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瀾視訊產品運營總監黃超強:產品+付費+未來汽車

中澜视讯产品运营总监黄超强:产品+付费+未来汽车

中澜视讯产品运营总监黄超强:产品+付费+未来汽车

嘉賓介紹

黃超強,2010年進入互聯網,一直做非典型產品經理。在搜狐、愛卡、易車、英雄互娛、羅輯思維,Fast4ward等二三線非大廠互聯網公司呆過。近2年開始帶領整個產品技術運營團隊獨立負責項目,對產品經理特別是結合著運營、數據的增長黑客方向頗有心得。曾負責的汽車金融產品,後3年內即完成上市,遺憾錯過風口卻不後悔。保持每年100本書籍閱讀,不斷完成自我進化。

I. 都說產品經理需要有產品思維,什麼是產品思維?要怎麼去培養產品思維?

問題描述:什麼叫產品思維,用什麼方法去獲得產品思維呢,新人應該怎麼去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

答:所謂的產品思維,有各種說法,個人認為,就是可以把任何問題都從產品的角度去剖析,發現問題後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理解需求的本質然後提供解決方案,這就是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的培養需要刻意練習,發現問題後不要因為事不關己就一帶而過,而是刨根問題去思考為何產生、如何解決、解決方案的成本多少,甚至有沒有可能低成本去驗證設想。除了自己親自思考和實踐外,還可以請教行業大牛,看看別人是怎麼思考和推理的,瞭解別人的視角對於補充自己的思想有很大幫助。

II.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必備的特質有哪些?

問題描述:什麼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的品質,好產品經理必備的特質有哪些?

答:每個人給出的必備特質必然是不同的,我個人很喜歡的特質有幾點:

強烈的自驅力:自驅力是成長的加速器,有著強自驅力的人本身就是個發動機,帶動著整個團隊和項目走向成功,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會成長的非常快,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

洞察力:看到問題能理解問題產生的根源,有一個套路去拆解分析複雜的現象,也由此會對某些行業有自己獨到的認知。

快速學習能力:能通過短期的收集資料快速把握一個行業發展的關鍵,然後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結合企業的基因去思考合理的產品發展路徑。

III. 產品經理如何平衡商業目標和用戶體驗?

問題描述:就比如一個產品有了流量,界面中增加各種廣告位這類用戶不希望看到的東西,有錢可賺但影響用戶體驗,會使產品用起來不那麼爽了,這該如何合理解決這一矛盾?

答:商業公司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只要抓準用戶需求,給予很好的解決方案,理論上是可以達到用戶體驗和商業目標雙重滿足的目標的。

在早期產品階段,就可以嚴格遵循MVP——PMF——AARRR的路徑去打磨產品,商業目標是最終目的,在哪個階段開啟可以綜合考慮公司情況。

IV. 知識付費的產品壁壘在哪裡?

問題描述:從前年知識付費的概念炒起來以後,知識付費方向的創業者數不勝數,從數據來看,經營得不錯的也不在少數,知識付費創業似乎成本低成功率也還不錯。從用戶心理來看,焦慮感似乎是目前驅動他們為知識付費的主要動力。但是,這種焦慮感是階段性的還是長期性的?從長遠來看,怎麼打造一個知識付費產品的壁壘呢?

答:首先,知識付費競爭力的核心還是內容,這也意味著得到、喜馬拉雅絕對不是一家技術or產品驅動的公司。但產品可以充分發揮內容的優勢,如何把內容更好的呈現並融入其他產品機制來提升AARRR是關鍵要點。

對於得到而言,絕大部分的課程都是音頻形式,那在用戶沉浸在音頻裡的時候,產品是退居二線,把舞臺留給內容的。但在脫離音頻播放場景後,產品就可以圍繞著內容做很多事情,而且很多迭代也要基於用戶反饋和數據得出,所以這裡就區隔出了產品壁壘:

  1. 能否快速讓新進入用戶get到你的內容核心價值:Ahamoment,關係到激活;

  2. 用戶和內容以及用戶之間的連接:除了自產內容,其實用戶也可以UGC,讓他們更深度的參與進來,並且相互形成連接,不光是補充了內容,更沉澱了關係。活躍和留存就跑不了;

  3. 各個轉化率細節的提升:比如首頁內容的排布,更高效的結構化呈現整體內容素材,比如從課程詳情頁到購買的轉化,就非常需要產品優化;

  4. 遊戲化機制的引入:比如每日學習的機制設計、各種為了提升核心行為的任務體系等等,都是促活、提升留存;

核心是對用戶和自身內容的理解,產品是橋樑,搭起連接,理解的越深刻兩邊的地基就越穩固,在這之上設計的產品就越優質。

V. 知識付費中的付費產品,如何有效防止購買用戶二次外售?

問題描述:雖然有著作權等保護法,但是還會有很多付費用戶去二次售賣。如果從知識付費產品本身設計,如何做會防止這種情況呢?

答:對於音視頻產品,我們都會對視音頻文件增加一個叫時間戳的東東,具體作用跟豬肉出廠時身上蓋的章章一樣,能追溯版權來源。

而在外部,我們和維權騎士合作,他們的專業團隊會到處尋找侵權內容,並採用發律師函、訴訟等手段維護版權方的權益。

無論採用何種手段,是無法完全防止內容的外洩的,舉個例子你不讓我下載音頻,那我購買後播出可以不,找個安靜的環境再拿錄音器錄下來可以不?

VI. 知識付費平臺如何提高用戶的付費意識?

問題描述:在當下很多知識付費平臺,得到、喜馬拉雅、知乎等等,用戶的付費意識都比較低,是因為付費內容的問題還是平臺運營方式的問題?

答:用戶付費意願取決於若干個因素:

  • IP背書:羅振宇鼎力推薦、得到優質內容平臺品控保證,這些都是極強的背書。

  • 價格和價值:用什麼話術勾起用戶的癢癢肉or焦慮感,然後提供一整個完整的解渴方案,告訴你只要199,很划算哦,你就會覺得這個價格划算,一年呢!說白了就是提高你的需求程度,然後給你高大上的完整方案,最後說只要這個價。

  • 口碑傳播:如果我的導師給我推薦某門課程,大力誇讚,我大概率會買下這門課程。過硬的質量和好友推薦是這時代付費保證。

  • 結合知識力的高效傳播:比如得到不定期的直播,給你一些乾貨,順帶賣課。組織老師深度解讀熱點事件,帶課。兩位名師跨界問答互動等等,總之就是營造內容傳播場景,讓用戶在認可內容質量的同時掏出口袋的錢。

VII. 知識付費為什麼這麼火?會不會是大家跟風造成的?

問題描述:知識付費為啥就火起來了,感覺大家都在盲目的購買知識。

答:很簡單的邏輯,大量的PGC、組織一直通過內容生產來獲取用戶,但是獲取到的用戶變現是缺乏更高效的模式的,原來最簡單的流量變現模式就是內容轉電商,內容帶貨,但電商特別是實體電商,邊際成本很難通過規模來降低。

但軟件、電子內容就不一樣,賣1份成本這麼多,1000份,10w份成本沒什麼差。

課程是系統性的內容生產,變現的效率更高而且直接,只要有內容團隊的公司都可以參與,內容生產出來後要麼是找渠道分銷,要麼是自己搭建平臺or乾脆用自己沉澱的流量直接售賣都可以。見錢快,生產快,路徑短,甚至還可以用社交裂變方式快速售賣,自然很是火爆。

VIII. 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

問題描述:5G即將到來,5G是否會影響未來汽車領域的發展?

答:智能電動汽車肯定是未來發展方向,很簡單一點:新能源車代表了能源發展的新方向,傳統燃油的效率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資源也始終面臨著枯竭的困擾。而新能源代表著成本和效率的無限可能,比如電能就可以從核能,太陽能,風力,水利等獲取。

智能化的話就不用說了,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都是一個趨勢。自動駕駛只是其中一方面,基於汽車的各類體驗優化都是有很強的需求的。

IX. 汽車行業的盈利模式有什麼不同?

問題描述:汽車業一直是個非常高利潤的行業。那麼,對每一款汽車產品,從運營和盈利來看,有哪些亮點?

答:從主流網站來說,主要用戶群體有三類:汽車廠商、經銷商、普通百姓。

汽車廠商早期都是直接砸廣告,網站的各種資源位,軟廣,好多大單,所以見錢很快。但逐漸的汽車廠商也回過味來了,單純的廣告效果不好衡量啊,所以我們投了廣告,你還得給我保證一部分銷量。。。

經銷商,則主要是購買銷售線索的方式,體現在經銷商服務的會員費。後期汽車電商開啟後也有按成交付費的模式。

普通百姓,在電商出來之前,更多的還是起到作為廣告受眾和的提供銷售線索的作用。後面電商、團購、金融,也開始被直接收割。

這是“門戶類”的,比如汽車之家、易車、愛卡、太平洋汽車、懂車帝的玩法

那還有後市場類型的,就多如牛毛了,最火的就是二手車相關,在二手車方面,存在更多角色:買車的用戶、賣車的用戶、小中介(車販子)、大中介(大二手車商),所以就存在各類模式,B2C,C2C,B2B,C2B,排列組合。

但最核心的盈利模式還是在於交易撮合裡收的服務費用,延保、金融也算。總的來說,遲遲沒有爆發的二手車市場跟國人的消費習慣有直接關係,低頻交易和車況的頻頻檢測失誤都是阻礙二手車發展的因素。

X. 共享汽車的前景?是否會顛覆傳統的汽車行業?

問題描述:如今共享單車市場競爭火爆,那麼共享汽車的前景怎麼樣呢?是否會顛覆傳統汽車行業?

答:早先個人在北京也經常使用共享汽車,現在一度(一個共享汽車服務商)裡還有餘額。這是一個非常重資本的行業,而且用戶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使用場景不明晰,而且線下運營很重。

舉個例子:因為牌照和成本問題,大部分共享汽車都使用電動車,那我作為一個用戶,如果不是在樓下就有車,我需要到不近的地方去租借一臺車,如果車停在地下,還經常找不到。找到後打開車門,還得忍受上一個車主的使用狀況,要是髒的話就很討厭。

一切ok後我開著這低價格的低體驗電動車上路了,我的目的地往往不在它的合作停車場內,導致我需要停好車後再前往目的地。很麻煩,有時不如打車。

線下運營你想想就知道這活多累:租賃者如果出了問題(事故、沒電),得跟進。車沒電了,得跟進,停車場沒充電樁的話還得把車挪到其他地方充電。車的整潔程度、車況,得定期保證,還要跟很多停車場合作。大城市就得配不少人來運營,而且更得投放很多車(密度低用戶使用率就會低)。

而也不敢收費高,收費高人家還不如打車,也存在空置率。

重資本、重運營、低收費,不是個好的模式。

如果你是

產品

運營

技術

等大佬

如果你有強烈表達欲

PMCAFF問答專場

讓你大聲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