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过春天》作为一部新人女导演的作品,初战,都在豆瓣上收获了7.7分的评分,其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青春片题材的电影,电影导演白雪不仅仅摒弃了以往那些青春片里的矫柔和造作,还别具一格的加入了港片里的质感和市井气。

这种摈弃和革新,对于一个华语女导演而言,是需要非常大的一个勇气的。

特别是本片不管不管是作为一部青春片,还是一部故事片,都是相当完美的。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一部不像青春片的故事片!

虽然对外宣传上,《过春天》被归纳到青春片一栏,但不管是对于电影导演白雪,还是普通观影者而言,我们都能看到这部电影有极强的故事性。

首先在故事的完整结构是完备的。

电影一开场,电影导演就用极具有港片气质的市井气息,将我们带回了香港那个有故事,有情怀的大环境之中。

特别是当整部电影的主线是围绕着女孩佩佩,围绕着她想要赚钱去日本旅行这一条主线展开的时候,更是能够迅速的推动剧情的发展,和观众眼球。

起初佩佩为了赚钱,去做了这么两件事,一件事是去餐厅里打工,每个小时拿30多块钱的时薪,尔后她又去找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可是父亲对于她的到来,最后也只不过是从钱包里随便抽了几张零钱出来,就好像是打赏给她的。

而想要迅速赚够出去旅游的钱,想要迅速买到机票,一次意外,让女孩佩佩走上了从香港到深圳当水客的路。

未成年人犯罪,而且还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这种行走在边缘的故事设定,从一开始就足够吸引眼球,从一开始就具备完整的故事逻辑。

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是一部青春片,其实骨子里反而更像是一部犯罪故事片。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其二,故事人设很鲜明。

这部《过春天》里虽然提到了不少人物,但是最有代表性,形象最鲜明的无外乎这三个形象:

一个是佩佩的母亲,普通的家庭主妇,一个是佩佩,叛逆的学生,还有一个就是面馆的儿子,也就是片中的混混阿豪。

先从第一个形象说起:

佩佩的母亲从表面上看,就是一个不学无术,成天只知道抽烟打牌的女人,特别是在被香港老公抛弃以后,这个女人,只能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只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情人身上。

而这种女人,其实是被女儿是嫌弃,甚至被女儿的同学都很嫌弃的。

剧中有一幕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女儿带着同学偶然撞见母亲和情人回家的时候,母亲很尴尬的让女儿过来喊叔叔,而佩佩却选择了视而不见,甚至满脸鄙夷。

而母亲这个形象,可以说是大多数不合格母亲的缩影。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而第二个形象:

也就是片中的佩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终将,也必将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是因为她并不喜欢自己的母亲,即便是缺钱,她也不会选择找自己的母亲寻求帮助;二是因为自己的亲生父亲,虽然她也很想亲近自己的父亲,但是父亲却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人生。即便是她想要接近,最后的结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拒之门外。

原生家庭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佩佩人格的缺失,这也是直接导致最后佩佩为了赚钱,不惜铤而走险,不惜走上犯罪这条路的主要原因。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第三个形象:

阿豪这个形象,可能是片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形象,他本身是面馆老板的儿子,可是他不甘心只做一个累死累活还赚不到多少钱的面馆儿子。

所以他选择了最轻松,也是来钱最快的一条路,那就是当“水客”。

而且对于未来的理想是,做大做强,最好是能盘下一个仓库,还要邀请佩佩来帮他。

无论是将感情错付情人的家庭主妇,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缺失误入歧途的佩佩,亦或是想着一朝暴富的阿豪,这三个人物形象,都是非常鲜明,也非常具有故事性的。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其三,“双城记”的故事性,也非常有看点!

这部电影最讨巧的一个地方就在于剧本从一开始就赢了,将故事背景置换在“香港”和“深圳”这两个国际大都市。

特别是当女主角佩佩长期切换在“香港”和“深圳”这两个城市之间时,更为这部片子,带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感和矛盾感。

剧中最有意思的一幕就出现在佩佩过海关的时候,身后一个小孩子说了这么一句话:

都过了海关了,可以讲普通话了。

可是他的母亲却说道:“不管过没有过关,都只准讲粤语和英语”。

而光是从这一个细节,其实就已经足以看出“香港”和“深圳”这两座只有一河之隔的城市之间的文化矛盾和冲突,而这一点也恰好就是所有观影者,最想看到的故事点,也是导演最想表达出来的故事性。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原生家庭才是本片的最大看点!

虽然破开青春片的外壳,我们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犯罪题材的故事片,但是当我们理解了下面这几点以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部《过春天》,归根到底还是在讲“原生家庭”。

比如作为本片主线的佩佩,她的原生家庭故事,就足以撑起本片。

前文已经说过,佩佩的父母已经离异,一个住在深圳,一个住在香港。

正是基于这种家庭关系,才导致了佩佩从小就没有安全感,从小就不信任任何人,也正是基于安全感的缺失,最好才导致了佩佩走上了歧途。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特别是当这个犯罪团伙,恰好能给佩佩提供下面两个安全感的时候:

1,能帮助佩佩轻松赚钱,而且风险度不高,也就是让佩佩每天上下学的时候,通过海关给人带货;

2,能给佩佩家庭的安全感,也就是片中花姐把犯罪团伙经营的就是一家人,甚至还要认佩佩做干女儿。

而这两种安全感,恰好就是原本应该有原生家庭给予佩佩的,现在佩佩在家庭内无法取得,这才转而走上了歪路,这才反而走上了歧途。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佩佩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责任,比如尊重,比如理解,都在犯罪团伙里学会了,而且在多次“过春天”里,佩佩也得到了成长。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最能反映佩佩成长性的几个细节,如下:

1,佩佩带着手机过海关,但是在过关的时候,不小心把其中一部手机屏幕给弄坏了,而为了弥补这个过程,她没有选择直接跟花姐讲,而是转过头就去了手机店,想要弥补自己的过错。

而这个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佩佩成长性的一个体现。

2,虽然佩佩一向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但是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情人甩,还被骗了钱以后,佩佩选择了冲上前去为母亲打抱不平。

这种特性恰好就是责任的体现,也是对于原生家庭的一种维护。

以至于最后母女二人爬上香港飞蛾山,其实也是母女之间,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的一场和解,也是这一组原生家庭之间的一种自我修复。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就像剧中最后的一个片段,为了取悦情人的母亲,换下了性感的衣服,第一次她像一个母亲,给相依为命的女儿做了一桌美味。

这种原生家庭的自我修复,这种原生家庭的自我和解,其实比起犯罪,比起“过春天”而言,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才是本片最有意思的内核。

当然,出来佩佩这个主线以外,剧中,还有两组隐性的原生家庭。

一个就是佩佩的好朋友,阿JO,从一开始,阿JO,在佩佩的心中就是富家女,就是那种羡慕的对象,有男友,有富裕的家庭,甚至就像阿JO自己说的那样:“她早晚是要出国的人!”

但是这一切,在游泳池那一幕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先是她发觉了自己的男友很有可能和别的女孩一起上了山,尔后她又告知佩佩,自己的父亲心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她这个女儿,只想着让她留在香港结婚,只想着让她就这么过完一生。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第三组原生家庭可能就是阿豪的家庭了,从表面上看,他的这组家庭可能是最和谐,可能是最和善的。

可是从小生长在面馆店里的阿豪,受够这油烟味,特别是他不想以后也同父亲一样辛苦受罪,所以他只想着赚轻松钱,只想着当“水客”。

甚至一度他的梦想,就是接过花姐的位置,自己重新建一个仓库。

而这种对于原生家庭的修补,这种对于原生家庭的改良,其实才是他的初心,才是他真正走上这条歧路的起因。

可以说,如果能理解这部片子里三个少男少女背后的原生家庭,可能会对这部电影有不同的理解。

评《过春天》:故事性极强的青春片,但原生家庭才是本片最大亮点

话说回来,作为一部电影新人的处女作,能在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里,就能融洽的将青春片的内核和犯罪故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确实是一种天赋。

但更值得夸赞的一点是,能透过“以往青春片”的肤浅表现,真正触及到原生家庭的和解与自我修复,这才是本剧最大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