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在我們的社會觀裡,對於女兒,應該怎麼教育

?怎麼養?相比於男孩子的皮實和調皮,大多人傾向於將女兒培養成一個乖乖女,又聽話又乖巧可愛。

可是我們總是會忽視一個問題,我們所期望寄託在女兒身上的純白聖潔,是不是太過乾淨?而太純粹的東西,往往是不好的。

在《黑天鵝》這部電影中,就講述了一個從小被當作乖乖女養大的女孩,成年後面對社會不得不激發自己內心黑暗面,最後卻失控導致人格分裂,最後死在舞臺上的超自然驚悚故事。可是很多人不願意把它當作一個驚悚片看,更願意當作一部心理教育片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人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這可以從精神角度來分析妮娜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她一個善良純潔的乖乖女,最後為什麼會做出那種瘋狂的舉動,甚至要殺害對手,雖然這都只是她的精神錯覺。

妮娜混沌狀態的自我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博恩.崔西曾經說過:“潛意識的力量是前意識力量的3萬倍以上。”

這種潛意識理論可以和弗洛伊德人格結構學相結合,即潛意識=本我,前意識=自我,意識=超我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妮娜的精神世界在最初是受到她母親的支配,無論是她的愛好、學習、成長或者是隱私,都被她的母親控制,這就表現在她的超我人格上,是她母親所期望的真善美。

從妮娜在影片中的生活就可以感受出來,她即便是一個成年人的身軀,但是在母親掌控的超我人格壓迫下,她的自我意識依舊是小孩,這是影片的第一階段。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粉色的房間,白色的床上用品,粉絲的圍巾等等,都說明了妮娜此刻的自我意識完全處於混沌狀態,因為母親的壓迫所施加的“你要乖”、“你喜歡芭蕾”、“你不可以反抗”等等意識已經控制了她,她像個木偶更多過於像個女兒。

托馬斯對妮娜自我意識的激發

因為一個“芭蕾皇后”,妮娜產生了強烈的慾望,這種慾望的強烈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屬於最高級別,即自我需求的實現——她想做“芭蕾皇后”!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可是托馬斯告訴她,你的聖潔和單純可以飾演白天鵝,但我更需要你黑暗的一面來飾演黑天鵝,什麼是你黑暗的一面?你的激情呢?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在這些問題的糾纏下,混沌的妮娜開始找尋自我,她開始挖掘內心的黑暗,開始放縱。這種刺激,不僅僅是激活了她的自我意識,更是讓她產生了

錯誤理解

托馬斯所謂的黑暗面不一定就是邪惡的,罪惡的。

托馬斯需要的激情、性感、嫵媚,更多的是情緒與心態上的釋放,他能看出妮娜的聖潔是偽裝,他以為這是妮娜自己主動假裝成這樣的,可實際上這都是妮娜母親壓迫下的表現,於是他的刺激就讓妮娜變得不可控起來。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本我意識的恐怖覺醒

妮娜的悲劇結果是一場反彈,她找尋自我的過程中,不斷地剖析自己的黑暗面,激發自己一直以來被壓制的本我意識,最後在和母親爭執的過程中,這種意識得到爆發。

本我意識,即一個人為追求快感,拋棄原則,拋棄道德,拋棄一切約束的意識。在母親的支配下妮娜從來沒有過完整的釋放自己,也從來沒有一個人正確的引導她,指導她如何約束自己的本我。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所以在放縱的快感和長久以來的被支配的超我人格衝突下,妮娜的自我人格產生了分裂,一個是母親控制的白天鵝,一個是慾望和放縱下的黑天鵝,這才是影片的真正含義。

人格分裂下的瘋狂

影片運用了一些超自然的表達來描繪妮娜的人格分裂:她在浴缸中被性慾控制著自慰,透過水麵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在嗤笑;她從自己的身體上拔出了黑色的天鵝羽毛;她看到自己的眼睛變成邪惡的血紅色。

人格分裂在學術中又叫解離性身份疾患,這樣的人除了多思覺失調以外,還帶有多疑、不信任他人、妒忌、敏感、易怒、心懷怨恨、自負等等負面情緒,而這些都在影片中的妮娜身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於是一個喜歡粉色白色的乖乖女,變成了在酒吧喝酒,喝致幻劑,和人一夜情,甚至和莉莉在自己家裡玩女同,這樣的一種反差發人深思。

在影片的最後,妮娜在人格分裂造成的幻覺中毆打要頂替自己的莉莉,用玻璃殺了她,激發出了自己內心最陰暗邪惡的一面,然後在舞臺上完美的飾演出了一隻黑天鵝的邪魅。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如果以這樣的結尾結束,就是一場人性墮落的驚悚片而已,可是為什麼說這是一部心理教育片呢?因為妮娜最後的幻覺,傷害的是自己,最終她倒在地上說:“我終於感覺到了完美。”是的,完美,壓抑了十幾年的本我人格終於迴歸了妮娜的身體,這才是完整的她,而她也死在這人格的手上。

《黑天鵝》所衍生的心理教育意義

在這一場悲劇裡,我們應該看到的不是妮娜的墮落,而是她的母親,她本可以讓這一切都不發生,但是正是因為她的控制慾太強,讓妮娜最終落得一個悲慘下場。

所以我們在教育中,應該產生思考:到底應該怎麼教?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①少一點控制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更應該以疏導為主,而不是控制,孩子不是任何人的衍生物,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也許他們調皮,不聽話,這是因為他們小時候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某種滿足,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樹立好正確的家長態度:你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你要說服我。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獨立意識,讓他的自我人格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是一個人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本體。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②多一點引導

對於任何一點個人而言,本我的力量是可怕的,不可控制的,危險的,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被左右呢?答案就是家長的引導

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施加的影響,是孩子超我人格的來源,如果你們用的是暴力、激烈的言語等方式,那麼孩子很容易把本我人格劃分到超我人格上。

很多社會上的壞孩子、流氓都是這樣來的。他們缺少一個正確的引導,覺得這麼做是對的,很酷,能得到很多同類人的認可,讓別人害怕,於是樂此不疲。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我們為了避免孩子成為這樣,所以要積極的去引導孩子,讓他們多一些傾訴,多一些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總結

《黑天鵝》裡的黑,是在諷刺妮娜虛假的白,而這種諷刺,實際上是在諷刺她的母親,諷刺銀幕前面所有企圖控制孩子人生的每一個家長。

我們通過用弗洛伊德心理結構學來精神分析了妮娜的悲劇,應該引起反思,為何如此?如何避免?悲劇的價值所在就是讓人們引起共鳴,從而避免悲劇,這就是《黑天鵝》的心理教育意義,不過這不是給孩子們上的,是給家長們上的。

虛假的白天鵝、失控的黑天鵝,控制慾太強造成的悲劇,天鵝之死

我們不要做一個笨鳥,先飛的永遠不是笨鳥,真正的笨鳥是下一個蛋,把夢想和期待寄託在這顆蛋上面,想通過它來代替自己飛的更高更遠,這是很可笑的。

以上就是我對《黑天鵝》裡妮娜精神世界的分析,不知道你們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和理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是影視觀主,讓我們,下期再見!

文|影視觀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