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衡量一個平臺生態的價值,輿論似乎有了新的認識:你的平臺產品是否成為產業和消費者公認的標配,你的平臺生態是否幫助到更多產業領域的日常發展中。我們看到阿里巴巴在零售、數字娛樂和本地生活服務多個領域服務近7億且仍在不斷增長的消費者群體以及數以百萬計的企業;騰訊投資了逾700家公司,超過100家公司估值達到10億美元,其中包含了60多家已經上市的公司,例如市值反超京東的拼多多,行業的財報分析中也不乏對其借微信錢包和小程序獲取更多用戶流量的關注。 

阿里與騰訊的平臺生態價值已無需贅論,倒是最近一例紅人經濟領域的IPO報道,讓我看到另一個平臺生態背後的巨大價值。

最近如涵提交了赴美IPO招股書。公司定位為“KOL電商第一股”。如涵的IPO,表面看是紅人經濟的突然爆發,背後實際是一系列產業鏈的成熟。比如微博生態的崛起和完善、移動支付的便利化與常態化。今天,就談談如涵背後的產業生態。

如涵產業鏈背後,微博已經成為紅人孵化的第一平臺

如涵IPO,還是挺出乎我意料。因為印象中紅人電商,公司的規模都不大。但看下如涵的收入,2018年的總營收9.4億元,同比2017接近翻倍。從紅人電商和紅人經濟這一維度看,這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產業了。我們先來看看如涵招股書的一張圖。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這張圖核心兩部分:e-commerce Platforms 和Social Media Platforms。電商和社交媒體平臺是如涵的最大兩塊。如涵作為運營服務商,一邊運營商品,另一邊運營KOL,通過KOL來觸達粉絲、消費者。所謂的紅人電商,公司需要同時運營紅人和運營商品。這是公司最重要基因。用更直白的話說,如涵做的事,就是通過紅人社交資產變現,賣出更多的貨。KOL或者說達人,是如涵最重要一環。

KOL/達人,如涵最大的來源是哪呢?——答案無疑是微博。如涵的KOL粉絲數量,按大小排名,依次是微博1.1億、微淘3000萬、微信670萬。而我去如涵官網上看下,獨家紅人一欄裡,來自微博的紅人佔比90%以上。比如張大奕、蟲蟲Chonny,打開他們在官網的個人鏈接,就是微博的個人主頁。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通過微博和社交媒體,如涵怎麼運營達人和賣貨呢?

簽約達人,是如涵的第一步。如涵的官網上,註明有紅人合作洽談、聯繫郵箱。公司簽約了紅人後,則開始孵化。而孵化紅人最好的渠道,就是微博。如涵幫助紅人在微博獲取粉絲,通過圖片、視頻,以及如涵的專業化推廣和包裝,讓紅人“變紅”。

為什麼微博是如涵的首選呢?

微博是國內最大的開放社交媒體。這個最大的社交廣場,是最直接高效觸達粉絲的平臺。達人通過獨特的內容,在微博上一步步經營。可以獲得自己的粉絲,持續積累自身的社交資產和影響力。而流量分配機制以及關係互動則是微博區別與其它平臺的核心。

粉絲和流量分配機制。比如如涵的達人,以上面的“蟲蟲Choney”為例,這個達人在微博的粉絲是389萬。這些用戶,是她真正一步步積累下來的。也就是說,這些用戶,是蟲蟲Choney的。作為平臺,微博並不參與流量的分配,讓粉絲成為自身的私域流量。粉絲完全跟著達人走,這對於達人來說,這樣的分配機制更為合理、公平。而頭條的分發模式是,平臺完全參與和掌控流量的分配。

社交關係和互動。如涵的招股書圖裡,公司組成部分,最重要的一環是社交媒體平臺。從數據上,如涵也最為看重社交媒體。達人的粉絲數量,微博佔比最高。為什麼如何這麼看重微博這個渠道呢?我認為是社交關係和互動。達人賣貨,看起來只要有流量就可以。但達人經濟發展到現在,從來沒聽說紅人跑今日頭條上賣貨。為什麼?因為頭條還是一個內容產品。用戶上來就是看內容、純消費內容。用戶和內容以及內容生產者,並沒有任何關係以及互動。

而微博上,KOL和粉絲是有關係和互動。follow和被follow的關係,才能產生賣貨這樣的行為。賣貨,是一種更為深層的互動。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這是粉絲和達人蟲蟲的互動。評論、互動、讚的同時,把貨就帶了。在微博,用戶消費內容和購買商品,在這一刻,同時發生了。也就是阿里巴巴一直提的方向:邊看邊買。“see now,buy now。”

如涵批量培養紅人,微博批量生產如涵

網紅經濟,或者說紅人經濟,最初火爆是因為直播的興起。前兩年話題討論非常火熱。隨著互聯網新增用戶的放緩,輿論認為網紅經濟已經飽和,甚至面臨流量的瓶頸。但事實上,如涵的上市,直接說明,紅人經濟在中國仍然處於初級階段。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整個的KOL經濟市場(某種程度也是紅人經濟市場),2013年到2017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1.5%。這個盤子裡,包括來虛擬禮物、廣告、電商。2017年到2022年,預計整體的KOL經濟市場,仍有41.8%的年複合增長率。如果把虛擬禮物除掉,把紅人電商和廣告算起來,到2022年,兩者加起來的規模有4600億。可以說,這是一個超級大、並且增速非常快的行業。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單看紅人電商,2022年將會有1790億元的市場。

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產業中,如涵不過是切了一個小蛋糕的MCN。如涵依託的大產業,真正的平臺是誰?微博。如涵負責孵化達人和賣貨。這一切的依託,確實微博這個最大的社交媒體。甚至,帶貨到淘寶,也要先通過微博的端口。比如這個微博達人的店鋪鏈接: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如涵IPO,既是紅人經濟的勝利,亦是微博生態的爆發


這個達人,從內容的生產,到商品的導流,一整套流程都在微博完成。今天,從內容消費到商品購買,微博已經打通整套的交易閉環。如涵孵化紅人,作為平臺的微博,可以批量生產如涵。如涵未來會賺錢,那麼平臺賺錢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從數據上,如涵已經從賣貨,逐漸變為賣貨+電商運營服務的雙輪驅動。

Services. Our service revenue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3.4 times from RMB23.0 million for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fiscal year 2018 to RMB100.3 million (US$14.6 million) for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fiscal year 2019。2019年的前三季度,服務收入為1億元。而2019年前三季度的總收入為8.56億元,佔比11.6%。而2017年、2018年的服務佔比,分別為0.9%、3.7%。側面也說明,基於微博大平臺,如涵正在構建和擴大自身的小平臺。

從如涵到其他垂直類目,微博生態帶來的想象空間

我曾經在文章中寫過,微博的每個垂直類目,都有做成一個垂直小紅書的潛力。如涵給我帶來的思考,最主要的還是微博垂直類目的潛力。因為收入10億元左右的如涵,最大的達人粉絲來源,就是微博。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涵,就是微博時尚類目中的一個MCN。只不過這個MCN,已經大到了可以獨立IPO。依託微博,一家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誕生了。

從價值的角度,我認為達人賣貨的潛力被低估、微博的垂直類目潛力被低估了。每季度財報,微博都會公佈垂直領域的閱讀量。2018年微博覆蓋的垂直領域擴大到60個,其中32個領域的單月閱讀量超過100億,新增旅行、母嬰、汽車等9個領域。

微博的這些垂直類目中,很多都適合達人帶貨。美妝是其中,母嬰、鞋包理論上都可以做出對應的如涵。小紅書,今天已經估值30億美金。而小紅書的帶貨類目,主要就集中在美妝、服裝、食品等幾個垂直類目。微博的用戶數和垂直類目的閱讀數,數倍領先於小紅書。如涵的上市,對微博來說,需要在未來,進一步精細化運營垂直的頻道。假如有5個垂直領域孵化15到20家如涵出來,每家10億美金,微博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想象空間。

隨著如涵和微博電商領域的成熟,未來在其他垂直類目,如涵的這種達人和帶貨模式,將會越來越普遍。而基於微博生態,如涵這類的10億美金公司,將會在這個平臺上不斷湧現;微博也將在未來成為更多MCN獨角獸公司離不開生態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