追逐的原本也不是什么功和名!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向我们诠释了人性深处最温暖最美好的东西,大概这就是治愈系!

谈马修当然不能不谈佩皮诺。马修初来“池塘之底”这所学校的时候,第一个迎接他的恰恰是这个一个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子。

当时他正紧紧地把脸贴在冰冷的铁栅栏上望着外面,在望什么?望着从远处开来的汽车,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陌生的大人——他的父亲已经死在二战,他却一直认为父亲会在某一个星期六来学校把他从这阴森压抑的地狱里接走。

电影结束时也是这个佩皮诺,虽然马修一开始拒绝了他,但最终还是把他带上了远去的汽车……无限的留白浓缩了漫长的时间叙事,但“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从最终佩皮诺的成就 可以窥见马修给予的东西。

还有马桑大叔,他一个人干着好几个人的活儿,学校的医护、门卫、水电工、修理工……他对每一个孩子充满发自内心的同情,尽管那群调皮孩子报复他以至重伤了他的眼睛……

03、迭宕起伏的情节

马修甚至没和哈珊校长见面没有寒暄,他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充当了判官——操场,哈珊让他拿着完全陌生的学生名册随意点出一个可怜的名字去关禁闭!可怜的马修,他想争点什么,可话没说出什么就受到了呵斥,他只能执行,没有发表你什么高见的权利。

小黑屋,孤独一人,长时间!电影就用这一短短的桥段讲述这所学校的风格:这些问题孩子每天所面对的就是如此冷漠无情毫无温度和柔软度的问题教育。

马修刚进教室就被学生抢走了公文包,孩子们击鼓传花似的乱成一团,而马修狼狈在人群里窜来窜去,可当校长进来的时候,马修却以极其自然地方式袒护了学生使他们避免了再一次受罚,甚至他向校长请求取消对孩子们的惩罚禁令,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惩罚和管理学生……

它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们偷他的公文包,只以为包里装着的是什么色情文件,当马修在厕所里索回写满歌谱的文件时,当另一位管理者询问马修的时候,马修再一次选择了说谎来袒护学生——即使再坚硬的心肠也会有它柔软的角落,虽然你可能一时无法看到它的转变,然而事实却会在暗中发生!

马修利用自己的音乐特长组建了合唱团,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哪怕是让佩皮诺坐在讲桌上当他的指挥助理,让另一个孩子(惭愧,没记住名字)手拿乐谱充当乐谱架子,他似乎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人,包括那个常人看来实在无可救药的少年蒙丹,他也不忍心贸然放弃并为之惋惜不已……

电影没有一句虚浮的说教和口号,但电影在给我们叙述故事的时候仍然夹带了它认为的最重要东西,只是这东西不仅需要鉴赏的眼光,它更需要的其实是安静的、柔软的、细腻的却又不乏敏感的心灵。

马修给这所阴森灰败的学校带来了阳光与和风,笑声与歌声,是他让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抬头说话的快乐,是他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笑”这种美妙的东西。

在马修离开前,他和哈珊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我愿意抄在这里。

马修:院长先生,在临走之前,我想说出对您的看法

院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马修:你是个既无能又坏心肠的人

院长:他们呢?

马修:他们没的选择

院长:我也没有,我从来没想过去改造犯人,别告诉我你想在此终老一生,我和你一样有其他抱负

马修:别把您的失败怪罪在孩子身上

院长:你以为我喜欢当看守,总要有人去做,你去做呀,带着你朝圣拐杖去巴黎见特级部长,“嘟嘟嘟嘟,我是马修,我们要真的教育家,而不是废物,”快加入,您是大圣人,大圣人,有信仰,其实你只是个失败的音乐家,代课老师,小小的代课老师,小小小小小小小。。。。。。小代课老师,懂吗?你以为你是谁,小小的代课老师,小小小小。。。。。。

哈珊是卑鄙的,却也是真实的——这个人物的设定不仅成就了马修,其实也在一个层面上表达了导演者内心的情绪。

人性是复杂的,也许这世界原本就不存在纯粹的高尚与卑鄙,尽管人们在想象世界人生的时候总愿意一厢情愿地奔向某一个极端,然而那不是真实!

马修要走了,他得罪了哈珊被辞退。在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哈珊不让孩子们送别自己最亲爱的老师,把他们锁在了教室。马修孤独地站在那里,回眸校园,想再看一眼那些可怜的而又可爱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让你的眼流泪,心田里却开满了花

《放牛班的春天》导演

电影就在这极度的寂静中来到高潮——

在那高高的森的窗口,一只只纸飞机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每一只纸飞机上都有孩子们幼稚的字体,没有比这更珍贵的语言,再没有比这更真实的心声,那一只只挥动的小手仿佛一群飘舞的蝴蝶……我被这画面击中了,一次次泪流满面。

那狭窄的窗口,那空中飘舞的纸飞机,那一只只高扬着的手臂,还有马修教给他们的,那动人的歌曲!

好的电影一定会有故事,但又绝不仅仅停留在故事!

风中飞舞的风筝

请你别停下

飞向大海共向高空

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呐

率性的旅行

醉人的回旋

纯真的爱啊

循着你的轨迹飞翔……

孩子们纯美的声音,把音乐带入观众内心最温柔的空间,抚慰着,滋润着,养育着,丰盈着每一个观看电影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