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為了更好地傳播新鄉文化,新文研小組決定開闢【鄉問鄉答】專欄。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鄉問鄉答】欄目主要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即新鄉人問,新鄉人答。問題的內容關乎新鄉歷史文化即可。

在這裡大家可以對我們推送的內容,發表讀後感想或者意見,說說你相似的經歷等,也可以向我們留言提問,我們會把大家的提問登載出來;知道答案的大神可以留言解答,小辮會摘選有意思的內容進行回覆。

規矩還是一條:不論你是提問或者回答,請在留言中加上#小辮#二字,因為大家太熱情了,可能你的信息會淹沒在海量回復中了,小辮會不定時進行關鍵詞搜索以防錯過。

1

方正居:#小辮#原平原省軍區大院在什麼位置?老照片有嗎?

小辮:原平原省軍區大院在暴張公園內。暴張公園,1924年(民國13年)為紀念同盟會會員暴質夫、張宗周而建,是新鄉最早的公園。面積30畝,北臨衛河,南對姜莊大街,東鄰靜泉中學(今衛生學校),西與圖書館隔河相望。園內建有民族風格的紀念堂,堂後為兩人的衣冠冢,堂西北建有雙層八角亭一座。1938年公園被日本侵略者改作陸軍醫院。解放後,曾為平原省軍區司令部。現為新鄉武警部隊駐地,原公園紀念堂尚存。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暴張公園舊影

2

釣魚臺智叟:#小辮#新鄉“壇後”有什麼來歷?

小辮:新鄉人習慣把北關以北,千佛堂以西,勞動路以東、中原路以南這一地區稱之為“壇後”。

壇是古代為祭祀而建的土臺,明朝初年新鄉有三壇。一是社稷壇(在西門外),二是風雲雷電山川壇(在原南門外),三是邑厲壇,就設在北門外。

邑厲壇,是古代祭奠孤魂野鬼的壇,一般與城隍廟相配套,城隍最初的職權和職能就是在每年的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十月朔到邑厲壇撫卹陣亡將士,按撫無家可歸的冤魂野鬼。

邑厲壇為什麼設在北邊呢?

古人以南為陽,北為陰;人為陽,鬼為陰。所以,當年朱元璋詔告天下,建造厲壇時就規定,邑城的厲壇應該建在城市的北面。據明《正德新鄉縣誌》載,壇在(新鄉縣城)北門外,其制高三尺,共三座,東西南北各二丈五尺,門一座,宰牲房三間,祭文碑一統、碑亭一座。有壇后街、壇後小學以及以壇後取名的諸多商店等。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疑似民國時期的壇後

3

三麟手機微店:#小辮#問一下,與新鄉縣小冀鎮同時期出現的大冀是怎樣消失的?

小辮:新鄉縣有一句俚語叫,大冀不大,小冀不小。大冀是村,小冀是鎮。新鄉縣續志記載,大冀村有關帝廟,在秦村營東北,漢堤旁。道光初年廟附近尚有三五人家,今已遷徙無蹤。

小冀鎮是個古老的集鎮,歷史記載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小冀”是以姓氏命名的,相傳唐代一戶姓“冀”的銀匠在此經商,因弟兄二人不合,大冀遷到古陽堤南坡(現秦村營東頭)關帝廟附近居住,村名“大冀”,留下了小冀繼續在此經商,是小冀鎮名之始,延續今日。

史志記載,大冀曾設立鄉村社學。社學始於元代。當時每50家為1社,不及50家者,與鄰近村合為1社。每社設學校一所,以習禮儀、學文化為主。農忙務農,農閒開學。因一社一學故稱社學。清康熙年間社學廢除。

大冀村後來為什麼消失了呢?史書並無記載。小辮推測,大冀村由於是當時周邊村落的教育場所,公地多,住戶少,後來因為社學廢除,加之清末修築鐵路,鐵路線以西不夠發達,大冀逐漸沒落直到消失。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七里營車站

4

太行飯店:#小辮#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小辮:洪門有一座高廟,又叫泰山廟,廟建在高臺之上,有兩層樓的高度。但此高廟跟這座廟的高度比,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站在火車站廣場太行飯店門前,可以看見南邊對面的高樓上有一座寺廟,應該是新鄉市區內海拔最高的廟了。但是此廟不是建在山上,而是建在金利來樓頂,名叫雲峰閣。樓頂無住持,應該是金利來集團自己蓋的。金利來除了賣小商品以外,樓頂還可以參觀,坐電梯到頂樓,再爬一層樓梯即可。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金利來樓頂雲峰閣

5

申長龍:#小辮#誰有三院老樓的老照片?

小辮:這是@午笛聽謙 老師發的三院老照片,應該是在櫥窗裡拍的。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鄉問鄉答:新鄉市區最高的寺廟建在哪?

小辮也是人,這些問題需要求助:

1.南大街的石獅子有什麼歷史?

2.新鄉十八堤的歷史由來?

3.誰有運輸公司、解放南橋老照片?

瞭解以上歷史的大神可以留言解答。

在這裡讀懂新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