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鬥魚這周公布了IPO發行區間,最高募資10.85億美元。預計下週在納斯達克掛牌。剛完成更新的鬥魚財報,看起來很亮眼。但如果深度研究下,靚麗數據的背後,對應的業務和財務仍然極不成熟。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高內容成本、低毛利,運營利潤仍然為負

我們先來看鬥魚的利潤,這次鬥魚更新的招股書,披露了2019年Q1的季報。然後很多媒體就報道鬥魚盈利了。GAAP的利潤為1820萬元。

我們還是來拆一下三大塊:收入、收入成本、總運營費用: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2019年一季度,鬥魚的收入為14.89億元,收入成本12.86億元,公司的運營費用2.51億元。收入成本+運營費用為15.37億元。運營虧損為0.48億元。雖然鬥魚這個季度毛利率為正了,但是把運營費用一算上,運營層面還是沒有打平。而公司的利潤是怎麼來的呢?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我們看其中的兩項:foreign exchange gain (loss),net 3210萬元,interest income 3400萬元。這兩項一共就獲得了6610萬元的收益。再減去運營虧損的4850萬元,一共收益1760萬元元。而這收益的主要來源是啥呢?公司一季度賬上的現金為6.4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3億元。賺幾千萬元的利息,太容易了。

而運營的利潤為負,最重要的原因是:高內容成本,加上帶寬成本,導致了較低的毛利。

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sharing fee and content costs ,同比激增121%,為10.67億元,佔收入比重為71.6%。

2018年全年,公司的sharing fee and content costs 更高,一共27.9億元,佔收入的比重76.3%。

如果我們再把帶寬成本加上,和上面的內容成本一合併,毛利就很難看了。

2019年一季度,鬥魚的帶寬成本為1.62億;2018年全年,帶寬成本為5.55億元。2019年一季度,鬥魚的毛利率僅為13.7%。2018年全年,更是隻有4.2%。再前面的兩年,毛利率均為負數。所以,鬥魚的商業模式,看起來一年有幾十億的收入,但是最重要的兩塊大頭:分成、內容+帶寬,就吃掉了很多錢。每年再加上市場營銷費用、研發、行政成本,不要談利潤,盈虧平衡目前都打不平。

鬥魚目前的現狀,更像是給平臺的主播打工的。

用戶數背後不對稱的付費率,鬥魚本質是遊戲TV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先來看鬥魚的用戶數據:2019年一季度,鬥魚PC端端MCU高達1.1億。而移動端為4900萬。付費用戶600萬,付費率為3.8%。雖然付費率較2018年的2.8%有明顯提高,但ARPPU提升有限。從208元到226元(虎牙為288元)。同樣的用戶量,為什麼鬥魚的付費率低於虎牙,ARPPU增速也較為緩慢?

用戶量大,但付費率低,鬥魚的基因更像遊戲TV。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鬥魚的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的:“鬥魚TV是一家彈幕式直播分享網站,鬥魚TV的前身為ACFUN生放送直播,於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鬥魚TV。”雖然現在公司把TV去掉了,但公司之前一直叫鬥魚TV。

而TV的意思,就是電視。鬥魚起步時,偏重於遊戲直播的大屏化,給用戶創造一種類似於電視大屏的體驗。用戶獲取上,鬥魚起步吸引的也主要是PC端的用戶。2016年,鬥魚的PC端用戶量是移動端的三倍。6500萬Vs2000萬。之後二者比重逐漸縮小。可以說,鬥魚的很多種子用戶,都是先被鬥魚PC吸引過去的。

發展PC端的用戶,劣勢有哪些?

先來談第一個劣勢,PC端的用戶付費效率低下。

雪球一個用戶,對鬥魚的評論是:鬥魚上有很多學生黨,導致ARPPU低。這個我沒有數據證實。但從鬥魚的DNA和發展的邏輯看,鬥魚的TV基因,在PC端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用戶很難進行打賞互動。比如我在電腦前看一個主播玩吃雞,當我看到high時,我刷禮物,需要先點擊禮物,再跳出二維碼,再去手機掃碼充值。。。這一套的流程太過複雜、繁瑣。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在PC端,點擊打賞火箭,鬥魚跳出來的界面是這樣的。。。而手機端,刷一個火箭,幾乎是瞬間的毫秒時間。並且整個動作完成,不需要切換。而PC端的充值,需要設備之間的切換。導致體驗極為糟糕。

第二:PC端的場景,很難構建互動的社區。雪球上的一個遊戲玩家,對鬥魚的一句評論,我覺得蠻準確的:當我打遊戲的時候,會開個房間直播,聽聽別人的解說,就像開個電視機一樣。

我覺得這個充分說明了鬥魚的PC端的場景。也就是,用戶主要就是看和聽。可能他同時也在打遊戲。這種場景,充分幫助用戶“深度的帶入遊戲”。可以說,確實滿足了用戶需求。但是,鬥魚獲得了什麼呢?用戶在看和聽的時候,僅僅把鬥魚當成了一臺“TV”。這個用戶,可能沒有時間去互動,更很難打賞。

對於鬥魚,PC場景的這類用戶,和流量一樣。貢獻了人氣和MAU。但並沒有貢獻多少實質的收入。

估值和前景:公司仍然沒有進入持續為正的運營利潤軌道

我在開頭就寫了,鬥魚的2019年一季度,運營仍然是虧損的。而公司在2017年、2018年,運營虧損的數額,分別為6.18億元、8.59億元。毛利率也剛由2018年的4%,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3.7%。並且,這個毛利率還只是今年第一季度。後面的三季度,毛利率能否維持或者往上,還是個巨大的未知數。而這,我覺得正是風險的所在。

首先,公司成立時間較短,盈利能力沒被持續證明。鬥魚2014年1月才成立,所在的行業,又是高度競爭和超級燒錢的賽道。和長視頻領域的愛奇藝、騰訊視頻可以一拼。在起步到IPO之前,鬥魚一共融資10億美金左右。六年時間,燒出了10億美金,才燒出了鬥魚。但放到二級市場,公司未來究竟能賺多少錢?目前是巨大的未知數。可以看看另一個賽道的愛奇藝,雖然也是一家130億美金的公司,但無奈不賺錢。股價較高點已經腰斬。

再看鬥魚IPO:一季度靚麗數據背後的風險和隱憂

愛奇藝的股價走勢

也許有人會抬槓,虎牙不也成立沒幾年嗎?但是虎牙已經連續六個季度盈利了。財務上也更為穩健。虎牙收入,可以完全覆蓋目前的成本。而鬥魚,盈利能力還需要IPO後來驗證。而在美股二級市場上,作為視頻和直播領域的公司,如果無法賺錢,股價和估值永遠上不來。並且,後續還需要增發或者發債,來維持自身的發展。

對於鬥魚來算,目前我認為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還沒有完全達到一個成熟公司的標準。一旦IPO後,公司的股價和經營的波動,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大很多。對投資者而言,風險也更高。一家還未持續盈利的公司,估值將近50億美金。你不覺得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