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穀雨獎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騰訊新聞聯合發起,致力於成為最具專業水準的華語非虛構獎項,助力優秀創作者,繁榮行業生態,引領人心向善社會向好。

這是一個月度和年度的純公益獎項,獎勵傑出的圖文非虛構作品和紀錄片。

經過徵集與評選,現公佈3月非虛構作品獎、年度校園獎獲獎名單。同時,開放4月非虛構作品獎提名、自薦渠道,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申報頁面。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本月輪值評委召集人:關軍)

(獲獎作品得票率過半)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3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作品簡介

62㎡的豆瓣書店,在北大清華門外經營了14年。老闆卿松每日坐在沒有窗子的小倉庫裡,對著書單選書、買書,把喜愛的人文書籍進上幾百本,再花10年的時間賣出去。不能溫和地將選書的權力交付於別人,是書店屢受挑戰卻不曾消失的原因。

評委點評(楊瀟)

操作這類飽含情懷的題材容易不小心陷入感傷,或者單向度認可(結果就是重複)。作者很好地避免了以上兩點,文字乾淨,情感節制,用卿松弟弟、西西弗書店、單向空間勾勒出了真實世界的多重維度,也讓它們成為讀者理解豆瓣書店的座標。以那位中年男人統領結構,也顯用心之處。

文章小而美,亦有大指向:一個去中介的、越來越依賴算法的世界,還需要老式“把關人(gatekeeper)”嗎?(把這指向繼續深化擴展,便是幾年前《紐約客》寫亞馬遜的重磅特稿Cheap Words)老把關人或許是“勢利”的,但他們的經驗、手藝(有時是帶著點玄學的手感),仍然自有魅力。這種東西不易具象化(如果只有訪談沒有陪伴、觀察,就尤其不易),作者在這一點上同樣完成得很好。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3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作品簡介

在陶崇園2018年春天離開之前的那段日子裡,有一些事情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故事硬核作者用半年的時間,找到他曾經的朋友、同學和戀人,回顧他的過往,體察他的世界,最大程度地接近他,也以此紀念他——他作為一個被傷害的人曾經真實地存在在我們身邊,而多數人視若無睹。

評委點評(關軍)

非虛構寫作最難的任務之一,就是這樣的——像完成複雜拼圖一樣還原只剩下碎片的事實,難上加難的是,這個故事的核心發生在死者的內在世界。看不見的艱辛值得嘉獎,纖毫畢現的還原能力同樣值得讚許。當悲劇不只是帶來廉價的哀傷,作品自然可以引發深層的思考。精神奴役何以一步步“專業”地實施,它對一個現代人的操控恐怖到何種程度,葛佳男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永久性的範例。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獲獎作品得票率過半)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撰文 | 敖雨璐 錢嘉鑫 梁民達 石娟

攝影 | 梁民達 林鈺

學校 | 江西師範大學

指導老師 | 康國卿

作品簡介

永人村,與它許多同類一樣,是被遺忘的、亟待被改造的,城市拼圖裡散落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縮影。在這裡,農民工積攢了在老家三倍時間才能獲取的財富寄回家鄉;年輕學生在幾年內完成“邊緣人”到“城市人”的轉變,人們對他們的稱呼也從“蟻族”變為了“小白領”。

評委點評(包麗敏)

作者雖然還未離開校園,已能用相當老到的敘事筆調來描摹大都市裡被“摺疊”的人和事,將目光投向被忽視和遺忘之地,用心勾畫出都市“背陰處”的生活質地和紋理,努力記錄一個時代的複雜多元。《城中村摺疊》的嘗試和努力,宣告著:後生可畏,後生可期。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撰文 | 張有嘉

學校 | 華中師範大學

指導老師 | 王然

作品簡介

為了達到節食或者減少暴食罪惡感的目的,很多AN(神經性厭食症)或者BN(神經性暴食症)患者會選擇催吐。因為“吐”與“兔”諧音,這些人往往自稱“兔子”。本文以“兔子”為主要對象,描述了其與食物的鬥爭、催吐產業的內幕以及催吐行為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評委點評(關軍)

無論素材採集還是文本寫作,都非常成熟。林靜的故事作為敘事的串連主線,寫得細膩、鮮活,而且很好地描摹了催吐者的困境。同時,作品對催吐群體的整體心態,對產業鏈的觀察,包括科學性的解釋文字,都處理得可圈可點。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撰文 | 湛超越

學校 | 中國人民大學

指導老師 | 唐錚

作品簡介

奔走於北京、唐山兩地一年多,病人王蕊終於得知自己患上了一種發病率低至二十五萬分之一的罕見腦血管疾病——煙霧病。先後在四家醫院遭到誤診使她心力交瘁,突發性暈厥、永久性視力缺失打亂了她的日常生活,二十餘萬元的治療費用給她的家庭帶來巨大負擔。無法完全治癒的煙霧病給王蕊帶來的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

評委點評(曾繁旭)

該報道關注煙霧病這一具有高度專業性的醫學議題,將故事寫作手法與醫學界的主流科學研究巧妙結合,既有人物故事的感染力,又兼顧學術觀點的權威性,有利於實現專業議題的公眾溝通。更難能可貴的是,報道細緻呈現了煙霧病患者在確診和治療過程中的種種困境,對於相關醫療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相當的啟發意義。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撰文 | 方之瀾

攝影 | 方之瀾 王子凱

學校 | 清華大學

指導老師 | 胡鈺

作品簡介

安化樓的居民們都記得,這座如今在周圍林立的高樓間顯得矮小而寒酸的建築,可是當年人們口耳相傳的“共產主義大廈”。時間在這棟樓內流逝的速度並不均勻。走得快的地方,你能瞧見未上鎖的ofo共享單車,走得慢的地方,日子還停滯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六十年前。

評委點評(南香紅)

作品呈現出作者的採訪深入度,觀察、細節的捕捉和文字表述能力相當成熟。”共產主義大樓“這個題材曾經被專業媒體記者操作過,此篇仍能出新,得力於作者採訪的上佳表現,及寫作上文字感覺的恰當把握,讀來令人欣喜。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獲獎作品得票率過半)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導演 | 方欣 郭夢瑤 程希文

學校 | 中國人民大學

指導老師 | 楊鋼元

作品簡介

在中國人心中,孩子意味著什麼?是生命的延續,還是生存的意義?當孩子突然從生活中消失,父母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堅持或選擇?紀錄片《孩子,孩子》記錄父母子女間最隱秘脆弱的生命傷痛,探究在中國家庭中,那份跨越生死、割捨不斷的對孩子的呼喚與渴望。

評委點評(陳玲珍)

由三個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共同完成的近30分鐘的觀察式紀錄片,以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為記錄對象。通過影片,作者讓我們看到幾位依然努力振奮自我,擦乾眼淚堅強過著日子的失獨母親們的生活。在刻骨銘心的失去獨生愛兒的大悲之後,日子如何繼續?不論是否再生養新的生命,或者通過宗教找到內心的依託,她們眼神裡的落寞是令人心酸的,作者們把握合度,情緒的處理真實客觀而節制,主人公的選擇也具有多樣性,不同城市的人們因著不同的原因有著類似的人生鉅變。

由於是學生作品,自然也存在剪輯、英文字幕翻譯、鏡頭節奏上可提高的空間,期待獲獎的鼓勵能夠激勵作者們未來的作品更上一層樓。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導演 | 韓辰溪

學校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指導老師 | 柏雨果

作品簡介

本片以全國嘻哈熱為時代背景、主人公張子一為縮影,講述一個為了實現夢想的rapper為了出名所做的種種。有著嬉皮士精神的主人公是本部片子最大的亮點,也反映出嘻哈文化在年輕人中的興起與蕭條,承載了這代年輕人的青春。

評委點評(周浩)

real是什麼?無論是片中的饒舌歌手,還是作者,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探究,是值得鼓勵的。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導演 | 劉權文

學校 | 北京電影學院

指導老師 | 郭勁鋒 楊琳

作品簡介

紀錄片拍攝了西雙版納地區一座緬寺一年的變化,有日常和節日,有小和尚出走和佛爺還俗,藉此展示在義務教育背景下傳統宗教文化教育的改變,從而看到更大文化背景的變化。

評委點評(徐錚)

佛教是傣族的精神內核,宗教生活佔據居民生活至高無上的地位,幾千年來每戶人家都要把家中的男孩送入佛寺學習宗教和傳統文化,本片記錄的就是這樣一座普通的西雙版納寺廟中一年間的各種內部活動場景,主角是主持佛寺的一位21歲的“佛爺”(即成年後不還俗的男孩,被村民推舉為寺廟的住持)。本片基本上採用無旁白的靜止機位進行旁觀式記錄,鏡頭語言剋制冷靜,具有人類學採風的意味,是一部出色的學生作品。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導演 | 孫萬瑋

學校 | 西北師範大學

指導老師 | 趙麗瑾

作品簡介

自幼腦癱的馬金貝送走山上最後一個朋友,成為村裡唯一一個青年人。他之後的時光是每天在荒蕪的山頭遊蕩、在拆遷後遺留的破房子裡睡覺,回憶離去的玩伴。本片通過對一個“特殊”個體的記錄,以微視角真切思考宏大的社會變遷,並觀照故鄉的“想象圖景”在時代洪流中的破碎和瓦解。

評委點評(範儉)

拍紀錄片的過程本質上來說是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交往的過程,說得矯情一點,是兩個靈魂的碰撞。作者把這種碰撞保留了下來,近乎赤誠地拿給觀眾看,甚至自己的私心以及對紀錄片創作的反思,都擱在了片子裡。這種真誠和思辨,值得肯定!作者偶爾想追求的宏大敘述其實也歸於老生常談,最終打動人的還是人與人交往的溫度。

評委點評(金輝)

讓人驚歎的一部作品。變遷中的窮鄉僻壤,一個孩子的瑣碎日常,這樣的題材很容易落入俗套,難得拍得如此質樸,又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更有趣的是,導演和主人公之間的關係。遊蕩在片中荒蕪鄉野上的,不僅是馬金貝的“記憶”,也是導演的,甚至是我們每個人的“鄉愁”。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獎金:1萬元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導演 | 鄧薈 王安婷

學校 | 昆明理工大學

指導老師 | 張名章 崔穎

作品簡介

2017年年初,洱海藍藻大規模暴發。此後,一場聲勢浩大的環保整治風暴將這裡的人們裹挾其中。該片以魚鷹(俗稱水老鴉)這一動物為載體,從少數民族的傳統捕魚文化出發,引出白族漁民精神世界的嬗變。

評委點評(王小魯)

水老鴉是實體也是一種意象,它象徵一種被猝然改變的生活。《水老鴉》同步記錄了最近發生在中國西南的重要事件,讓我們及時看到了當地人們的生活變遷,實踐著紀錄片的人文價值。這樣的拍攝需要導演去了解他人生活的脈絡,瞭解這個外部世界的運行邏輯,這體現了創作者體驗和捕捉他人生活的感受力、耐心和一定的文化能力。

每月3件,每件3萬元 | 騰訊穀雨計劃4月份非虛構作品申報中


面向所有媒體平臺,提名、自薦2019年4月已發表的非虛構圖文作品。

每月3件,獎金3萬元/件(作者、編輯共享獎金)。

提名、自薦截止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5月5日23:59。

點擊“閱讀原文

”,或掃描二維碼,進入申報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