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 Conflux 代付費機制

曾經,互聯網圈中流傳著“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的說法,指的是互聯網企業免費為用戶提供服務,而費用則由其他市場主體來買單。那麼這種說法在區塊鏈世界中是否成立?又該如何實現類似的功能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Conflux 在這方面做出的探索。

详解 Conflux 代付费机制

綿羊豬

求用戶“翻牌子”的互聯網巨頭們

時至今日,人們早已習慣了互聯網上各種“免費的午餐”:不僅搜索、郵箱、地圖、網盤等基礎服務可以免費用,現如今甚至越來越多的遊戲、音樂、影視等資源都已經趨於免費。

互聯網經濟的特點有很多,如果展開講的話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但是無需深入討論,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互聯網應用獲客的最大秘訣:儘量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尤其是新用戶第一次使用的成本。

互聯網公司在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方面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服務器的費用自然是不敢提的(阿里雲和亞馬遜 AWS 等雲服務可沒少賺錢),產品免費使用是標配,發紅包之類的也不新鮮,有一些“流量大戶”甚至說(mǎi)服(tōng)通信運營商對特定的應用免流量——不光是服務器的費用,連用戶的手機流量費都一起出了,各種巨頭絞盡腦汁的想要讓用戶翻自己的“牌子”。

详解 Conflux 代付费机制

類似的免流量服務現如今已屢見不鮮

另一方面,互聯網應用在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就是谷歌憑藉只有一個搜索欄的首頁戰勝了雅虎的大黃頁,完美詮釋了“less is more”。近些年移動支付能火起來跟掃碼支付的產品設計有很大的關係,想象一下使用各個銀行應用的一系列體驗,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前幾年 Uber 等打車應用的爆發也是建立在直觀的電子地圖和手機定位基礎上的,電話叫車時代描述地址過於麻煩,多數情況下人們寧可在路邊碰運氣。

详解 Conflux 代付费机制

想說愛你(區塊鏈)不容易

與互聯網應用相比,現在的區塊鏈服務和去中心化應用的用戶體驗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特別是對於初次使用的用戶來說,門檻簡直高到天際。這個門檻一方面是經濟上的,更難的則是那些讓人頭痛的繁瑣步驟,兩者疊加的情況下構成了奇高的“認知成本”。

對於首次接觸區塊鏈的用戶來說,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密碼學知識和區塊鏈原理,再加上用戶管理賬戶地址和密鑰的難度,這就讓大量的普通用戶在面對區塊鏈時望而卻步。好不容易熟悉了基礎操作之後,恭喜你,接下來你將遇到最大的攔路虎之一——支付交易費。

用戶在區塊鏈上進行的一切活動,無論是轉賬還是調用智能合約,都要發起交易然後由礦工去打包和執行之後才能生效。礦工當然不是雷鋒,不收錢肯定是不會幹活的。所以用戶想要自己的交易生效,就必須支付給礦工打包和執行交易的費用。通常來說,這個費用需要從發起交易的用戶賬戶支付,而且執行越複雜的合約所需支付的費用也越高。比如在以太坊上,與去中心化應用每交互一次都需要幾塊錢人民幣的費用支出,當網絡擁堵時,這個費用甚至會大幅攀升到數十元人民幣,令人難以接受。

從傳統的“誰使用誰付費”角度來看,由用戶支付交易費是很自然很合理的設計,我們通過銀行轉賬時手續費也是由發起方支付的。但是從互聯網經濟的角度來看,這種付費模式簡直不可理喻。

打個比方,如果你用電腦登錄一個網站,網站是設置在阿里雲的服務器上的,於是彈出一個支付寶頁面,要求你先註冊支付寶並支付一毛錢作為服務器的電費和流量費,那麼這個網站應該涼了一半了。等完成了支付寶的註冊充值繳費一系列操作後,可能因為網站上顯示的某個圖片或者視頻實際存在騰訊雲上,又彈出一個微信支付的頁面也要註冊並付費……到這裡,我相信這個網站肯定已經涼透了。

然而上面這樣繁瑣的模式就是現在的區塊鏈經濟的實際水平。用戶第一次使用區塊鏈服務之前必須先在對應的鏈上創建賬戶並且充值,而充值的過程往往要通過繁瑣而且不那麼靠譜的場外交易完成。過長的操作流程需要消耗相當高的認知成本,在每一步都會流失一部分潛在的用戶。而且每次在區塊鏈上操作都要付費的模式是違背用戶的心理和使用習慣的——多次小額付費給人帶來的痛苦感往往遠超過實際付費的金額。

因此,區塊鏈上的各種去中心化應用很難從“圈外”拉來新的用戶,往往只能爭奪已有區塊鏈賬戶並持有數字貨幣的存量用戶。只有持幣者才能使用區塊鏈服務的現實使得去中心化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淪為小圈子內的遊戲,極大地限制了區塊鏈經濟的發展,也不利於實現區塊鏈普惠眾生的理想。

详解 Conflux 代付费机制

“盾”->“幣”

吸引新用戶並不是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應用獨有的問題,在互聯網行業這也是一個被翻來覆去研究了無數遍的老大難問題。各家互聯網公司近年來的獲客成本也是節節攀升。根據財報測算,2018 年京東的獲客成本達到 1503 元,阿里的也有 390 元,相比之下拼多多僅有 77 元的獲客成本無疑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他互聯網巨頭按照 ARPU 不同的獲客成本普遍在 100 元以上,互聯網金融類的甚至能高至兩三千元。

去中心化應用的開發運營者自然不會天真到以為靠信仰就可以吸引用戶,現如今通過優化界面、簡化操作流程等等手段改善用戶體驗都是迫在眉睫的,為用戶承擔交易費甚至直接發補貼也屬於常規操作。

在現有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上如何合理地補貼用戶也是一門學問:最簡單粗暴的莫過於通過空投給用戶直接發代幣,但是這樣必然會引來大批專門“薅羊毛”的羊毛黨機器人;給用戶報銷交易費的模式雖然可以避免羊毛黨薅禿,卻無法降低用戶初次使用的認知成本。

目前市場上對於初次使用區塊鏈的用戶最友好的應該算是合約錢包了。例如以太坊上的 Argent 錢包,EOS 上的 Mykey 錢包,就可以幫助用戶擺脫“私鑰”、“助記詞”、“手續費”等腦細胞殺手,通過錢包內深度集成的接口與區塊鏈上的 Compound 和 Kyber 等 DeFi(去中心化金融)應用交互,且由 Argent/Mykey 公司承擔這些交互產生的手續費。

但另一方面,合約錢包在集成特定應用的同時也限制了用戶自由訪問各類智能合約,使“智能錢包”變得不再智能。在遇到擁堵時,合約錢包不透明的交易處理機制也降低了用戶對交易的控制能力。例如前段時間 3 月 13 日以太坊交易費率暴漲,Argent 為用戶代發交易的賬戶有一筆交易的費率設置得過低,以致於通過這個賬戶代發的後續交易被阻塞了兩個多小時。此外,通過合約錢包進行交易比通過普通錢包直接進行要多一個步驟,因此消耗更大、成本也更高,進一步降低了整個網絡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合約錢包支持的 DApp 也非常有限,用戶想要使用更多 DApp 的話,只能自己導出私鑰,非常繁瑣。

“羊毛真的出在豬身上?!”Conflux 代付費機制

說了這麼多,那麼 Conflux 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除了提高吞吐量和確認速度,降低所有用戶的使用成本以外,Conflux 在設計共識協議時就考慮瞭如何方便新用戶體驗區塊鏈,特別是讓賬戶餘額為 0 的新用戶也可以使用鏈上的智能合約。我們認為省卻了發起交易前必須先把賬戶餘額從 0 變成 1 這一步,對於吸引新用戶,讓更多的人有興趣、有動力體驗區塊鏈是至關重要的。

毫無疑問,對於從餘額為 0 的賬戶發出的交易,發送方肯定是沒法付錢給礦工的,所以必須要有人肯為這些交易付費礦工才會願意打包。因此,Conflux 從協議層面設計了一個為調用智能合約的交易代付交易費的贊助者(Sponsor)機制,從而允許餘額為 0 的賬戶直接調用智能合約。

在 Conflux 裡,每個智能合約的(關於交易費的)贊助情況可以由如下幾個參數描述:

·贊助者(Sponsor):記錄提供了當前贊助金的提供者;

·

贊助金餘額(Sponsor balance):記錄了當前贊助金的餘額;

·單筆交易資助金額上限(Sponsor limit per transaction):這是贊助者願意為每筆交易提供的資助上限;

·用戶白名單(Whitelist):這個名單記錄了合約願意資助的賬戶列表,也可以設置為資助所有賬戶。

如果用戶 A 發起了一筆調用合約 C 的交易,A 在 C 的受助者白名單裡,且交易費不超過合約 C 的贊助金餘額和單筆交易資助金額上限,則交易費的來源將是合約 C 的贊助金,而非 A 的賬戶餘額(無論 A 的餘額是多少)。於是遇到這樣的交易時,礦工只需檢查被調用的合約 C 是否願意且有能力為這筆交易付費即可決定是否打包。

白名單和單筆交易資助金額上限都是為了保證贊助金不被濫用的限制。白名單隻能由合約自己修改,主要用於管理合約免費開放的範圍,例如可設置為僅向通過身份認證的註冊用戶免費開放。為單筆交易的資助金額設置上限可以減少浪費和串通礦工惡意套取贊助金的風險。

贊助者和贊助金的管理採用了比較開放的方式:任何人只要肯出錢就可以成為新的贊助者。用戶可以向任何合約捐一筆贊助金並聲明願為每筆交易提供的資助上限,只要捐的錢超過該合約當前的贊助金餘額且單筆交易資助上限不減少,則合約的贊助者就會被替換成新的金主——之前的贊助金餘額會被原路退回給上一個贊助者。單筆交易資助金額的上限只有在當前資助金餘額已經小於單筆交易資助上限的情況才可以減少。

通過合約交易代付費的贊助者機制,賬戶餘額為 0 的新用戶也可以直接發起交易調用鏈上的智能合約,只要有人預先為這個合約存了贊助金即可。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應用的開發者可以使用這個機制來方便自己的用戶,Conflux 生態基金也會通過贊助合約交易費的方式為開發者提供補貼。

這樣做的好處是,用戶在使用區塊鏈服務及應用時,可以完全忽視數字貨幣的存在,即便用戶不持有任何數字貨幣,依然可以在 Conflux 網絡中體驗開放開源、保護隱私的區塊鏈應用,在這方面的體驗上獲得了與我們熟悉的互聯網應用相同的體驗。

作為下一代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 Conflux,希望能夠真正的做到為未來開放的去中心化商業賦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Conflux 不僅在區塊鏈的吞吐量和確認速度等性能指標上相比其他項目有了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Conflux 希望在與生態夥伴的通力合作之下,能夠真正的建立起一個“能用、好用”的區塊鏈生態。在這個生態裡,不管是“極客、技術大牛”還是“菜鳥、小白”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讓區塊鏈不再是少數人的玩具,真正的做到“普惠眾生”,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區塊鏈為生活帶來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