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彭家屏案是乾隆朝文字獄的一個另類,它起源於退休官員彭家屏和夏邑縣災民的告御狀

,狀告河南地方官在水災面前無所作為,不顧百姓生死。

這本來是件士紳百姓向皇帝反映民生疾苦的事件,可最終卻演變成了一件文字獄大案。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影視劇中的彭家屏

災民告御狀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皇帝的第二次南巡之旅結束,啟程返回京城。當皇帝的鑾駕經過山東與江蘇的交界處一個叫澗頭集的地方時,皇帝突然聽到了前方的喊冤聲,他下令停住鑾駕,命人上前打探。

果然,侍衛們帶來了兩個農民,他們手中拿著狀紙,一望而知是告御狀的。兩人見了皇帝更加激動,大聲的說出自己告御狀的原因。


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告御狀

原來他們是河南夏邑縣人士,夏邑縣遭遇了嚴重的洪災,百姓無家可歸,然而父母官河南巡撫圖勒炳阿和夏邑縣令孫默無視百姓的疾苦,隱瞞災情老百姓是在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所以才來告御狀

退休官員彭家屏的舉報

皇帝陷入了沉思,關於河南官員對水災無動於衷,百姓流離失所的種種情況,他南巡到山東的時候,退休官員彭家屏已經給他舉報過了


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影視劇中向乾隆彙報

彭家屏是前江蘇布政使,退休之後在山東居住。乾隆向來對不喜歡彭家屏,更反感他作為已經退休的官員,干預地方公務的這種行為,皇帝並不信任彭家屏的“御狀”。

所以乾隆做了兩手打算,一手要求河南巡撫圖勒炳阿和彭家屏一起實地查看河南受災情況,共同向他彙報,另一手則派遣心腹員外郎觀音保喬裝打扮,深入河南夏邑微服私訪,查明實情

而對於此次告御狀的兩個災民,乾隆的處理意見是,交給河南巡撫圖勒炳阿,命他認真審理。

災民第二次告御狀

剛剛過了兩天,當皇帝的鑾駕行至山東鄒縣之時,又有災民喊冤叫屈,沒想到還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問題,災民是河南夏邑人,叫劉元德,狀告自己的父母官在洪災面前,不管百姓死活。

敏感多疑的乾隆皇帝頓時緊張了起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先有彭家屏的“御狀”,後又接連有兩起災民告御狀事件,恐怕這件事沒有這麼簡單,很有可能是彭家屏背後指揮,利用普通百姓干預地方公務,扳倒朝廷大員的陰謀

於是皇帝先命人逮捕劉元德,認真審理。審理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原來劉元德是受秀才段昌緒和武生劉東震資助,這兩人在背後指揮劉元德,讓他告御狀把縣令孫默告倒。

乾隆對審理結果並不滿意,他認為彭家屏一定和此案有關聯,因此要求地方官員繼續審理劉元德、並逮捕段昌緒和劉東震。

乾隆的處理決定

此時微服私訪的觀音保回來給乾隆彙報:河南夏邑縣受災確實非常嚴重,夏邑縣令和河南巡撫毫無作為,百姓民不聊生,都活不下去了。

聽到真相的乾隆默然良久,他知道必須嚴肅處理責任官員,才能夠平民憤同時震懾官場不良之風。


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影視劇中的乾隆

於是,乾隆做出瞭如下處理決定:

  1. 巡撫圖勒炳阿革職,發往烏里雅蘇臺充軍,夏邑知縣革職查辦
  2. 彭家屏被立刻勒令回家,以後不得以縉紳干預公務
    。劉元德、段昌緒、劉東震三人,繼續審理查辦。

與此同時,乾隆還專門給河南百姓下了一道諭旨,意思就是說,這件案子的處理不是因為彭家屏的“御狀”舉報,也不是因為個別夏邑縣“刁民”的告御狀,而是我通過私訪民情發現的。

這種事情要到此為止,以後如果誰敢效仿這幾個告御狀的“刁民”,必定會受到嚴懲

解析乾隆對於幾次告御狀的嚴肅態度

乾隆朝,是封建王朝以來,對士紳百姓控制力無論是精神、文化還是政治都是最強的一朝。

乾隆認為凡是要按照既有的紀律、規矩來辦理,百姓有問題不能“越級反映”,更不能以“告御狀”的形式來訴苦喊冤。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一層層的向上陳述問題,等待上級的解決。

“即使地方官政事少未妥協,督撫司道,昭布森列,自當據實陳訴,靜聽審理,何至無所控籲”?

在此案中,地方士紳彭家屏和普通百姓以“御狀”的形式以下犯上,舉報地方官員,干預地方公務的行為令乾隆皇帝十分警惕


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百姓敲鼓告狀

因此,乾隆皇帝無論是對退休官員彭家屏還是兩起告御狀的災民,都沒有表現出歷代明君“愛民如子”的態度,反而十分嚴厲。

告御狀的結局-演變成了文字獄

告御狀這個事情到此本該結束了,沒想到夏邑縣令孫默求生欲太強了,不甘心被革職查辦。孫默接下里的一系列操作完全讓案件性質發生了改變

孫默親自帶領人馬,把段昌緒的家翻了個底朝天,終於找到了段涉及其他案件的有利證據:“吳三桂起兵反清時的檄文抄本”,孫默如獲至寶,馬上彙報給巡撫圖勒炳阿,圖勒炳阿又馬上彙報給皇帝。

這是反清大案啊!乾隆皇帝非常重視,果斷作出了決定:

  • 圖勒炳阿與孫默是有能力的,能夠發現並偵破如此反清大案,是有功之人,暫且不必革職,保留原官職。
  • 派遣欽差大臣方觀承查處此案,並前往彭家屏處抄家,以檢查其中的關聯

終於乾隆皇帝還是要秋後算賬了,把這樁“無中生有”的文字獄要引到彭家屏身上,同時整治告御狀的那些刁民。


乾隆朝“彭家屏案”:兩起災民告御狀引起的“另類”文字獄大案

文字獄

果不其然,事情完全印證了乾隆的“英明論斷”,彭家屏卻與“告御狀”和“反清大案”有直接的關聯

彭家屏稀裡糊塗的背鍋了,最後落得個賜自盡的結局,而段昌緒這個告御狀的始作俑者則被判處斬立決。

結語

乾隆時期,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人口爆炸性增長,民眾特別是底層百姓遇到的經濟糾紛和衝突日益增多

他們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要擁有一定的話語權,而在封建社會,當正常的申訴渠道失靈時,蒙冤的百姓往往會選擇直達天聽。即以“告御狀”的形式向皇帝訴苦喊冤,以期得到最高層的幫助。

乾隆皇帝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是警惕的,他擔憂如果百姓以“告御狀”的行為一旦成功,就會給全國帶來示範效應,難保帝國其他地方的“刁民”不會照貓畫虎,有樣學樣。這種“以下犯上”的歪風習氣就會蔓延全國

,帝國的綱常紀律就會受到嚴峻的考驗

在乾隆看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旦出現了類似的苗頭,就要堅決的剷除,彭家屏案就是典型的案例,即使彭家屏從法理上是冤枉的,但是作為地方士紳干預地方公務,這就觸犯了乾隆的紅線,必須千方百計的予以清除

同理,即使災民反映的是實情,但是方式方法是錯誤的,也不會給以同情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