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首部創世史詩被髮掘:《黑暗傳》全文之三(黑暗混沌 )

《黑暗傳》是流傳於神秘的神農架地區,主要在死人時打“喪鼓‘所唱。《黑暗傳》以民間歌謠唱本表現,被稱為漢族首部創世史詩,結束了中國漢族沒有創世史詩的歷史。創世史詩, 也有人稱作是"原始性"史詩或神話史詩,它多以古代英雄歌謠為基礎,神話傳說。創世史詩多運用藝術虛構手法,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結構宏大,充滿著幻想和神奇的色彩。世界最古老的史詩是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中國的《格薩爾王傳》、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里亞特》、《奧德賽》等都是著名的史詩。

從明、清時代開始流傳。《黑暗傳》由神農架林區文化幹部胡崇峻於1984年發現,曾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神農文化研究會主辦、出版的《神農文薈》雜誌創刊號首次發表了《黑暗傳》的述評本和整理本,出版時間大約是1992年。它作為遠古文化的"活化石",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神話、歷史、考古、文藝、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價值。2011年,《黑暗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黑暗傳》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類起源的歷程,融匯了混沌、浪蕩子、盤古、女媧、伏羲、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等許多歷史神話人物事件,並且與我國現存史書記載的有關內容不盡相同,顯得十分珍貴;它作為遠古文化的“活化石”。

二、黑暗混沌

——————

玄黃過後出混沌,

依然黑暗少光明,

天地相連無人分,

混沌九九八十一劫難。

混沌之後盤古生。

混沌本是一頭顱,

無鼻無竅甚是神,

多少玄妙裡頭存。

歌師記得清不清?

恭請歌師講分明。

詩曰:

混沌無有天和地,

古祖靈山出世起,

寒陽洞裡參禪機。

乾坤混沌幾萬秋,

度下開天劈地斧。

崑崙山上講根由,

乾坤黑暗黑無邊,

傳下徒弟混沌仙。

混沌未分有一山,

天心地膽在中間。

盤古老祖他在先,

活了一萬八千年,

那時洪水才泡天。

講起混沌有根基,

我有一句來問你:

洪水泡天有根源,

叫聲歌師聽我談,

洪水泡天有幾番?

自從洪水泡天地,

混沌黑暗誰在先?

清水泡天有幾番?

從頭至尾講根源,

那時才算得你為先。

自從洪水泡了天,

玄黃老祖他在前,

洪水泡天有三番,

三五老祖他在先,

清水泡天出古祖,

才有古祖在靈山。

清水泡天有幾番?

清濁相連無有天。

我把天地談一談,

乾坤暗暗如雞蛋,

千層萬層包得嚴,

誰人知得著根源?

密密匝匝幾千層,

三五相交看不清,

聽我一一說混沌。

混沌山上十八祖,

青龍嶺上崑崙山,

崑崙山上起青煙,

三千七百神仙洞,

八百洞中降真仙,

聽我一一說根源。

玄黃死後留頭顱,

天地靈氣裡頭存,

預示天地未成形,

後來轉變為混沌。

無鼻無眼心裡明,

如似一個雞蛋形。

劃天老祖來彩畫,

取出神筆畫圖形。

五氣六氣畫眉毛,

八字峨眉兩邊分。

七孔八竅安停當,

睜開雙目看分明。

鑿開混沌開七竅,

才有三光與三才。

混沌頭破似天開,

化一老祖有氣概。

混沌老祖初出世,

無有天地五行勢,

一氣三化將人置。

站住仔細四下觀,

舉目抬頭看一看,

四方都是黑暗暗,

清濁二氣上下連,

無有人影在世間。

混沌一氣降世起,

生在青梅山前地。

青梅山上把道傳,

聚攏三百六十員,

寒陽洞裡講神仙。

都是天地變化成,

乾坤黑暗得自然。

混沌辭別洞府去,

太荒山前走一程,

只見烏雲沉沉黑,

不知南北與西東。

混沌便把旗來繞,

現出太荒一座山。

轉身住在太荒地,

不覺又是五百春。

只見太荒金石現,

石斧鐵錘現原身,

賜與盤古把天分。

玄黃頭顱化混沌,

混沌裡面盤古生。

盤古生在頭顱內,

頭顱好似天地形。

盤古隨著頭顱長,

又有神祖畫成形。

混沌轉化成盤古,

實為三度轉化身。

北方壬癸化水星,

東方甲乙化木星,

西方庚辛化金星,

南方丙丁花火星,

四方星辰來助陣,

要助盤古現威能,

北方水星化海池,

東方木星化斧柄,

西方金星化石斧,

南方火星霹靂震,

中央戊己是崑崙,

腳踏太荒一山林。

盤古來在山頂上,

一斧劈開混元石,

清氣浮而九霄去,

重濁落在地下沉,

天高地厚才形成。

老祖老母神兩個,

一個紅精黑暗祖,

一個黑精紅暗母。

洪水之時金石化,

黑水之時成神祖,

收下三百六十子,

都是先天化童頑。

老祖老母來講道,

要將頑童都從善,

都成正果知天然。

洞房門前一石獸,

像虎像獅像狻猊。

非像非獅不一般,

一對眼睛紅光閃,

齜著獠牙吐舌端。

一日頑童來玩耍。

見了石獸眼流血,

越流越多甚慘然。

老祖一見事不好,

石獸流血為哪般?

老祖老母來觀看,

原是洪水要泡天。

洪水要淹崑崙山。

吩咐子弟快躲避,

最後剩下三個半,

哪三個,哪半個?

要請歌師找答案。

老祖老母未淹死,

半個弟子是混元。

弟子慌忙去避難,

有的藏在深洞內,

有的忙往石縫鑽,

有的爬在高樹上,

有的長翅飛上天,

有一個葫蘆連藤長,

忽然喳開忙開口,

快到口裡躲難星。

有的連忙往裡鑽,

化為魚龍把水翻。

有一個弟子叫混元,

混元弟子不一般,

日後混元有造化。

清水之時有一緣,

連忙來把混元叫,

來到石獸腿中間,

石獸腿後有一孔,

此是崑崙一地眼。

你今躲在地眼內,

扯蔸茅草來蓋嚴。

還有弟子無處躲,

崑崙山中地方寬,

山中有山山上山,

無數洞府神祖佔。

有一洞府神奇異,

各樣景緻看不完。

提起混元一老祖,

躲在地眼三千年。

這時他把頭來探,

洪水未退淚幾點。

望了四次仍未退,

四滴眼淚滴下邊。

化成四個水爬蟲,

萬丈長來千丈寬,

又出浪子不一般。

四個浪子無比怪,

浮在水上像大船。

四個浪子四下分,

搖搖擺擺水上玩。

四個浪子四個怪,

又吞日月又吞天。

第四浪子它最好,

常常回來見混元。

混元問它哪裡去?

浪子回答水上玩。

水上看見什麼景?

一蓬荷葉大又圓,

一蓬荷葉有九匹。

一匹荷葉一重天,

荷葉上面有一景,

露水珠兒亮閃閃。

滾來滾去有靈性。

放出五色祥雲團。

混元聽了多有趣,

天地之根已出現。

荷葉在天分九重,

露珠像似雨露般。

荷花已謝蓮籽落,

蓮籽將來化神仙。

正是浪子口中渴,

七顆甘露一口吞。

喝了七顆甘露水,

一朵蓮花還未謝。

一個蓮蓬結籽生,

荷葉失了甘露水,

枯了荷葉和花心。

荷葉老祖一苦蓮,

混元忙把浪子問:

見了荷葉你怎辦?

浪子回答我吃了,

吃了荷葉往回轉。

荷葉好吃水好喝,

撐得肚皮圓又圓。

混元一聽心大怒,

來把浪子撕兩段。

只分兩段不打緊,

露出荷葉SHI一團。

人間萬物包在內(汗死),

一團混沌分清難。

SHI團一堆見風長,

陡然長起山一座,

名字就叫青龍山,

後頭慢慢說根源。

金鼓一停我接住,

提起昊天一段古,

歌師聽我從頭數。

無有乾坤無有天,

只有古祖他在先,

自從洪水泡了天,

渺渺茫茫無自然,

山中十萬八千年,

才出昊天老神仙。

講起古祖來出世,

提起昊天老祖母,

一無父來二無母,

你看怪古不怪古?

黑黑暗暗,混混沌沌,

渺渺冥冥,昊天此時生,

只有昊天聖母生得惡,

頭上長出一對角,

打敗黑龍平洪波。

洪水泡了天和地,

提起靈山虛妙洞,

昊天聖母一段情,

聖母原是金石長,

清水三番成人形。

石人得道稱聖母,

名喚昊天是她身。

聖母坐在虛妙洞,

要到靈山走一程。

站在靈山四下望,

洪水滔滔怕煞人,

兩條長龍在爭鬥,

二龍相鬥氣騰騰。

只見空中黑雲現,

黃龍當時逞威武,

抓得黑龍血淋淋。

黑龍當時來聚會,

弟兄五個顯威能,

黃龍一時敗了陣,

直奔靈山洞府門。

聖母觀了多一會,

定天珠在手中存,

拋在空中雷電閃,

黑龍一見忙敗陣。

便把黑龍來打敗,

七竅流血逃性命。

漫天黑雲不見形,

往西邊走不見了,

這時洪水稍平靜。

黃龍落在靈山上,

感念聖母有恩人。

生下三個龍蛋子,

三個龍蛋放光明。

聖母一見心歡喜,

將蛋吞在腹中存。

吃了三個龍蛋子,

腹中有孕在其身。

懷孕不覺三十載,

正月初七降下生,

一胎生下人三個。

聖母一見甚歡心。

長子取名為定光,

次子后土是他身,

第三取名為婆娑,

虛妙洞中生長成,

三個兒子已長成,

不覺已過五百春。

聖母便把孩兒叫,

靈山景緻多得很。

一座石巖高萬丈,

朵朵梅花在中間。

三十六匹葉子長,

有座仙山生得妙,

更比群山高遠了。

此山名字叫虛妙,

虛妙山上長仙草。

色分七彩好奇妙。

樹高只有三尺三。

時時都把毫光現,

結顆寶珠似仙丹。

李子開花白又鮮,

根深葉青自先天。

後世自有神仙出,

上古神來下古仙。

杏樹開花碗口大,

杏子黃了四時鮮。

杏仁裡面有一物,

洪水之後出世間。

桃樹花兒紅豔豔,

花開不謝三千年。

三千年後結桃子,

桃核裡頭藏眾仙。

後來王母蟠桃會,

自有核仁落人間。

一蔸青草正揚花,

花開花落一瞬間。

此草名叫天仙草,

後叫稻米五穀先。

一萬八千春過後,

傳與農夫好種田。

此事雖是後來事,

說與孩兒記心間。

母子來到丹桂樹,

看見樹下紅光現,

聖母一見高聲問:

你是什麼妖魔怪?

燒死丹桂為哪般?

忽然兩人來跪拜,

一男一女忙開言:

“一男一女人兩個,

又叫與子貞天賢。

原在荷花池內住,

金水相生結仙緣。

只因三番洪水後,

俱在靈山躲難星。

桂花樹下藏其身。”

聖母聽了此言語。

笑在眉頭喜在心,

“原是太陽與太陰,

後來日月就是你,

一陰一陽照乾坤”。

二人聽罷忙點頭,

辭別聖母不見形。

一男回到太陽洞,

一女又歸太陰門。

都在咸池深海內,

並蒂蓮花海上存。

有一根古在後頭,

浪蕩吃了糟難星。

母子游到菊花殿,

各種菊花開得鮮。

面對一個雪花洞,

雪花紛紛頓覺寒。

將來以花來分月。

一十二月結花緣。

梅樹開花報春早,

桃李開花正春天。

稻花一開谷結穗,

菊花一開霜雪連。

此是靈山四季景,

傳在後世在人間。

忽聽樹上嚶嚶叫,

原是黃鳥萬萬千。

黃鳥一叫報時辰,

黃鳥報時有根源。

黃鳥一叫天就明,

黃鳥二叫太陽昇,

黃鳥三叫正午時,

黃鳥再叫天黃昏。

母子觀罷靈山景,

要回天山洞府門,

定光看得正高興,

要到靈山頂上行。

定光來到山頂上,

洪水滔滔怕煞人。

黑霧騰騰空中旋,

忽聽空中喊一聲。

叫聲定光你且聽,

太虛洞中多熱鬧,

請到太虛走一程。

定光跟著黃龍走。

太虛殿中看分明,

只見宮殿多齊備,

亭臺樓閣色色新。

定光來到太虛殿,

紫雲騰騰放光明。

黃龍跪下稱老祖。

定光聖祖你且聽,

可恨黑龍來作亂。

又翻洪水水連天,

他與吾龍來作對,

靈山頂上躲災星。

太虛洞中九天外,

不遭洪水救眾生,

敬請聖祖發號令。

五條黑龍多厲害,

兄弟五個本事能,

大哥手執開山斧,

二哥口內吐紅雲,

三弟能把山搬走,

四弟攪得海翻騰。

只有五弟手段狠,

天地日月一口吞。

五條黑龍有來因,

它是上古洪荒生。

當日石龍一老母,

住在洞內悶沉沉。

下到崑崙來遊玩,

洪水之中起黑雲,

黑雲遮住老母身,

老母當時肚子疼,

產下一個龍蛋子,

龍蛋炸開兩邊分。

蛋裡跳出五黑龍,

五條黑龍吐黑水,

一股黑水淹崑崙。

如果收了黑龍精,

天下洪水得太平。

定光聽得這言語,

怒目圓睜冒火星。

忙招鷹龍來領命,

來到崑崙高山頂。

說起鷹龍大得很,

千片羽毛萬丈長,

遮天蓋地本事能。

原是天上大鵬鳥,

一聲吼叫如雷鳴。

兩道目光如閃電,

爪如鐵鉤萬般能。

名叫鷹龍無敵手,

專為定光聽號令。

許多龍蛇也喪生。

大大小小三千萬,

聚在幽都等超生。

幽冥做了幽都主,

主管幽都一座城。

來把冤魂一一問,

打發陽世來託生。

掌管五關並六部,

又管陰陽二界門。

又賜夜明珠五顆,

照見幽都放光明。

崑崙山上鴻青洞,

鴻青洞中一段情。

白妃娘娘洞中坐,

她的出生怪得很。

遠古太荒洪水起,

一番洪水那時生,

一塊白石化人體,

白化老母出世根。

原在崑崙山上生,

一塊白石大又圓,

黑暗之中放光明。

久而久之石頭炸,

一道紅光如彩霞,

變出一個女嬌娃,

後名白妃就是她。

長子名字叫洪儒,

次子取名是洪浩。

只有三子他最小,

取名就叫小洪鈞。

談起三子根基深,

元始上古寶石珍。

金水相生得精氣,

三番洪水有了靈。

崑崙山中三口井,

原是地眼品字形。

一井黑水苦又腥,

一井紅水如血汁,

一井清水如甘霖。

原是三番紅水留,

靈氣聚到三口井。

白妃喝了三井水,

借得白妃腹長成。

九九三精附一體,

白妃娘娘來育生。

不覺三子都長大,

各到各處顯威靈。

一日洪鈞把山上,

玉虛洞中走一程。

一見定光洞中坐,

見了洪鈞來相迎。

兩個在此來相會,

原是上古緣分定。

以後再把根古論,

多少根古講不清。

玄黃老祖生青氣,

浪蕩出世吞了天。

黑龍黃龍兩相戰,

三番紅水天地淹,

昊天聖母戰洪水,

洪鈞稱為第一仙。

金龜吐石生崑崙,

九天老祖降凡間,

洪末,末葉,與荷葉,

定光,玉虛,與幽冥。

神仙之中第一賢,

九斬崑崙三妖龍,

混沌出在洪荒間。

盤古出世分天地,

更比玄黃高得遠。

有人知得這根源,

能在歌場稱上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