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如果有一所學校,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固定的課程表,但有大量自定義的項目,開放式的體驗室、操作檯,亦師亦友的Coach(教練),你願意讓孩子加入嗎?


有人可能說:這太理想化了,在國內應試教育大背景下,這也太沒安全感了。


但創新教育被視為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探索方向之一。


提到創新教育,我們不得不說小微學校的崛起,美國5年就誕生了1萬所小微學校。


究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對個體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小微學校更重視個性化教育,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現階段學習專業和未來職業不對口的問題。


探月學院作為國內少有的高中段創新學校,使命是培養“內心豐盈的個體,積極行動的公民”,那他們現在是怎麼做的呢?


前幾天,教育專家沈祖芸與探月學院的2位學習者以及探月學院的創始人,進行了一場線上直播對話。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

中國學校教育戰略發展諮詢師

上海新優質學校研究所的副所長

北京名校長領航工程的課程總監


對話中,他們聊到了探月學院的現狀和規劃,解答了觀看者們心中的疑惑。


未來春藤將此次對話總結為“十問創新教育”,希望可以解答家長們的一些疑問。

一、創新學校適合什麼樣的孩子?


【沈祖芸】:海納給人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獨立,有自己的主見,能夠把生活和學業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大家又會產生另外一個想法,是不是探月只適合你這種特別開放、獨立的孩子?在你的同伴當中,有沒有那種開始不太獨立、後來慢慢獨立起來的孩子?


【賀海納】:我身邊肯定會有一些同學也是第一次離開家,獨立來到北京上學。我自己是一個沒有那麼依靠爸媽的人,因為我小時候有幾次單獨出國的經驗,我爸媽對我還是挺放心的,就靠我自己適應。


但我不認同探月只適合特別獨立,或自我管理能力特別強的孩子。說實話,我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強,剛開學的時候覺得一切都很新鮮,然後又加入了很多項目、 club以及校隊,我還報了7門課,也感覺時間有點兒規劃不過來,出現作業寫不完之類的情況。


我和我的教練溝通了這件事情,他很能理解我,就拉了一個群,這個群裡面有同一個coach組的同學,也認為自我管理能力沒有那麼強。我們每天在群裡面互相督促,堅持每日打卡,我也在自己的時間管理上面進行了一些調整,情況就慢慢變好了。


剛來到探月,當然可能你不是那種特別獨立的孩子,包括我一開始其實也是挺依賴爸媽的,後面會慢慢變好的。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若卿來探月已經兩年了,探月給你帶來的真實狀態是什麼?


【王若卿】:我是在上上學期學了一門基礎心理學課,在一次階段性考試的過程中,寫一個自我分析的報告。我分析了自己為什麼總是在各種各樣情況下說“好的,謝謝”這句話,最後我發現因為我有一種“應該思維”,我覺得自己應該表現得特別有禮貌,所以我就老說“好的,謝謝”。有的時候我會在不知所措或者不知道怎麼回答別人問題的時候去說這句話,我當時就發現這可能是自己的一種防禦思維,我都跟你說“好的謝謝了”,然後你就不要再問我了。

【沈祖芸】:我覺得你和Seana 是兩種性格的人,她特別獨立、喜歡錶達自己。但你給我的感覺相對比較內斂,不是那種主動建立交往的性格。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這僅僅是學習一門課的知識,還是它真的會教會一個人如何在應用層面上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王若卿】:我覺得上這門課,知識學習是有的,也給我生活帶來一些改變。特別有收穫的一點是,我在處理人際關係當中的問題時,之前因為不太喜歡主動跟別人去溝通、去解決問題,一般都會迴避、不理你了之類的。學完之後,我發現正面溝通是解決關係問題中的一種更好的方式,這是一個給我帶來的改變。


二、探月的哪些特性最吸引學生?


【沈祖芸】:探月學院有哪三個特點特別吸引你?


【賀海納】:我覺得第一點是研學旅行,每一個學期期中都會有一次研學旅行,和跨學科項目結合,兩個星期的時間分組去到不同的城市或國家學習。
【沈祖芸】:非常豐富,能夠自主,帶著準備、有目的、有主題的研學。
【賀海納】:第二點我覺得就是環境和氣氛。我剛來到探月的時候,肯定會有些不適應,也有從南方到北方水土不服的原因。我是一個比較熱血的人,剛開始加入了許多club,還有學校的飛盤隊和籃球隊。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慢慢融入了這個地方,覺得這裡很適合我,可以去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


【沈祖芸】:你融入要多長時間?
【賀海納】:我覺得不長不短,可以說我整個學期都在試圖融入這個環境。剛開學的時候肯定很侷限,比如和幾個玩得好的,或身邊幾個朋友一起,然後慢慢就去打開自己的視野。上個學期末也交到了很多剛開始完全沒有說過話的朋友,整個學期我也變化很多。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這個氛圍非常好。我們也可以理解,探月不像大規模的學校走一走都要好長時間,它可能是一個天然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氛圍,什麼東西特別讓你願意去融入其中?
【賀海納】:我覺得就是溫暖。就像您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肯定每天都會見到的,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會加親密。很多朋友跟我有共同愛好,平時也會一起拼單點奶茶,中午一起吃飯,或抱團找老師問一些學科、項目上面的問題。感覺每一天真的很開心,時間不會只被學習佔用。現在疫情期間,我也和很多探月學習者一直保持聯繫,時常會打電話聊天,覺得特別幸福。
第三點是師生之間的關係,在探月的每一個老師都可以解鎖技能,就是你可以跟任何一門學科的老師吃飯,可以是coach也可以是探月的創始人Jason。探月每一個學習者開學的時候會pick自己心儀的一位教練,然後教練每週大概會有2小時,就是coach time教練時間,你可以和你的組員以及教練寫計劃、談心,玩一些遊戲,教練也會約你一對一吃飯,然後每一次coach time的時候都會感覺特別充實。



三、探月如何平衡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


沈祖芸提問學習者——


【沈祖芸】:我們都知道沒有一所最完美的學校,只有不斷在尋找適合的學校,比較各自的優勢、劣勢,尋找一些相對合適自己的。當你和家人確定了去讀探月之後,探月的弱勢怎麼彌補呢?


【王若卿】:我會去用課外時間去補這一方面,因為我要出國,肯定需要參加一些標化考試,我會去上一些網課,比如SAT2、託福、SAT之類的。


【沈祖芸】:我覺得探月還是儘可能把很多課程的豐富度提高,能讓每一個孩子去選擇,既能夠應對未來的出國考試,也能夠在長遠的素養上面做一些平衡。
我還是好奇,因為你經過兩年多已經和學校融入得很好了,能夠很順地把一所學校的好處說給我們聽。但當我是一個第三方人士並且也沒有深度進入過探月進行了解時,我就會去想,你進入一所學校,學校也是全新的,你也是全新的,你勢必會和一所學校共同成長。


你所有以前經歷的學校都是完美的提供方,你上就可以了。只有到了高中的探月學院不是提供思維,而是你和學校一起去成長,甚至於你的學習經歷在影響著學校的發展。
反過來說,當你進入校園的時候,它一定是不夠成熟,不夠完善,學校自己也需要迭代。那麼這種狀態下對你這樣的高中生會有損失嗎?你會付出一些在探月探索的代價嗎?
【王若卿】:我覺得損失的話可能會有一些,但同時也會有收穫。損失的話可能是因為課程體系在不斷的完善的過程中,有一些課可能這學期有,下學期因為做了課程調整,就有變化。
探月的課程體系不是以知識學習為中心,是以素養為核心的,所以在對接一些升學的標化考試可能對接的沒有那麼好。我覺得這可能是損失的一個點。
收穫的話,能力素養的培養是讓我覺得受益匪淺的,包括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有怎麼樣去跟別人很好地溝通,這些技能都是以後我們在職場上會用到的。
還有一個收穫就是你在一個充滿變化的環境裡,怎樣用自我管理去很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怎樣在過程中去做一個個的決定,去更好地認識自己,讓自己的內心更豐盈,這個過程是一個很好的成長過程。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提問探月創始人——


【沈祖芸】:實際上選擇辦高中還是很有難度的,既要看得見馬上變現的東西,也多少要有使命感、責任感,還要看得見未來,要對得起別人人生後續的職場或人生的發展。


家庭和社會能夠選擇探月,家長願意把孩子交到探月,除了家長內心對教育有一點點自己的理解和期待以外,其實對探月也是有高期待的。按照我的感覺,現在的家長什麼也不想放棄,就是分數也要、素養也要,未來要贏,現在更要贏,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


探月能夠給這樣的家長、這樣的社會和這樣的孩子帶來什麼呢?你從這樣的一個高中角度,是如何去架構這所學校的,探月最硬核的教育服務有哪些?


【Jason】:遠的未來和近的應試,還是面對的升學,在我的感受裡面,這越來越不是一個矛盾。先得要把這個問題澄清一下,然後我會講探月偏硬核的那一部分。


全美國突然有上萬所小微學校出現,在中國也開始出現更多這樣新的形態和新的教育內容,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教育反映的是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人的需求。在不同的階段,主流教育內容不一定都是一樣的。


不同類型美國大學的招生辦,我們都直接去當面拜訪過,他們都會對我們說,現在看到的學生都差不多,尤其中國過去的學生,成績還不錯,但看不到他們的特點。


為什麼他們開始關注這件事情?包括很多大學都開始關注社會責任,然後解決社會問題,其實它背後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需求。對一個需求,我們是為了解放生產力,還是說解放生產力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包括社會的發展階段,教育永遠都是在解決這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後的一些問題,它有這樣的一個預期性。


我會認為這樣的傳導在大學已經發生了。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國家也發佈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這樣的一個宏觀的大政策,整個國家希望能夠從知識轉為素養本位教育。這些都是會傳導回來的,就是在當下的評估機制上,大學升學已經發生了挺大的改變。


但是先行者永遠都是少數,我們需要能夠找到這樣的一個空間對話,看到彼此,搭建橋樑。從宏觀來看,我會認為它會越來越不是一個矛盾。


去年高考知識點不難,但很多人看不懂題目。本質上它是把真實情境融入到了考試裡面,素養的定義就在真實情境裡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這就是一個大的轉變。


但是改變永遠都是從一小部分開始,我們要能夠把星星之火保護好。


我覺得兩者(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不是一個矛盾,現在已經不是一碰就死那個階段了。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就是不要把這兩者對立起來,不要把它作為一個矛盾體,我們可以去兼顧著去考慮。


【Jason】:怎麼去做這個硬核,我們有非常理想的藍圖,比如在學科知識上面,雖然現在還沒有做到完全,但是我們一直希望去逼近的一個點,就是能夠把混合式學習非常有效地應用到學科教學裡面。


在學校裡面學的知識都是記憶和理解,還會涉及到一些簡單應用,但基本都是在低階思維上,高階的分析、評價、創造是不碰的,或者說叫學科素養是不碰的。


我們希望利用混合式學習,把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放到線上去,把高階思維放到線下來。分析、評價、創造和複雜的應用都是需要真實情境的,沒有真實情境,很難對知識進行應用,基於它去進行創造。


其實也有一個點,至少以現在可以看到的理論來說,兩者的結合不一定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底層能力變強,是能夠有效地解決低階思維,找到了很多不同的道,這些不同的點也是能夠聯繫的。我們都說這個人的核心能力、學習能力強,本質上是這個人素養髮展得好。


混合式學習在領域(學科)教學裡面,我們在線下也考慮用項目,不是隻有跨學科就項目上學。對於我們來說,它就是一種創造情境的方式,這是我們希望理想去逼近的一個地方。我對探月的打分一直就是及格上下,我覺得還是要一直去往那個方向去努力的。


另外一個就是跨學科項目,我們能夠更好地去發展底層能力,以及真實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貼合我們的培養目標,“內心豐盈的個體,積極行動的公民”。


我們的教學模式是重新進行一些設計上的工作,讓我們能夠在同樣的空間容量裡面得到更多,但這個不會一蹴而就,這些經驗到底多少是真正能夠留存下來、可複製的,也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不太想把它們放到對立面,其次想要兼得,有的時候要真的去考以前的高考,很可能也能考個“一本”,但不太能夠考到最靠前的學校。


我們的課標極大程度參考了中國的新課標,因為中國新課標有學科素養的提法,當然美國的科學課標也會有NGSS(《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會有領域素養,或叫跨界concept,就是科學內部的這個大概念。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是怎麼能夠真正把從學科的知識概念到領域素養或學科素養再到通用市場,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這些不同層級的能力放到一個整體的體系裡面。


它不是一個拼湊的關係,而是先構建了這樣的一個框架,我們先把好的放進來,然後用一套統一邏輯的方式再加工。就跟蘋果的手機一樣,它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新的。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同樣兩款手機,它的容量差不多,諾基亞就有點像我們走過來的傳統學校,就是我給你都設置好了,你只要使用它就行了。蘋果手機它通過設計的改造,還是這樣的容量,它搭建的是平臺,空間和時間把它釋放出來了,你自己可以去往裡面填充和你配對的、你願意放進去的那些值得放進去的東西。


這個背後是設計理念的轉變,我想了解的是探月學院現在做的硬核服務,是通過設計都把這些都搭好了,你只要用一用就行了;還是重點把設計放在釋放你的時間空間,但把一些基本的框架放在那兒,然後供你組合。到底是走的哪個設計路線?


【Jason】:我們整個設計思路是這樣,這個世界的知識體量處於爆炸的狀態,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選擇一定都會變更多。


我們經常說要做一個有效的超市,就是如果是一個很好超市,應該考慮選什麼樣的品類。我們不希望如果去餐廳就只有一份菜單,這個菜單你吃完就走。我們還是希望它是一個超市,超市得選品,因為你資源不是無限的。從概念上面,我們希望依然有挺多選擇給到消費者,然後仔細地思考,這也是對於消費者的負責。


對於學習者來說,他的時間就這麼多,我們怎樣把內容設計得讓他感覺不是1000個裡面選8個,而是說非常好的幾十個,你去進行一些組合,這個也是一個角度。


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說最終在整個真實的世界裡面,是沒有人能幫你做選擇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非常在意去構建我們的教練體系。探月的學習者都會或多或少聊到這一塊說,全球最出名的教練可能就是比爾·坎貝爾,他是喬布斯的教練,教練很大的工作就是去做你的一面鏡子。


青少年時期最需要發展的是大腦的皮質層,之所以他會開始變得叛逆,因為他自我認知變得更強了,他會覺得“我就是我”“我就是能做我想做的事”。


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最大的一個不同之一就是元認知的不一樣。


我們希望通過教練這樣的方式,每週都會和學習者對談,更多是成為他的一面鏡子——你要看到你為什麼做這個選擇?你做選擇達到預期了嗎?你原本的目標是什麼?現在目標改了,為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那是沒有一種評判的,更多的事情是你要看到自己。


我們的素養裡面,其中有一個叫做發展到高階,叫self directing learning,自我引導式學習,就一個人可以怎麼去擁有成長性的思維,設定目標,然後建立中間的一些路徑,獲取中間的路徑,需要的資源位置,他要選不同的體驗——超市裡買不同的東西,沒達到你的預期該怎麼辦?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是不是看到,如果經歷了、沒有看到、沒有覺知那是一個層面,經歷了、看到了、有覺知是一個層面,經歷、看到、有覺知並且能夠從中深刻觀察到自己,去發生根本性的進步,這個是再往一個層面。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看到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我們真的直面它。


我們期待到最終再通過3~4年,他能夠變成一個內心豐盈的個體,可以去進行自我引導地選知識、選內容,這是一個逐步放鬆的腳手架,然後同步我們也會提供就是一些更多的選擇。


【沈祖芸】:探月的學習者Jessica也說到,有時在整合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的時候,她發現探月一些應對考試的課,不太能夠充分地給到,他們也需要在外面進行一些補課,有一些校內外時間的配比。像這種孩子在我們探月學完之後,還是需要在外面進行輔導的,你們有沒有一些相關的考慮?


【Jason】:這是我們一直都可以去進步的點,我們自己不太希望去做任何應試的課程,我們認為測評是一個反映你真實狀況的工具,但是不能因為測評而學習。
我們會選擇性地不去做基於測評的教學,我們會希望是基於標準、基於目標的教學,我們真的希望他們能夠在測評裡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然後我們基於標準和基於目標的教學恰恰是一個本身就會達到這樣的一個結果的程度,我覺得探月這兩年的迭代還是很迅速的。
我們不能夠本末倒置,測評本質上是為了看你是不是在達到標準和目標的發展路徑上。我們認為這是大家的一個選擇,不希望把這個放到所謂的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因為確實每個人在上面做的都不一樣,都是個性化的需求。
我們還是希望爭取做到有一天不讓大家去花不同的時間。如果一個iPhone能解決的,我們就不要加上電視機加上NOKIA加上不同的東西,我們還希望最後能夠用一體的東西去解決這個問題。然後一旦我們在這個東西上鬆了口,其實它就不再是原來的東西,所以我們是選擇性地這樣去做。



四、探月如何挑選老師、促進老師成長?


【沈祖芸】:探月學院創辦兩年多來,老師一定是很年輕的,年輕在我們傳統概念上是沒有太多經驗的。如何讓年輕的、沒有太多經驗的、在一套全新體系裡要扮演多重角色的老師,融合在一所全新的學校裡,而且要迅速地讓學生信任,讓家長信任,探月是怎麼做到的?
【Jason】:說這個時候我就想到,其實每次還是挺抱歉的,每週我會跟不同的老師一起吃飯聊天,有時候他們說有段時間真的太痛苦了。我也在重新想這個事情,我覺得對於每一個進來的老師來說,這也是一個挺有趣的成長的經歷。
探月老師看起來挺年輕,他們其實年齡也沒有那麼小,因為心態比較好,年齡看起來也小。但總體來說的話,他們整體年齡確實比其他學校相對更年輕一些,我會覺得經驗和教學質量這件事情,它不是一個完全正相關的關係。其實在傳統體系裡面,很多教學很棒的老師都在年輕化,經常能看到有老師畢業才過幾年就帶出了狀元,帶出了很好的競賽成績。


內核本質上還是在於老師是不是能夠和學習者去產生情感的連接,然後建立容易理解的腳手架。說白了你情感連接了,哪怕腳手架差一點,但是人只要願意學了,有研究表明,積極學習和被動學習的效率是一個指數級的差別,你講得好不好的差別不一定到那個級別。
因為經驗的緣故,這個老師可能更懂得怎麼去建立關係,更懂得怎麼去建立一個既親密但也有一定邊界,這樣一個好的師生關係,也不能完全是朋友,更不能是權威,而是扮演站在孩子身邊的教練的角色。
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確實是會去做統計,把探月的教齡基本拆成4個點,1~3、3~7、7~15、15以上,在招聘的時候,大概會更多關注3~7和7~15這兩個階段。我們認為這個階段的教育者,從整體來看,更有可能出現成熟、開放的狀態,但我們會去看整個團隊的一個化學反應。
我跟人力負責人溝通,問他們最關心什麼?他說:
第一我不太關心老師從哪個學校來,他們可以是哈佛,也可以是一個社區的學校。我們相信他的知識儲備絕對是能夠教基礎教育的。我們特別關心的事情就是他是不是一個真正有熱情的、懂得傾聽的、懂得如何合作的人。很不一樣的是老師能不能往後退,而不是你成為主角。

第二就是懂不懂得合作,在探月我們希望教育者能夠一起合作做項目,帶著學習者一起去做事情,包括他們和學習者其實也是一種合作關係,不是一個單向關係。
第三個就是靈活性。最近我面試,最快拍板的一個老師,我說你有沒有什麼要堅守的事情,就是絕對不能變的事情。他說我唯一堅守的,我能為我的教學做所有的靈活調整,這個是我一定會堅守的原則,只要它能夠去服務學習者本身的發展。
這些點如果都存在的話,我們會認為教齡這件事情在我們場域裡的影響是有,但我們可能更關注的還是剛剛的那些東西。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我瞭解到,疫情期間老師們還在不斷持續學習,比如共讀一本書,我們在攻破一些課題,一起去打破一些之前遇到的一些難題,去課程迭代等等。
老師之間的合作是怎麼發生的?它是靠評價老師發生的,還是靠問題導向,或來源於有一個什麼樣的發現學生的問題的機制來引發的?怎麼能夠激發這些老師一次成長或二次成長,他們彼此之間能夠有合作的動力去解決問題,帶給孩子們影響那種自身的一個學習者形象,這是靠什麼?靠評價、靠機制、還是靠自由生長?


【Jason】:我們每週都會有兩個專門的時間是給老師們做專業發展的,每個老師進來的時候,他們在開始教學的之前,我們都會有統一的探月之旅,很多像表現型評價、項目制學習在其他地方學不到,我們會去進行一次培訓。
但真正的發展還是在日常,日常每週兩次的專業發展的工作,這裡面它會涉及到的面就很廣了。大家在專業發展的時間可以去發起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個話題可以是一個比較持久一點的話題,大家就每週都會來。
我們專業發展現在也分成了跨學科項目和單科教學的,兩個時間拆開了。我覺得有個前提的假設,就是我們所有的老師都非常關心每一個學生,這個也是我們進來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得是這個樣子的。


五、探月的coach體系有什麼特點?


沈祖芸提問學習者——
【賀海納】:在探月的每一個老師都可以解鎖技能,就是你可以跟任何一門學科的老師吃飯,或者是coach或者是探月的創始人Jason也是可以的。
探月每一個學習者開學的時候會pick自己心儀的一位教練,然後教練每週大概會有2小時,就是coach time教練時間,你可以和你的組員以及教練寫計劃、談心,玩一些遊戲,教練也會約你一對一吃飯,然後每一次coach time的時候都會感覺特別充實。
【沈祖芸】:你們可以相互預約是嗎?

【賀海納】:對,我上學期的coach會主動約我吃飯,跟我聊天、瞭解我之類的。
【沈祖芸】:在學校裡大家是一本正經地叫“王老師好、李老師好”,還是像很多公司那樣取個花名,探月裡面是一個怎樣的師生交流方式?
【賀海納】:我覺得叫王老師、劉老師這種真的特別少見,這顯得特別正式。我們會給老師起外號,但也是當著老師的面,教學老師也還挺無所謂的,比如說Ryan長得很可愛,我們就取了叮噹貓之類的這種稱號,他自己也默認了。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提問探月創始人——
【沈祖芸】:在傳統學校裡,以評職稱為一種導向來證明自己又進階了,又發展了。但在探月我發現,每一個人因為要應對未來的變化,要促進學生的成長,他們能夠去爭取各自領域頭部位置的一些話語權,比方招生,一些評價方式,你們參加MTC等等,進入到這樣一種有話語權的全球的地方,成為一個成員,或成為一個專家,或成為一個參與者,這樣對自己的鍛鍊,最後還是服務在孩子身上。我覺得這是你們的教師專業成長特別有意思的一個點。


【Jason】:我們老師經常開玩笑,這個項目經費有點不夠,得想想辦法怎麼一起賺個錢,我就覺得挺有意思。大家都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他們都關心學習者。
我們認為是因為老師真的關心,所以就會產生一個這樣的動力。當然也會有我們專門create的問題,比如說跨學科項目,我們不能讓所有項目都散開,而是要每學期就只能有這幾個主題,大家一起選定幾個主題,老師們就得合作在一個主題裡面,再去讓學習者在這裡面發起不同的項目。我們有意要創造大家更多的合作,因為要培養學習者的合作能力,結果你自己不會合作,你自己沒有碰到過合作裡的問題,這個是沒有同理心的。
【沈祖芸】:同學都特別重視教練對他們的影響,您剛才也提到教練的角色。在探月學院當中,老師不只有一種角色,他有很多種角色,他是上課的老師,他是影響人的教練,他可以一起在做項目時候的一種指導,他可以一起合作去來判斷和決策一些事情,幫助給到一些支持等等,他會每天會變不同的角色,是嗎?
【Jason】:基本來說是的,他們的角色都是多重的,就是說單科的教學,然後跨學科項目,就是作為教練這樣的一個角色。
【沈祖芸】:我也注意到我們也會成為很多的連接者,除了在探月的老師以外,還會找到一些外部的資源。我看有很多的短期的學者,或一些資深的專家會經常走到探月來,共同或短期做項目,或一個長期做諮詢,會有這樣的一些人,他也是屬於我們共同的一種合作者,是吧?

【Jason】:我們其實有蠻多,比如每週三晚上都會有一個叫Build night,全球不同的就是工程師、創客,然後他們只要來中國來北京基本都會來我們這。
【沈祖芸】:探月吸引他們的是什麼呢?
【Jason】:我覺得是這樣的一種文化,那種就彼此關心彼此,但同時是一種開放的、接納的。我覺得文化最後還是要回到務實的一些東西,本質上我們有沒有設計一些機制,讓這些資源進得來,因為我相信比探月有資源的人和選項都有很多,但是我覺得資源是進不去的。
有沒有設計這樣的機制,但最後又回到心態,我們想不想這樣幹?我們認不認為這樣幹是對於學習者和整個社區的發展是好的?如果我們認為就應該設計這樣機制,就像如果你寫代碼得有接口,沒有接口,兩個軟件是不能連在一起的。


六、如何建立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信任?


【沈祖芸】:我對教育領域的理解,學校教育是有限責任的,不能夠對一個孩子包打天下,所有的責任我都擔起來,很重要的一部分責任還是在家庭當中。


兩年多過來,那麼多學生進入到一所全新的學校,發展比較成功、成長比較順利、健康的那些孩子,他們背後的家庭有沒有一些共性?


【Jason】:首先這些家庭會給予學習者更多尊重,給孩子自由、空間,然後大家的關係是平等的。從我們在整個招生過程裡面,其實都是能夠看得出來這樣的一些狀況。高中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個事情,恰恰是你要放手的時候,因為孩子得自己去做事情、總結反思。
【沈祖芸】:探月學院和家長之間的信任感,你覺得是迅速建立起來的,還是要花一點時間的?
【Jason】:我覺得是很迅速就建立了,讓我還是挺感動的。我基本每次情緒波動特別大的時候,都是和我們的家庭在一起待著的時候。他們就開玩笑說,我在參加家長活動的時候,他們就讓我哭,其實我不是一個平時說特別感性的話的人,所以我覺得確實是和家長們建立了關係而且建立得非常快。
我覺得探月的家長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性,他們非常關注自我的成長,關心自我內在的發展。我覺得這是家長教育或家長自我發展最內核的事情,你要相信自己發展得好,你跟孩子的所有的交互、一舉一動,都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因為教育是生活,教育就是社會,這不是一個空話,它就是你的每一個行為連接和情感的流動,它都是一個人的發展過程。


我覺得發展得好的家庭,都會挺關注自己的成長的,孩子都說“怎麼這都不管我……”這跟我們在做蒙特梭利是一樣的道理,他玩他的,他真的需要你的時候會來求助。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我覺得尤其是在探月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探月的一些家長們非常有建設性,他們有些人有過創業經歷,會認真地跟我們溝通,完全站在一個支持者和共同體的角度給我們建議。

家長經常會說,探月已經夠忙了,我們就不要給他們添麻煩了。其實我們並不是這樣想的,我們認為有些東西或建議,告訴我們是很好的,我們能夠把它放進我們的計劃中,不一定這個月就改,但我們會去做判斷這個問題出在哪兒,然後怎麼去做。


七、創新學校如何防範風險?


【沈祖芸】:探月目前還是兩歲多一點,出生不久的一所學校,往往它會存在很多未來的不確定性,擔心探月的這種探路的模式能夠走多遠。
對於大部分不瞭解探月的人來說,內心會覺得隱隱有某種風險。作為創始人,你是怎麼看待一所學校的風險?有沒有一些預先的管理風險的機制或策略,或者已經面向未來埋下一些伏筆、進行一些設計?
【Jason】:風控一直是我們特別關心的事情,我一個非常早期的合夥人,就是我們的聯合創始人,就有風控的背景,然後投身投資行業,最後加入了探月。我們其實一直對風控是挺看重的。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覺得從基本面的財務,能不能一直吸引到比較好的人才,包括團隊成員、有天賦的教育者還有招生,我覺得是沒有特別大問題的。


我依然認為整個時代的需求是一個在快速增長的過程。如果大家理想中真的需要這樣一所學校,這個需求存在、市場存在、學校存在,只要我們的管理能力沒有問題,其實它就是沒有問題的。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最怕的事情是什麼?是我們把學校管成人們不要的那個樣子,這個是我一直覺得存在的一方面風險。另外一方面的風險是沒有把我們說到的那些概念都做實、做到。


第一個問題我舉一個例子,其實剛剛海納和若卿都提到過,一些關於我們這幾年的變化,完善的這些過程,直到上學期末,我心裡的狀態才真的更定、更穩了。
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會說完善這個詞,但完善是有一個什麼樣的座標?如果一個學校完善成為另外一所學校,後來成為普通的以前的學校,那探月就會死掉了。
我覺得很多的創新學校,要不就是不和大家去進行任何融合,再一個就是組成了一個沒有特色的學校,不管理念講得多好,就是沒有特色,這個特色並不是因為獨特而獨特,而是說你的培養目標是什麼。
如果探月有TOP的特徵,那麼到底是什麼呢?結果很有趣,最後總結了三條:
第一應該探月是一個學習者、家長和教育者共建的一個學習型社區。
第二個探月是去落實素養教育,以支持學習者去服務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個學習者基於自我探索達成的個性化學習,進行自我探索,符合個性化學習。
這三個讓我更加堅定了,接下來是不斷逼近的過程,要不斷地落實這幾點。以前我們也在落實這個東西,但是我覺得在那一刻,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身上原本的一種氣息變成了烙印在你骨頭裡的東西一樣。

另外一個點就是我們能不能把理念落實,因為大家都可以說這個是特色,但它能不能落實到所有的機制裡面。
探月有一個很特殊的東西叫做學校模型。我們叫一級模型、二級模型、三級模型,比如一級就是整個學院,二級就是學術部、社區部,這些不同的部門裡面都會包括使命、原則、產品與服務、關鍵角色、中長期戰略,就是這樣的一套東西,我們把它叫做學校模型。
我們能不能把所有東西都紮紮實實落實到學校模型的每一個脈絡裡面去,最後呈現的東西就是一個這樣的狀態。我覺得只有把這樣的東西完整落實了,教育的質量才會出來,長期規避風險的方式才會存在。
真正把一個人們需要的東西、時代需要的東西、我們自己也需要的東西去非常紮實、務實地落實到每一個點上,真正把它給做成,我覺得這個東西才是我會一直去擔心、去思考的東西。
大家有時問我擔不擔心,今年學生面臨大考要升學了,其實我沒啥特別擔心的,我很相信我們的學習者,他們都很優秀,他們有自我的很強的動機。
我們需要不斷反省的就是,每天的工作是不是按照我們說的做了,這兩天做不到的話下個月能不能做到,這個月沒做的話這個學期是不是可以達成。

我覺得如果不能形成這樣的一種團隊狀態的話,這才是最大的風險。現在我不認為探月完全規避了這樣的風險,這個學期結束我覺得從這個工作上面應該是能夠基本做到的,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


八、如何看待國際上新興的學生評價方式MTC?


注:MTC是由近百所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組成的聯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推出全新的學生評價體系。它不含分數,也不評級,而是會持續追蹤記錄、評估學生的 8 項能力和61項指標。有人預計10 年之內,這種動態的電子檔案就將終結SAT、ACT等 “ 美國高考 ”,成為全美大學錄取新生的評價體系。


【沈祖芸】:有很多人關心MTC這種評價方式在探月的應用是什麼樣子的?
【Jason】:我們整個市場模型,現在迭代3.0的版本,都是完全緊貼MTC3.0的,包括它對於基礎advance就是升級這樣的模型的設計,我們基本是完全和它達成同頻。這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任何壞處,而且MTC本身它是由美國非常多頂級的學者一起進行的一個設計,所以結構在整體來說還是相對合理的。
我們的學科素養和通用素養,還有知識是完全可以放到一起的,因為MTC是能夠把知識和素養全部放在一起的。


如果不接受MTC的大學,我們就發GPA的成績單,接受MTC的大學,我們就發MTC的成績單。在目前為止,MTC今年是第一屆申請。
我剛好在美國疫情爆發之前趕回了國,但我參加了MTC在今年的美國獨立學校年會的年會。MTC今年有4所學校進行了提早申請,因為探月是他們十來個工作小組成員中的唯一在國外的學校,他們都是美國的學校,其中包括硅谷很著名的紐埃瓦學校,他們這些學生,聽說早申請全都拿到了比較不錯的offer。
這也給我們加強了一些信心,明年大概MTC會有大概20~30所,明年探月就成為美國海外MTC唯一會去使用成績單的學校,開始提交申請。
MTC本身我覺得支持力度也挺大的,所以這個也幫助我們更好的去讓它融入。他們真的非常花心思,對於每一個學生申請的每一所學校,他們都會派人專門去跟大學進行溝通。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沈祖芸】:MTC的發展趨勢,你目前的判斷是什麼樣?它會替代以前的評價體系嗎?
【Jason】:我覺得短時間三五年可能不一定,但我覺得長期肯定是看好的。在那邊我就問他,你們這些數據你跟我講,為什麼不開發佈會。
他們當時就開了一個非常小的會議,在美國獨立學校的年會,與會者包括非常核心的一些學校。他們就說我們現在忙得根本沒時間幹這事,等到今年申請季四月份過後,我們才有時間搞這事。
因為我們也會去調研,不能只是聽他們的,有的人就會說我沒聽說過,但是招辦的主任很多時候都說聽說過,他們會說我們等一等或其他的,我覺得特別好的是都會有不同的評價。
【沈祖芸】:現在在美國大學MTC的知曉度是到什麼程度?
【Jason】:我覺得好的一些大學的招辦負責人,一般都是知道的。但是招辦的同事他們未必是知道的,看招辦對它的接觸接受度有多高,所以整體來說它是一個屬於萌芽階段。
整體來說,其實文理學院和私立的大學,接納度是遠遠超過公立的大學。尤其是文理學院,他們特喜歡看這樣的內容,因為文理學院是那種你發多少材料都願意看的,他們很希望看到更詳細的東西。


像公立的大學,就會說根本沒有時間能看完,但其實花個三五分鐘也能夠看到學生整體能力的發展狀態。就大學整體來說,沒有那麼願意接納新東西。
整體來說,我們就是要保證在一定的風險的控制的情況下,更好地和這個趨勢形成一個合作的關係。目前來看的話, MTC的發展,讓我們還是非常願意把它非常深度和我們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教學和課程評價完完全全地結合在一起,因為沒壞處。
【沈祖芸】:它也是一個導向,可以在引導我們的課程設計和一些學習經歷上面。


九、擇校時,如何設定合理的心理預期?


【沈祖芸】:很多家長都在決策,我到底是把孩子送到傳統的高中去,還是送到探月學院去。有些家長的孩子現在還小,只有小學、幼兒園,但我遇到好多家長都在考慮孩子未來的問題了。
我覺得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今天從兩位同學的講述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當家長有合理性預期的時候,孩子會反饋給你一些信心,給你一個判斷——我的選擇是對的,我支持了孩子,我能夠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


那怎樣設定合理的心理預期?我給圍觀的家長一個建議,這個建議我用一個公式來表達。探月學院在我看來就是一個豐盈的人生,它內在的容積比較大,我用了一個公式叫“長度×寬度×高度”,我們知道容積的公式就是“長×寬×高”。
如果你是一個小學生的家長,你為孩子創造豐盈的人生,我建議你更多考慮孩子的長度,來帶動它的寬度和高度。很多的小學生家長就在讓孩子學奧數,讓他往深了學加速學,其實並不科學。你要考慮一個孩子學業的長度,未來在高中期間或者大學期間,他是如何設計的,你和他要進行協商,或者你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
如果你是一個初中階段的家長,我建議你更多拓寬孩子的寬度,寬度來帶動高度和長度。這個時候孩子自我覺醒了,他能夠設計未來的人生道路,你不要過於摻入對他人生長度的設計,你更多是拓寬他的視野,你帶他出去旅遊,你帶他去見很多的世面,你給他培養很多的一些精力等等,用寬度來帶動高度和長度。

十問“創新教育”:沈祖芸對話探月學院


到了高中的時候,就需要家長用高度來帶動長度和寬度。你如何給孩子帶來更深厚的能夠在一個領域當中生根,能夠專注地挖掘下去,能夠有長久的興趣到志趣,這就需要通過高度來帶動長度和寬度。
我給到大家的公式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的容積有多大,它就是長乘寬乘高。
在孩子小學時可以用長度來帶動它的寬度和高度,初中時用寬度來帶動它的高度和長度,高中時用高度來帶動它的長度和寬度,這樣你就有了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


十、家長如何才能找到適合的學校?


【沈祖芸】:選擇學校的時候,大家會很關心你和你的家長都衡量了哪些方面?
【王若卿】:來到探月是我們家庭共同的決定,當時做選擇的時候,是從幾個方面去衡量,我可能去的高中有三個選項:一個是北大附的高中部,一個是北大附的國際部,還有一個探月學院。當時我們家是從知識學習、個人能力發展、個人項目的發展,還有大學生學費,這幾個方面去做了衡量,最後還是探月更加適合我。


1)知識學習。學習怎麼衡量?比如北大附的高中是一個非常成體系化的高中,知識學習更加系統化,有一系列成熟的流程,你跟著走就可以了。探月是以素養為核心,知識學習可能就不是它的重點,我們當時考量可能北大附或者北大附國際部會比探月更好,這也是北大附的優勢。

2)個人能力的發展。我們覺得探月在這方面會比其他兩個學校更加出色一些。
3)個人項目的發展。我從小學開始做公益項目,我也很希望有一個環境能幫助我把公益項目做得更加成熟、可持續。我們覺得探月其實是可以支持到的,包括有一些素養的培養,比如你做項目的時候,你需要很好的溝通能力,在這方面我覺得探月會更好一些。
4)時間空間的考量。這方面探月是能夠給到的,還有必備素養的一些培訓培養。
另外兩個方面很現實,一個是大學的升學,還有一個是學費。


【沈祖芸】:每一個家長都希望每一所學校是完美的,但是不可能,所以每一個家長都需要去找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怎樣才能找到適合的學校,我來跟大家分享5個問題。回到家長自身來思考5個問題,你才能夠找到更合適的學校。


第1個你要想一想,家長這個角色和教育是什麼關係?學校是全部的教育場所嗎?家長到底要做哪一部分的教育的工作,家長和教育的關係是什麼?
第2個你要想一想,你是否規劃過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初期的全面發展?這樣你就會知道你和學校應該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體驗?學校提供什麼?你提供什麼?
第3個你要想一想,你清楚自己的孩子的才能、興趣和品格嗎?你是清楚的還是不清楚的,需要你去自身思考的。
第4個你要想一想,孩子現在所需要的教育和你小時候的學校有什麼不同?很多家長都會說,我們小時候不這樣、不那樣,現在真的是不一樣了,你需要去思考孩子們現在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和你小時候的學校的區別點在哪裡?
第5個你要想一想,沒有一所學校能夠滿足你的所有需求,一定是會不完美的。那麼當你遇到雖然合適但有一些瑕疵的學校的時候,你作為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能夠補充和支持?
家長能用這5個問題來自省、去思考,思考後和孩子商量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你就會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學校,而不是一味去尋找一個完美的學校。
這是我今天聽完Jason和兩位孩子的探月經歷後,想和每一位家長朋友、每一位教育者同行分享的,如何設定合理心理預期,如何用5個問題來自省和內觀,最後尋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學校,而不是家長自己滿意的完美學校。

用這樣的方式,你能更好地進行心理平衡,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學校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